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章上皮组织
医学专业必看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上皮组织(人卫第9版),分支内容包括: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特化结构,医学生必备知识点。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编辑于2021-06-02 20:14:13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鳞状上皮)
组成
一层扁平细胞
形态
表面观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切面观
从垂直切面观察,细胞扁薄,胞质少,核呈扁圆形
两种特殊
内皮
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
表面湿润光滑,可减少器官活动的摩擦
主要分布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单层立方上皮
组成
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形态
表面观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
切面观
在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
主要分布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吸收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
组成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形态
表面观
从表面观察,细胞为六边形或多边形
切面观
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为椭圆形,核靠近细胞基底部
杯状细胞
柱状上皮细胞之间
切面观:似高脚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细胞核呈倒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基底部
主要分布
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吸收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组成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形态
结构
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
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厚且明显
主要分布
呼吸管道等腔面(咽,喉,气管,支气管,咽鼓管,鼓室等腔面,起保护作用)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组成
有多层细胞组成
形态
切面观
在垂直切面上观察,紧靠基膜的一层细胞称基底细胞,呈矮柱状,为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基底层以上是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为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深层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凹凸不平,既保证了上皮组织的营养供应,又使连接更加牢固
主要分布
未角化的:口腔,食道和阴道等腔面(有核)
角化的:皮肤表层(无核)
复层柱状上皮
组成
数层细胞
形态
表层:细胞为柱状,排列整齐
中间层(深部)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
基底层(浅部)为一层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
主要分布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腔面和一些腺体的大导管处
变移上皮
形态
结构
表层细胞(盖细胞)
一个表层细胞可覆盖几个中间层细胞
特点:细胞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如膀胱收缩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增多)
体积较大
中间层细胞(多边形)
基底层细胞(立方形)
主要分布
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排尿管道)
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
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或结构
分类
外分泌腺
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组成
分泌部
多由一层腺细胞组成,中央有腔
泡状或管泡状的分泌部称腺泡
周围有基膜,基膜与腺泡之间可见扁平的肌上皮细胞
肌上皮细胞的收缩有助于腺泡分泌
导管
组成
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
功能
将分泌物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有的还可以分泌或吸收水或电解质
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为激素)一般释放入血液
腺细胞
分类(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中)
浆液细胞 (蛋白质分泌细胞)
光镜结构
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
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
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
电镜结构
细胞基底部为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
黏液细胞
光镜结构
细胞锥体形,核扁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呈泡沫或空泡状
电镜结构
基底部胞质有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上区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粗大的黏原颗粒
外分泌腺细胞
腺泡的分类
浆液性腺泡
由浆液细胞组成
粘液性腺泡
由黏液细胞组成
混合性腺泡
由浆液细胞和黏液细胞共同组成
外分泌腺的分类 → 根据分泌物性质分类
浆液性腺
由浆液性腺泡构成(腮腺,胰腺)
黏液性腺
由黏液性腺泡构成(十二指肠腺,子宫腺)
混合性腺
由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共同构成的腺泡构成
以黏液性细胞为主,少量浆液性细胞分布在腺泡末端,呈半月形包绕黏液性细胞,此结构称浆半月
上皮组织的特殊分化结构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
形态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结构
光镜
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的纹状缘
电镜
胞质中有许多纵形的微丝,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细胞顶部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
分布
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
肾小管的刷子状缘
螺旋器的毛细胞
位觉斑和壶腹嵴的毛细胞
作用(功能)
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
形态
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结构
光镜
纤毛长 5 ~ 10μm ,直径 0.3 ~ 0.5um
电镜
电镜下,纤毛中央有两条与纤毛轴心平行排列的微管,周围有 9 组二联微管,根部有一个致密颗粒,称为基体,其结构与中心粒相同,是微管形成的起点,又称微管组织中心,参与纤毛的组成
分布
位觉斑和壶腹嵴的毛细胞
作用
节律性定向摆动将黏液、尘埃颗粒和细菌等推至咽部咳出
上皮细胞侧面的特化结构 (细胞连接)
四种细胞连接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存在,称为连接复合体
这些细胞连接的形成和维持都依赖钙离子
紧密连接(闭锁小带,封闭连接)
分布
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电镜结构
在相邻细胞的连接处,呈网格状融合,蛋白颗粒与蛋白颗粒对接,封闭了细胞间隙
功能
①机械性连接 ②屏障作用
中间连接(黏着小带)
细胞间隙内含有横行的丝状物连接相邻胞膜,膜的胞质内侧面附有糖蛋白和微丝,微丝聚集成束,与中间连接长轴呈垂直排列并形成胞质内的终末网
具有细胞间黏着,信息传递,维持细胞形状等功能
分布
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
电镜结构
带状,相邻细胞间隙为15~20nm,其中充以丝状物; 微丝在胞质中形成终末网
细胞膜胞质面:薄层致密物质,微丝,终末板
作用
①有黏着作用 ②保持细胞形状 ③传递细胞收缩力
桥粒(黏着斑)
分布
位于黏着小带的深部
电镜结构
呈斑状或纽扣状,间隙宽20~30nm
细胞间隙中央有中间线,由丝状物交织而成
细胞膜的胞质面有一个厚而致密的桥粒斑, 胞质中有许多直径约10nm的中间丝
作用
牢固的连接
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电镜结构
连接处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仅约3nm
连接小体
缝隙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
每个连接小体直径7~9nm,由6个杆状的连接蛋白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
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也通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管道可开放或闭合
作用
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
基膜
分布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骨骼肌纤维肌膜外面,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外
结构
光镜
HE染色切片呈粉红色
镀银染色,基膜呈黑色
电镜
基膜分两部分,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为网板(网状纤维➕基质)
基板
厚 50 ~ 100nm ,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分为
透明性
致密层
成分
①层黏连蛋白 ②Ⅳ型胶原蛋白 ③硫酸肝素蛋白聚糖
网板
由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的基质和网状纤维组成
功能
①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②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③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质膜内褶
分布
上皮细胞基底面
结构
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 光镜下称基底纵纹
电镜
内褶间胞质内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
功能
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半桥粒
分布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
结构
为桥粒结构的一半
功能
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功能
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特征
由大量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具有明显的极性
上皮内大都无血管
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根据表层细胞是否角化分为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浅层细胞细胞核消失,细胞质完全角化,形成角质层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浅层细胞细胞核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