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1章皮肤
这份思维导图整理了《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12章皮肤的主要知识点和考点,内容包括概述、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附属机构这五个方面。这是我根据书本和课件结合之后做的,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益处。
这是一篇关于核酸的功能与结构的思维导图。包括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
这是一篇关于生物学第一章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包括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化性质。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包含肾小叶、肾的组织结构、肾小体、肾小管等内容,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皮肤
概述
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构成
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功能
保护作用
感觉
调节体温
吸收
分泌和排泄
表皮
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表皮各部厚薄不一致
从基底到表面
分类
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层
1层基底层细胞
LM
细胞体
位于表皮最深层,附着于基膜上,矮柱状/立方形
细胞核
椭圆形
细胞质
嗜碱性
EM
游离核糖体丰富,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丝(张力丝)
侧面:基底细胞与相邻细胞间以桥粒相连
基底面:与基膜以半桥粒相连
是表皮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
棘层
4-10层棘细胞
基底层上方,体积较大,多边形,表面伸出短小棘状突起
较大,圆形,中央
弱嗜碱性
游离核糖体丰富;较多成束分布的角蛋白丝; 板层颗粒(含糖脂的膜被颗粒,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
相邻细胞间以桥粒连接
颗粒层
3-5层梭形细胞
棘层上方,梭形
退化
出现形状不规则、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常埋入其中; 板层颗粒增多;细胞器退化
透明层
2-3层扁平细胞
扁平,界限不清,颗粒层上方
消失
透明均质,强嗜酸性,折光度高
角蛋白丝与透明角质颗粒形成复合体——角蛋白,细胞器消失
角质层
多层扁平角质细胞
扁平,界限不清,最表层, 细胞已完全角化,变得干硬
均质状,强嗜酸性
细胞间隙中有脂类物质,角质细胞间的桥粒已消失,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为皮屑
从基底层到角质层,细胞器、细胞核逐渐退化,细胞质嗜酸性增加,角蛋白增多,桥粒解体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分布
多分散于基底细胞之间和毛囊内
结构
LM(特殊染色)
基底细胞之间,圆形,细胞质透明, 有较多较长突起深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HE不易辨认突起
小,椭圆形
粗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含黑素体(当出现黑色素后,改称黑素颗粒)
无桥粒连接
含酪氨酸酶,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防止对角质形成细胞核中的DNA的辐射损伤
朗格汉斯细胞
来源
由单核细胞演变而来,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散在于棘层浅部
LM
HE染色不易辨认
较多溶酶体、线粒体,含伯贝克颗粒(呈杆状或网球拍状)
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呈递给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梅克尔细胞
位于基底层(有毛皮)
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别
细胞呈扁圆形,有短状突起
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基底部与盘状感觉神经末梢紧密接触并形成突触
真皮
位于表皮下方的致密结缔组织
身体各部真皮的厚度不等,一般为1~2mm;眼睑、腋窝部较薄,厚约0.6mm;手掌及足底部较厚,约3mm
分层
乳头层 (真皮浅层)
位置
紧靠表皮薄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真皮乳头
乳头层向表皮突出形成乳头状
作用
使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扩大,连接更牢固
利于表皮从真皮组织液中获得营养
网织层
位置
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
内含较多血管、淋巴管、神经、毛囊、皮脂腺、汗腺, 深部常见环层小体
二者间无明确界限
皮下组织
在真皮下方
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构成
将皮肤与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毛囊和汗腺常延伸至此层
具有缓冲、保温、能量贮存等作用
皮肤附属器
分布
真皮深层、皮下组织
毛
分为
毛干
露在皮肤表面
角化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内充满角蛋白并含有数量不等的黑素颗粒
毛根
埋在皮肤内
毛球
毛根和毛囊上皮性鞘的下端合为一体,膨大为毛球
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
毛母质细胞
毛球的上皮细胞,为干细胞
黑素细胞
位于毛球基部
毛囊
包在毛根外面
内层
上皮性鞘,与表皮相连续
外层
结缔组织鞘,由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新生毛囊是由毛囊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毛囊干细胞存在于毛囊隆起部
毛乳头
毛球底面有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
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对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立毛肌
在毛根与皮肤表面呈钝角的一侧有一束平滑肌,连接毛囊和真皮
遇冷或感情冲动时收缩,使毛发竖立
生长更新
皮脂腺
毛囊和立毛肌之间
组成
分泌部
囊状腺泡,周边细胞小
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干细胞, 中心的细胞较大,核固缩,胞质内充满脂滴
导管部
复层扁平上皮,多开口于毛囊上段
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并排除
皮脂经粗而短的导管排入毛囊上
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形成脂质膜,有抑菌作用
汗腺
外泌汗腺
遍布于全身皮肤内,于手掌和足底尤多
锥形和立方形细胞构成,外方有肌上皮细胞
两层较小的立方形细胞围成,胞质弱嗜碱性,染色深
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结构
小汗腺,腺腔小
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润湿皮肤、排泄机体代谢产物和离子等作用
顶泌汗腺
腋窝、乳晕、肛门、会阴
一层立方形细胞管腔大,盘曲成团,也有肌上皮细胞
两层上皮细胞
开口于毛囊上端
大汗腺,腺腔大
分泌物为粘稠乳状液,含蛋白质和脂类等 (青春期分泌较旺盛)
由于不同个体的分泌物所含蛋白质和脂类的成分有所差异,导致形成不同的体味(如,分泌过盛并且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则产生腋臭)
指(趾)甲
甲体
外露部分
甲根
甲体的近端埋在皮肤内
甲床
甲体下面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精细触觉
甲襞
甲体周缘的皮肤
甲沟
甲体与甲襞之间的沟
甲母质
甲根附着处的甲床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