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闻采写(1)
新闻采写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介绍了采访的类型、采访的准备、 采访的实施、新闻题材的分类、论述题素材等。
编辑于2024-04-29 02:00:34新闻采写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名解
新闻线索
定义: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记者提供有待证实、扩展、深化的讯息,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
作用: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所在和指明采访方向
特点:要素不全,往往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过程,通常只是一个片段和概括
新闻敏感(已考)
定义:也称新闻鼻或新闻嗅觉,指发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善于选择新闻事实的本领,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判断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
要求:新闻敏感要求新闻工作者能迅速·敏捷、准确的发掘新闻信息、获取消息源、进行新闻选择后组织新闻报道
作用:发现新闻线索;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预测新闻事件发生
新闻
定义 基本特征 新闻类型
简答
联系新闻实践,谈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14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
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简答
简述记者的主体意识
信息 价值 受众 法治 审美
记者的角色
记者的职责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
名解
新闻敏感(新闻眼)
硬新闻
软新闻
简答
简述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采写的成果——新闻报道
名解
文本结构
以事实素材重要程度排列-倒金字塔结构
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故事性结构
事件引发的追问排列-解读性结构
背景材料-类型
对比性
说明性
注释性
文体类型-特写
数据新闻
定义
特征
功能
新闻由头
新闻五要素、六要素
精确新闻
新闻报道饿要素-背景材料
简答
谈谈新闻语言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发现
新闻发现的方法
预设与求证
寻觅悟性事实
首次发现与再次发现
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名解
新闻角度
新闻跳笔
子主题
采访的类型
名解
显性采访
定义:显性采访是与隐形采访相对应的一种采访方式,是记者表明身份和意图后再进行采访,是最常见的采访方式
有利不利:有利与受访者了解报道目的和意图后积极配合记者,达成良好采访效果 ;记者亮明身份会出现使受访者产生紧张情绪影响表达,以及因个人利益而撒谎等行为
运用:不适用所有采访,如揭露丑闻,记者需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显性采访与隐形采访,从而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
隐性采访
定义:指在被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采用偷拍或录拍的形式,隐去记者身份,不公开猎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未经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特征:主动出击 关注面广 事实周详 隐藏身份目的手段
得以成立需必备的三个条件:隐去身份出现在现场 被访者不知情 事先未征得被访者同意
作用:社会现象真实体现 舆论监督 新闻竞争
观察
定义
间接现场观察
第二现场观察
体验式采访
采访的类型
个别访问 座谈会 现场观察 参加会议 查阅资料 问卷电话采访 网络采访
采访的准备
名解
新闻策划
1.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觉事实,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2.新闻策划的积极作用:A充分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的利用新闻资源,充分发挥新闻价值,能够敏锐的观察新闻事实,敏锐的回忆新闻事实背后的历史,可以科学的预测未来,可以找到过去 现在 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
新闻背景的准备
定义:即采访前对相关新闻背景材料的搜集准备工作
分类:纵向背景-与事实具有纵向关联的背景,也称为历史背景,是对事实背后既往情况的回溯;横向背景-与事实具有横向关联的背新闻背景,强调与新闻事实的旁衬关系;知识背景:对新闻事件中所涉及的术语和事实进行说明和解释的背景
以政策规章为背景/以既往事实为背景以周边事实为背景/以相关知识为背景
采访的实施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作用
还原事件现场 (还原气氛环境与细节)凸显现场场景(生动呈现现场 报道视觉一体化)调动印象语言(使报道具有更大容量)
现场观察的内容
报道对象形貌 行动 所处环境 ,报道事件发展过程
