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诊断学 症状学 发热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本思维导图内容源于2020年中级职称内科学教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医学影像学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包括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两方面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发热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体温:36~37
生理变异:外界温度、女性月经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发生机制
致热原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原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
炎性渗出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类固醇类物质
多糖体成分
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不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而是激活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原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
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多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电线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
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栓及栓塞疾病、颅内疾病、皮肤病变、恶性肿瘤、物理及化学损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低热
感染治愈后低热
夏季低热
生理性低热
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皮肤发白、畏寒、寒战
骤升型:几小时内达到39~40,伴有寒战
缓升型:数日内达到高峰,多不伴寒战
高热期:皮肤发红、呼吸加深加快、出汗增多
体温下降期:出汗多、皮肤潮湿
骤降:数小时下降至正常
渐降:数天内降至正常
热型及临床意义
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39℃或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可见于霍奇金淋巴瘤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伴随症状
伴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
课后习题知识点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是感染后低热
咳铁锈色痰说明肺炎链球菌感染
引起吸收热的是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