导图社区 医学-呼吸系统思维导图
这是一个关于医学-呼吸系统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28 21:21:33呼吸系统
正常影像表现
X线
胸廓
骨骼
肋骨常见的先天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
肩胛骨在发育过程中其下角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易误为骨折
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
胸大肌
女性乳房及乳头
气管
气管起于喉部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6~7颈椎平面,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气管宽度一般为1.5~2厘米
肺
肺野
在胸片两侧肺脏表现为透明的区域
第2第4肋骨前端下缘水平分为上,中,下野,纵行分为内,中,外带
肺叶
左二右三
肺段
肺门
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的总和投影
左比右高1~2cm
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干宽度小于等于15mm,大于此值为肺动脉高压
肺纹理
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还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
纵隔
多采用三分区法:在侧位片上,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纵隔:位于胸骨后,心脏、升主动脉、气管前的狭长三角区域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肺门所占区域
后纵隔:食管、胸椎旁区域
胸膜
分脏胸膜、壁胸膜
分斜裂,水平裂
横膈
通常右膈比左膈高1~2cm
心膈角——膈内侧与心脏形成的角,肋膈角——与胸壁间形成的尖锐角
局限性膈膨升:部分膈较薄弱者,可在膈穹窿上缘局部呈半圆形凸起,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
波浪膈:在深吸气状态下,横膈成波浪状
CT
胸壁
胸壁的软组织和骨骼需在纵隔窗显示,使用骨窗可观察骨骼病变
气管与支气管
肺窗上可见低密度管道影像,支气管走向与肺纹理一致
肺叶和肺段
判断位置方法:依据相应支气管及伴随血管的分布及一般解剖位置进行判断
肺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段动脉位于肺叶和肺段中心
叶间裂和肺段静脉构成肺叶,肺段的边缘
HRCT可观察肺小叶(小叶核心,小叶实质,小叶间隔), 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或截头锥体形,底朝胸膜,尖指向肺门
肺门
纵隔
主要通过软组织窗(纵隔窗)观察
淋巴结,常人一般小于等于1cm
CT显示的5个间隙
胸骨后间隙
血管前间隙
气管前间隙
隆嵴下间隙
膈脚后间隙
胸膜
正常情况看不到胸膜,看到胸膜后是胸膜增厚
叶间裂是胸膜延伸
横膈
MRI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X线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
阻塞性肺气肿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为较大支气管狭窄所致
一叶或一侧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桶状胸,肋骨走形变平,平肋间隙变宽
两肺透亮度增加,可见肺大疱影 肺纹理稀疏变细,肺叶中外带肺纹理消失
心影狭长,呈垂位心
阻塞性肺不张
患侧肺野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 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
肺部病变
肺泡实变
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炎症,水肿,出血等病理组织取代可产生片状阴影
X线征象
实变密度高而均匀——磨玻璃样密度影
空气支气管征——大片状的肺泡实变病灶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
肺结核,肺炎
增殖性病变
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如炎性假瘤,肺结核,矽肺)
X线征象
结节状,片状,肿块状密度增高影
病变密度高,边界清楚
动态变化缓慢
纤维性病变
肺部的慢性炎症/增殖性病变在恢复愈合的过程中,纤维成分形成瘢痕
X线征象
局限性纤维化
条索状僵直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范围较大时,常引起气管及纵隔向患侧移位
慢性肺炎,肺结核
弥漫性纤维化
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蜂窝状影,自肺门区向外延伸至肺野外带
网状纤维化影的背景下,有弥漫的颗粒状小结节状影——网状结节病变
类风湿,慢支,尘肺,硬皮病
结节与肿块
小于等于3cm为结节,大于3cm为肿块
空洞与空腔
空洞是病理性结构,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
