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
注会经济法—法律基本原理。2021CPA经济法 法律基本原理。下图为CPA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笔记总结,分支内容包括: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概念
我国的法律渊源
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法律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普遍性)
一般法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某一方面)
法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地方性法规: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
地方政府规章: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若解释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
国际条约和协定
我国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制定法,不包括判例法
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1、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2、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主要内容,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以包含其他法要素(如法律原则)
3、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不是一一对应的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可以、有权、享有权利)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必须、应当、有义务)
禁止性规范(不得、禁止)
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所规定的的义务具有确定的性质,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
任意性规范: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字形确定其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行规范
确定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
准确性规范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的概念: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法律关系包括三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
法人分类
营利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非营利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特别法人(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非法人组织
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力能力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要自己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法人,其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行为能力伴随权利能力的产生同时产生,消灭同时消灭
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包含18周岁
16周岁以上包含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包含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对象)
物(如土地、机器设备、货币、有价证券)
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给付行为是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人格利益
智力成果(如文学作品、科学著作、专利、商标)
法律事实 (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
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
人的出生和死亡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
时间的经过
行为
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如订立合同
事实行为:与意思无关,如创作行为、侵权行为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法制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
必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