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中级注安安全生产管理。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大类共132种。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法的思维导图。建筑法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分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章85条,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车队管理
创业者10条创业经
创业十大思维误区
管培生课程作业
商业模型
职业病危害(10大类132种)
职业病危害概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按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
化学因素
生产性粉尘,化学有毒物质
物理因素
异常气候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生物因素
细菌、真菌等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劳动过程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精神性职业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
生产环境
自然环境:太阳辐射等
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按有关规定分类
六大类: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OEL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8小时/天、40小时/周
最高容许浓度(MAC):任意一天任意时间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5分钟
超限倍数:15分钟内PC-TWA倍数
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禁忌
职业健康监护:开展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史、危害接触史、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疗
界定职业病条件
与劳动用工行为联系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预防与控制
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级预防原则
第一级:病因预防(三同时)
第二级:发病预防: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第三级:康复治疗
识别、评价与控制
危害因素识别
粉尘与尘肺
呼吸性粉尘: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直径<7.07μm,呼尘
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性质分类
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混合性粉尘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全身中毒性:铅锰砷化物
局部刺激性: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变态反应性:大麻黄麻羽毛(过敏)
光感应性:沥青粉尘
感染性:破烂布屑兽毛附有病原菌
致癌性:铬镍石棉光感应性放射性物质粉尘
尘肺:矽肺(二氧化硅)、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石棉肺、石墨炭黑滑石水泥云母陶工铅电焊工其他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
毒物毒性: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危害
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卤族取代氢,毒性增加
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沸点与毒性作用
毒物剂量
毒物联合作用:相加、相乘、拮抗作用
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高温、高湿、高压、高劳动强度与毒性正相关
个体状态:未成年、生理期、遗传
危害表现:局部刺激和腐蚀、中毒、流产、畸形、癌变、免疫改变
职业中毒
途径:吸入、表皮吸收、食入
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带毒状态(铅吸收带毒状态)
接触机会:正常生产过程、检修与抢修、意外事故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
噪声聋
爆震聋(炮兵福利)
振动
使用捶打工具
使用手持转动工具
使用固定轮转工具
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用机械作业
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
高频作业、微波作业:可逆性
红外线辐射:白内障
紫外线辐射:电光性眼炎(雪盲症)
激光辐射
电离辐射
异常气象条件
定义
空气温度:高温
湿度:高湿
风速
辐射热:热效应
气压
作业类型
高温强热辐射:室外、冶金炼钢轧钢车间,机械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窑炉,火力电厂,轮船锅炉间
高温高湿作业:印染造纸,有热害的煤矿井深
夏季露天作业
低温作业
高气压作业:潜水潜涵作业(减压病)
低气压作业:高原病
职业病致癌因素: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等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生物因素:炭疽病、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莱姆病
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
工程技术措施
粉尘: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
化学毒物:全面通风,局部送风,排出气体净化
噪声:隔离降噪,吸音材料吸声
个体防护措施
组织管理等措施
职业病危害管理
项目申报: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三同时”
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危害预评价
建设单位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预评价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后30日内做出审核决定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
预评价包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评价、危害类别、职业病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时,需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其他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依法组织验收
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国家队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