空洞内坏死组织液化可形成气液平,多见于肺脓肿
空洞的三种x线表现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3mm以下
厚壁空洞:3mm以上,多见气液平
空腔是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钙化
病灶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可为斑点状,块状,球状影
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
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结核球——环状钙化
骨肉瘤——两肺内散在结节状钙化
肺泡微石症——粟粒状/结节状钙化
肺门改变
大小改变
增大(单侧/双侧)
缩小(一侧/两侧)
密度改变
位置改变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游离性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
少量积液
中量积液
大量积液
局限性积液
包裹性积液
最多见,如胸膜炎时,脏壁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
叶间积液
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
肺下积液
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胸膜腔的积液
气胸
空气进入胸膜腔内
X线征象
无肺纹理,宽窄取决于气体量
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
液气胸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
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发生炎症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性出血机化引起
X线征象
轻度,肋膈角变平,变浅,膈运动轻度受限
广泛粘连: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膈升高,膈顶变平,纵隔向患侧移位
胸膜肿瘤
表现为半球形,扁丘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纤维性肿瘤,间皮瘤,转移瘤
弥漫性间皮瘤,可伴胸腔积液
转移瘤可伴肋骨破坏
纵隔改变
纵隔增宽最常见
横膈改变
CT
气管,主支气管
阻塞性肺不张
阻塞性肺气肿
肺部病变
肺泡实变
增殖性病变
纤维化病变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表现
小叶核心增大
小叶内间质增粗
小叶间隔增厚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
胸膜下弧线影
蜂窝状影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结节与肿块
空泡征
病灶中有时可见直径1~3mm气体密度影,多见于肺癌
分叶征
周围性肺癌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可见毛刺,轮廓可有多个弧形凸起
胸膜凹陷症
邻近胸膜结节牵拉胸膜形成,见于周围性肺癌
磨玻璃结节(GGN)
指肺内稍高密度,且不掩盖肺血管影的结节灶
肺内小结节
指1cm以下的结节病灶,3mm以下称为粟粒样结节
肺内小结节HRCT表现
血源性结节
淋巴管周围结节
小叶中心结节
小气道结节
树枝征
在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同树枝状
空洞与空腔
空气半月征:空洞内有球状物,多见于曲菌球,曲菌球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的空气影
钙化
肺门改变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
外高内低
中量积液
后胸壁内缘有新月形,边缘整齐
大量积液
整个胸腔被液体样密度影占据
包裹性积液
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形液影,基地宽,与胸壁多呈钝角,边缘光滑,形成胸膜尾征
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气胸与液气胸
气胸在肺窗上表现为肺外侧带无肺纹理的高度透亮区
内侧气胸可见弧形,脏胸膜呈细线样软组织密度影
肺组织有不同程度受压萎缩
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胸膜肿瘤
纵隔改变
MRI
应用价值和限度
X线
二维成像,互相叠影,易误诊
密度分辨率低,较小的GGN,易漏诊
不能直接显示纵膈内病变
CT明显优于x线
MRI对钙化灶的显示不敏感,很少用于胸部外伤
综合经济,简便实用,安全的原则
胸部外伤
气管及支气管裂伤
隆突附近多见,常在隆凸下1~2cm,左侧多于右侧
影像学
X线
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间接征象
CT
常规CT难以显示轻中度,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气管树可见
肺挫裂伤与肺撕裂伤
裂伤:末梢气管,血管断裂
临床病理:肺间质肺实质内液体渗出,肺外围多见
