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大致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寄生虫是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并使对方受害。
这是一篇关于疟原虫的思维导图,从形态、生活史、致病、免疫、诊断、流行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延展,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
定义:研究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致病、控制和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学。
研究范围
医学蠕虫学
线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棘头虫纲
医学原虫学
原足虫纲
动鞭纲
孢子虫纲
纤毛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学
昆虫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唇足纲
意义
六大热带病
寄生虫病
疟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
利什曼病
锥虫病
麻风病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内脏利什曼病
钩虫病
基本概念
共生
一种生物在其生命中的某一阶段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有某种依存关系,称共生。
分类
互利共生
共生生物之间在生理学上相互依存,双方均收益且不能独立生存
e.g 白蚁-鞭毛虫
共栖
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e,g 人--阿米巴
寄生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得利一方→寄生虫
受害一方→宿主
为寄生虫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e.g 人--蛔虫
寄生虫分类
按寄生部位
体内寄生虫
蛔虫
体表寄生虫
蚊子、疥螨
按寄生时间
永久性寄生虫
猪带绦虫
暂时性寄生虫
蚊
按对宿主的选择性
专性寄生虫
生活使各个阶段或某一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
兼性寄生虫
即可营自生生活也能营寄生生活。
偶然寄生虫
通常不在人体寄生,偶然进入人体但不能给人体内生长发育或长期生活。
机会治病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性增强
e.g 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
寄生虫患者分类
寄生虫病患者
人感染寄生虫后出现明显症状的。
带虫者
感染后但不出现临床表现。
宿主分类
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
有些寄生虫除寄生在人体之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
在流行病学上,保虫宿主是动物传染源。
e.g 牛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了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成成虫。
并非寄生虫完成生活史所必需。
生活史
按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按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类
直接型
间接型
无性世代
在中间宿主体内不仅经历了发育阶段,还有无性增值过程。
有性世代
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世代交替
在某些寄生虫生活史中间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此两种之间有规律交替进行的现象。
寄生虫病分类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指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e.g 日本血吸虫可在人和牛之间相互传播。
幼虫移行症
某些非人类寄生虫的幼虫进入人体,可以幼虫状态存活,但不能以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皮下或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损害。
异位寄生
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常引起损害。
感染阶段
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个或某些特定阶段可以侵入人体继续发育。此特定阶段称为感人阶段,也称感染期。
感染途径
寄生虫进入人体的特定入口处。
e,g 蛔虫经口感染。
感染方式
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方式。
强调寄生虫如何进入人体
寄生虫的适应性变化
形态学改变。
器官演化或退化。
生理与代谢方式的改变。
侵入机制特化与加强。
繁殖能力加强。
特殊向性产生。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夺取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性作用。
免疫病理损害。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免疫反应。
超敏、炎症。
免疫逃避。
特异性免疫结局
消除性免疫。
清除体内寄生虫,具有完全的抵抗力。
非消除性免疫。
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
清除体内寄生虫后,免疫力消失。
特点。 不强烈,不持久。
包括
带虫免疫。
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体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处于低虫荷、低增值的状态,导致无明显症状的跟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e.g 疟原虫
伴随免疫
指寄生虫感染诱导素如产生的免疫反应对提内衣有的成虫无杀伤或清除效应。但对开车感染入侵机体的幼虫有一定抵抗力。
e.g 日本血吸虫
缺乏有效的免疫力。
没有有效的免疫力,可反复感染。
e.g 肠道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可排出虫卵。
患者。
带虫者。
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进入易感宿主的过程。
常见途径。
经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
日本血吸虫
经土壤传播。
蛔虫卵、钩虫卵
经空气传播。
绕虫卵
经节肢动物传播。
蚊吸血传播疟疾
经接触传播。
疥螨
经胎盘传播。
刚地弓形虫
输血或器官移植
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流行特点。
地方性
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
中间宿主的分布
社会因素
居民饮食习惯
生产方式
季节性
节肢动物(蚊等)的季节性
人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季节变化
自然疫源性
影响流行的因素。
生物因素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