现场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顺序
整体与局部结合,把握大场景注意小细节,(1)总分总(2)事件过程展开人物言行描写(3)入手事件断面再拉开视野
观察中的互动
把新闻人物的行动放在与其他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考察
采访的实施记录与核实
采访记录的内容
回答内容
事件要素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事件背景原因);重要或精彩的原话;其他相关资料(提到的人,事物,书籍等)
观察内容
现场环境(天气 气氛 布置);人物细节(穿着 表情)
采访记录的核实
向受访者核实
没听清无法确认的信息,当面核实复述确认;与其他信缘交叉核实,难辨真伪求证第三方,专家,文献等
现场调查核实
有助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与信息真伪辨别
访问
把握访问的心理场
提问的基本类型
提问的主要方法
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十二 消息写作
倒金字塔结构
简讯
定义:短快讯 动态新闻 最精炼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
特点:迅速快捷,争分夺秒,篇幅简短,信息单一,不分导语和主语
写作形态:一句话新闻-一个单句或复句;一段话新闻-一段话把一个信息量稍大的新闻事实简单明了告知受众
要求:简而不陋,简单明了,一事一报
导语的分类
按新闻要素分:侧重人物,事件,事件,地点,结果的导语
按表达形式:
叙述性导语 直陈式 概括式 描写性 议论型
背景的分类
烘托对比性材料 说明性背景材料 注释性背景材料
十四 特写写作
特写的类型
事件特写
重大事件的局部和片段集中描写,选取的片段最有意义最富特征最受关注,注意(典型+画面感+放大特点):1 注意选材的典型性-新近重大事件,引发人们深思的事件;2 注意侧重事件过程的画面感呈现;3 注意融情于事,不能面面俱到 平铺直叙 应放大其中有意义有特点的地方
人物特写
人物通讯与人物特写的区别
人物特写要注意
场景特写
对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现场进行集中描写,生动再现的一种特写形式,注意1 摄取最具典型。的画面;2 场景的选择为主题服务 ;3 注意记者的主观情感与报道对象的交融
特写的写作技巧
精心选择题材
刻画现场西甲
注重情景交融
善用背景材料
十九 融合报道
“双金字塔结构”
海量的数据经过挖掘过滤和可视化后形成新闻故事,学者布拉德肖则依照传统新闻学理的关于“倒金字塔”结构理论,提出了数据新闻的“双金字塔结构”
视频新闻
视频 新闻的发展现状
视频新闻已经成为新闻网站上最具吸引力的融合报道方式之一,英国【泰晤士报】专门设立了音视频部;我国【南方都市报】仅2010年就投入了400多万人民币普及高清视频采集的软硬件,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
视频新闻的需求类型和题材
需求:现场需求-直播画面最吸引人;速度需求-素材无需深加工,低成本操作
类型:新闻幻灯 网络新闻 视频新闻纪录片 新闻动画
题材: 突发性新闻事件 新闻剪影 策划专题 人物报道
视频新闻主要特征
注重画面语言 ;报道视角平实,贴近现场原生态;满足快速拍摄和回传的技术需求;不足:不如电视画面清晰,构图不讲究
补充
记者手记
有闻必录
白描
华尔街日报体
布拉德肖
漏斗式提问
子主题
新闻题材的分类
名解
深度报道
华尔街日报
社交媒体
微博写作贴士
论述题素材
当代新闻采写面临的挑战(背诵一级标题)(P5)
社会变革
直面不同群体利益矛盾,探索真相,发挥“减压阀”作用
捍卫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新技术*
解决专心新闻生产与“泛社会”新闻生产的矛盾
解决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视觉化阅读与深度解读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
对策
拥有全球视野,坚守中国立场
用国际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采写(P7) “食人鱼愿离职”
实事求是——根本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理念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要职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P8)
核心观念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采写-P6
根本原则 基本理念 重要职责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挑战与发展(已考)
挑战
当前语境下的“新媒体 ”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发的媒介技术变革。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点
由技术变革因大的生产关系变化,必然会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构成挑战,主要表现在:一、真实性要求与虚假信息泛滥之间的冲突;二、舆论阵地要求与新传播格局之间的冲突;三、人民性要求与商业逻辑之间的冲突
发展
创新话语表达体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新闻报道方式,维护受众主体地位;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媒体系列论述
当前语境下的“新媒体 ”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发的媒介技术变革。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