肋骨骨折
可单发多发单一肋骨可发生双骨折或多处骨折,3~10肋多见
临床病理:主要症状是胸痛,呼吸及活动时加重,持续时间长,多处肋骨多处骨折,引起胸壁呼吸反常运动
影像学
CT:可敏感发现肋骨骨折,可显示肋软骨骨折
X线
完全性骨折: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对合良好/移位
不完全骨折:骨长轴扭曲,一侧骨皮质分离
继发征象:气胸,液气胸及纵隔气肿
膈肌病变
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 四个隔孔:两前:前下肋胸骨间隙,两后:胸腹裂孔,为膈疝的好发部位
膈疝
食管裂孔疝
最常见,婴幼儿常见
胸骨旁疝
CT中胸骨旁看到胃肠组织
胸腹裂孔疝
婴儿最常见的先天膈疝,多在左侧
影像学
X线
CT
MRI
外伤性膈疝
膈膨升
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萎缩,肌层变薄弱而上抬凸入胸腔
临床病理
中老年男性,无症状,隔升到3前肋时有呼吸困难,胸痛,上腹部不适 局限性,右侧多见;弥漫左侧多见
X线
吸气时明显,密度均匀,边缘光整
鉴别诊断
膈麻痹,升高没有膈膨升明显,但矛盾运动幅度大
膈疝,隔高度及整体活动度正常,多表现为局限性升高
膈麻痹
膈神经受伤,膈松弛上抬,呼吸时无活动出现反常运动
X线
隔升高不明显和矛盾运动幅度很大
膈肌肿瘤
纵隔病变
纵隔肿瘤和瘤样病变
胸内甲状腺肿
吞咽时移动,多为良性
临床病理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见
迷走甲状腺肿,少见
影像学
X线
CT
较高密度,常见囊变,出血,钙化,邻位结构受压移位
MRI
T1低, T2高
胸腺瘤
临床病理
多见于成年人,30%~50%有重症肌无力
影像学
CT
类圆形,可分叶,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少数位于颈部,胸膜,肺
增强:实性部分呈均匀性强化
畸胎瘤
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体细胞构成,常见纵隔肿瘤,胸骨后,血管前
临床病理
成熟性:皮样囊肿
未成熟性:可含胚胎性或胎儿型组织,或三个胚层组成
影像学
X线: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左侧多于右侧,常类圆形,密度较淡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则钙化,可有牙齿骨骼
CT:厚壁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密度混杂,包括脂肪,钙化或骨骼,水样密度及软组织
淋巴瘤(恶性)
临床病理
霍奇金病最常见,常见于青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少年
X线
纵隔增宽,上纵隔增宽为主,边缘清楚,可呈分叶状
神经源性肿瘤
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影像学
X线
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呈内圆形或哑铃状,可见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破坏
CT
良性者边缘光滑锐利;恶性呈浸润生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
MRI
纵隔其他少见肿瘤及囊肿
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支气管囊肿
影像学
X线
类圆形均匀致密影,亦可分叶状,贴近气管或支气管的一侧边界多较平直,相应管壁轻度受压
CT
邻进气道,外缘光滑锐利
浆液性囊肿0~20Hu
黏液性囊肿30~4是Hu
囊肿合并感染或囊内出血30Hu以上
内容物有钙化或草酸结晶100 Hu
有凝血块密度不均
心包囊肿
临床病理:内有澄清液体
影像学
X线
多位于右侧心膈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整,清楚,侧位片呈水滴状上尖下圆
CT
囊内无液体,避光滑,多无钙化
MRI
囊性t1高,黏液性(蛋白含量高)t1高t2高
纵隔其他非肿瘤性病变
纵隔炎
纵隔气肿
纵隔血肿
胸膜及胸壁病变
胸膜炎
影像学
X线
急性期:胸腔游离积液,包裹性积液,肋膈角变钝,气-液平面
气胸与液气胸
脏胸膜或胸膜壁破裂
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
影像学
X线
常见于肋膈角,肋膈角变钝,变平,消失
广泛,肋间隙变窄,横膈上抬,纵隔向患侧移位
胸膜肿瘤
原发性胸膜肿瘤
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与纤维细胞
胸膜转移瘤
胸壁病变
肺部病变
肺先天性病变
肺隔离症
肺动静脉瘘
肺部炎症
大叶性肺炎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临床病理
青壮年,突然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
充血期:12~24h
红色肝样变期:2~3天,大量纤维蛋白及红细胞渗出物
灰色肝样变期:4~5天,大量纤维蛋白和白细胞
消散期:发病一周后
部位:肺叶,肺段
影像
X线(渗出与实变)
充血期:不明显
实变期:大片均匀致密影,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散在,大小不一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影,吸收后出现条索影见增粗的肺纹理
