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马原第一节详细结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 存在(物质)和思维(精神)谁是世界本源
物质:唯物主义
物质第一性
精神:唯心主义
意识第一性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识
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世界不能(不能完全)被认识
否认同一性
3. 怎样存在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物质归结为原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和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两种),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统一)。
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有客观性。
时间: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时空特性不一
不同条件下同一物质的时空特性不一
3.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实践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历程: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里——人类意识(人脑)
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主体能动性):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三性两指导)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补充
1. 意识不是人脑的产物
2.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创造性)
3. 任何意识的内容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
4. 意识(间接改造)——实践(直接改造)——改造世界
5.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必要补充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人们的活动必须尊重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
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意识的指导
规律的制约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 原理
世界统一与物质(含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2. 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列宁:“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3.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方法论
我们再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坚定不移地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