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行为
这是一篇关于法律学 马工程 第六章法律行为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关于法律学导论思维导图,包含了法理学历史、马克思法理学的形成与意义、 马克思法理学的中国化等。
关于法理学 马工程思维导图,包含法律责任概念、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概念
法律行为的界定
法律行为含义
法律行为是受到法律规范调整的行为,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均有法律规范的规定
法律行为是人(包括人的组织)的行为,行为的主体还是人
法律行为是人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后果
行为
是有意识的,受人思想支配的活动
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民事法律行为
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不包括违法行为(侵权事件或行为),分为有效,无效,待定,可撤销
事实行为
是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行为后果
法律行为的意义
法律行为是法律行为的结合是具有法律形式和实际社会活动内容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
法律性
法律对这种行为有所规定,这种行为能够产生法律后果
社会性
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是一种社会指向的行为
意志性
具有意志因素,(如危险驾驶)
法律行为的分类
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这里所说的有效与无效,是针对行为人意欲之法律后果而言的
在行为的效力方面还存在可撤销和效力未定的行为,但其最终会归为有效和无效行为
无效行为在外延上并不等同于,人们通常说的违法行为
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
表意行为
表意行为指作出意思表示,法律后果依意思表示而产生的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法律后果的产生不是因为意思表示,而是由于行为自身作为一种事实引起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
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积极行为及行为主体主动做出某种行为表示方式的行为,又称作作为
消极行为是以不做出举动为表现的行为又称不作为,如负有保密义务者不泄密负有救助义务者不救助等,分别是合法的不作为和违法的不作为
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依据行为生效是否有特定形式要件为标准划分的行为
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只有一方主体作出行为即能发生效力是单方行为,需要两方以上主体共同做出行为方能发生效力的为多方行为。
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
法律行为结构
法律行为的主体
法律行为主体是人,包括人的组织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对法律行为主体的决定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进行文化条件制约的。
法律对法律行为主体的确定体现着立法者的主观选择和对法律调整技术的运用
法律关系主体的基础是权利能力,法律行为主体的基础是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动机
人们的行为都是动机推动的动机是推动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力
法律在调整行为是更多考量行为的目的,而不是动机因素之在调节某些行为是在作为考量因素
目的
目的是行为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时在主观上追求的目标和后果
目的决定了行为后果的内容和行为的法律效力
目的构成法律行为的核心内容决定法律行为的功能方向
目的状况作为事实因素之一,决定法律行为的性质
行为认识与控制能力
行为认知
行为认知是指行为主体对行为本身和行为意义的了解
认识错误
事实错误:行为人所认识的内容与发生的客观事实相背离,对象认识错误
法律错误:对法律理解有误
任何法律行为都以一定认知因素为基础,认知状况是法律确定行为是否为法律行为以及是何种法律行为的重要因素
无认知的行为,不被法律认定为法律行为或不被认定为有效的法律行为,但法律会根据需要选择安排或不安排法律后果
法律对认知的确认是以社会当时能之和当知的条件为标准
控制能力
一是行为主体的意志能支配自己行为,而不受自身其他因素的制约
二是自身意志不受他人强制具有自主性独立性
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行为构成
过程
行为过程只一个完整形态的行为,从发生到结束的步骤及时间顺序
手段
为实施预设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
行动
身体行为,/人们通过身体或语言意思表现于外在的举动语言行为
行为结果
昕薇结果是行为所产生的对自然或社会的影响是行为造成的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变化
法律根据行为结果所包含的社会影响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将其某种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在法律调整的时候,法律将行为结果纳入构成要素
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结果与行为的内在方面的关系
法律根据行为与结果的关联以及结果的社会影响状况对行为赋予肯定或否定的法律后果
法律将行为结果与法律后果是为一体,以引导行为
行为结果不等于法律结果
法律行为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
纯粹自我指向的行为(不对外界产生任何影响)不是法律行为
人们在其一直控制下实施的受法律调整,并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