CT
空气支气管征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临床病理
老弱病幼;高热,咳嗽,咳泡沫黏痰/脓痰,伴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可出现肺气肿,肺不张
影像
X线
两肺中下野,内中带
斑点/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变可融合成片状/大片状
小叶渗出与实变,有肺纹理增多紊乱,局限性肺气肿
CT
弥漫散在斑片影,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较模糊, 沿支气管分布
支原体肺炎
致病菌:支原体经空气传播(口,鼻分泌物)
实验室:支原体抗体阳性,发病2~3周,冷凝集实验比值升高,可达1:64
间质性肺炎
感染:主要为支原体,多见小儿
临床病理:气急,发绀,咳嗽,鼻翼煽动 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的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肺泡腔可有轻度渗出
影像
X线
好发两肺门附近,肺下野网格状密度增高,影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结构不清
CT
可见两侧肺野弥漫分布的网状影,以下肺野明显
HRCT可见小叶间隔及叶间胸膜增厚
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引起,磨玻璃样密度影
肺脓肿
临床病理
急性: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大量脓痰咳出,有腥臭味,放置后分三层,痰中带血中毒,症状明显,wbc上升
慢性:咳嗽,脓痰/脓血痰,胸痛,消瘦为主, Wbc减少
大片渗出,实变,中心坏死,液化有空洞脓肿,周围纤维增生
影像
X线:空洞,气-液平面
急性期(<3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中心空洞,空洞中可见液平面
慢性期(>3月):密度不均,边缘清楚,内有空洞,多房相连,多支相通,可多叶受侵
CT
空气支气管征,气-液平面,液-液平面
肺结核
致病菌
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病理
症状:咳嗽,咯血,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明显消瘦
诊断:痰检找到结核菌,痰培养阳性,纤支镜发现结核病变
病理:渗出,增殖,变质为主
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I型)
初次感染,常见于儿童,少数可见青年
原发综合症
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管炎,所属淋巴结炎
影像
X线
云絮状/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清,多见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哑铃状
CT——可清楚显示原发综合,可显示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等所引起的肺叶肺段不张, 并能敏感发现原发病灶邻近的胸膜改变
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完全吸收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影像
X线
炎症型:肺门向外扩展的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结节型:肺门区突出的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以右侧肺门多见
CT
淋巴结平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增强环形强化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II型)
通过淋巴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三均匀)
影像
X线
双肺弥漫散在分布的粟粒样结节,直径1~2mm与支气管走形无关 “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CT
HRCT可见三均匀
亚急性/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三不均匀)
影像
X线
三不均匀
继发性肺结核(III型) (最常见)
多在肺尖,锁骨下区,下叶肺段
影像学
X线
渗出浸润型为主型
大多数呈斑片状或云絮状,边缘模糊
干酪为主型
结核球
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邻近肺野见散在增殖性/纤维性病灶,卫星病灶
部分结核球内可见斑点状/环形钙化
可见厚壁空洞
干酪性肺炎
虫蚀样/无壁空洞,空气支气管气象
空洞为主型(纤维化)
结核病主要传染源
由于纤维收缩,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垂柳状
同侧胸廓塌陷,邻近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肋膈角变钝
CT
结核性胸膜炎(IV型)
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分为干性和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
少许胸膜渗出和增厚
渗出性
胸腔积液,病程长引起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影像学
X线
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肋膈角变钝
肺底积液
叶间积液
包裹性积液
其他肺外结核(V型)
肺真菌病
肺曲菌病(最常见的真菌病)
致病菌:烟曲菌
影像学
X线
空气半月征
空洞/空腔内球形结节/肿块
CT
空气半月征,晕圈征
肺隐球菌病
致病菌:新型隐球菌
病因:吸入性土壤,牛乳,鸽粪,腐烂水果
肺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肺吸虫病
肺棘球蚴病/包虫病
X线CT
囊肿呈圆形/椭圆形,常于肺下野,右肺下野多见 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除,少数边缘有环形钙化
外囊破裂,新月形透亮带
内外囊破裂,气-液平面
内外囊分离,水上浮莲征
囊肿破裂
内容物咯出
环形薄壁空腔,继而完全闭合
继发感染
边缘模糊,呈片状影,失去原来形态
进入胸腔
形成气胸和液气胸
肺肿瘤
肺部恶性肿瘤
中央型肺癌
发生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多见于鳞癌
生长方式:管内型,管外型,管壁型
X线
早期:直径小于2cm,无异常,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 中晚期:肺门区肿块,阻塞性肺不张
直接征象:肿块(肺门区,可有偏心性空洞),支气管改变(体层+CT)
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反s征,横s征
转移征象:淋巴结肿大,癌栓形成,骨质破坏
CT
间接征象:黏液支气管征,指套征
周围性肺癌
早期:小于2cm孤立性小结节病灶,小片状磨玻璃影
X线
结节状影/小片磨玻璃影,空洞(偏心性),钙化
CT
可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泡征,空气支气管征
肺内肿块分叶征,毛刺征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
肿瘤强化
弥漫性肺癌
CT
增强:空气支气管征,征血管造影征
其他恶性肿瘤
肺转移瘤(血行转移最常见)
绒癌>乳癌>肝癌>胃癌>骨肉瘤>甲状腺瘤
CT
血行转移:多发或单发结节灶,边缘清楚光滑,出血时晕圈征
淋巴转移:串珠状改变或不规则增粗,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空气支气管征,不规则狭窄,扭曲及僵硬感,细小分支消失截段断, 增强血管造影征
肺良性肿瘤
错构瘤
内胚层与间胚层发育异常
临床病理
中央型错构瘤:压迫气管,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可伴有肺不张
中央型错构瘤:软骨,纤维组织,平滑肌,脂肪
影像
X线
中央型: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表现
周围型:孤立性结节,边缘清晰光滑,呈分叶状,可有爆米花样钙化
CT
周围型: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光滑,有分叶,无毛刺征,斑点状爆米花状钙化
肺尘埃沉着病(尘肺)
影像
小阴影小于等于10mm
类圆形:硅沉着病
不规则:石棉肺,非典型硅沉着肺
大阴影大于10mm
多发:两肺上叶
长条型/八字型,典型硅沉着病
小阴影聚集
胸膜斑
多见于石棉肺
肺纹理改变
肺门
蛋壳样钙化
硅沉着肺/矽肺
临床:早期无症状/咳嗽;晚期呼吸困难,发绀,咯血
X线
肺纹理
早期增多增粗,晚期肺气肿加剧,肺纹理减少
矽结节及融合
3mm孤立性结节,融合后见于两上肺野外带,大结节两肺对称翼状
肺门
增大增浓,淋巴结,蛋壳状钙化,晚期肺门上移,残根征
肺气肿
胸膜
早期肋膈角变钝/消失,早期胸膜增厚钙化
合并结核
位于肺尖/锁骨上下区
特发性肺纤维病
结节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
气管和支气管病变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边缘光滑锐利,少数囊壁见弧形钙化
支气管扩张
儿童及青年期为多,多见于左肺下叶,左肺舌段,右肺下叶
临床及病理
咳嗽,咳痰,咯血 慢性炎症使支气管壁破坏导致扩张变形
柱状支气管扩张
远端约等于近端
囊状支气管扩张
远端>近端,远端呈球囊状
静脉曲张型
支气管形态不规则,形似静脉曲张
影像学表现
X线
较严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 囊状支气管扩张:囊状/蜂窝状,多个圆形/卵圆形透亮区,可见气液平面
CT
首选+确诊: HRCT
柱状:轨道征,印戒征,指套征
囊状:葡萄串影
静脉曲张:串珠状
MRI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及病理
4(咳,痰,喘,炎)+3(每年至少三个月)+2(连续两年以上)
影像学表现
X线
肺纹理增多,紊乱,扭曲及变形
轨道征
刀削状
肺动脉高压征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