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2章耳
组织学与胚胎学-耳,超详细思维导图!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分为鼓室、咽鼓管;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能持续获取优质导图哦。
这是一篇关于核酸的功能与结构的思维导图。包括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
这是一篇关于生物学第一章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包括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化性质。
第18、19章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及女性生殖系统,包含卵巢的一般结构特点、概述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耳
外耳
耳廓
弹性软骨外覆皮肤构成
外耳道
内有耵聍腺(特化的汗腺),分泌耵聍
鼓膜
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与听小骨相连
外覆复层扁平上皮 内覆单层立方上皮
中耳
鼓室
不规则含有空气的小室 内有听小骨
咽鼓管
与鼻咽部相连, 近鼓室段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近鼻咽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传导声波
内耳 (迷路)
骨迷路
组成
耳蜗(骨蜗管)
外形如蜗牛壳
以蜗轴为中心盘旋两周半
前庭(骨前庭)
椭圆形腔,有卵圆窗和圆窗
半规管(骨半规管)
由3个互相垂直的管道组成,其一端膨大称壶腹
与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
膜迷路
悬系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或囊
膜蜗管
横切呈三角形,有上、外、下三个壁
上壁为前庭膜
两面覆单层扁平上皮,中间薄层结缔组织
下壁:内侧的骨螺旋板,外侧的膜螺旋板共同组成
外侧壁上皮为特殊含毛细血管的复层上皮,称血管纹,可产生内淋巴 上皮下方有增厚的骨膜,螺旋韧带
盖膜
螺旋器 (柯蒂氏器)
听觉感受器
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上与盖膜接触
构成
支持细胞
柱细胞
顶部较宽
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它们之间有内隧道
指细胞
分为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
在柱细胞的外侧有一行内指细胞和3~5行外指细胞, 顶部有许多指状突起
是上皮细胞
毛细胞
内毛细胞(1行)
位于内指细胞顶部指状突起之间
外毛细胞(3~5行)
位于外指细胞顶部指状突起之间
顶部有许多静纤毛,底部与神经相连
感受听觉的细胞
膜前庭
组成
椭圆囊
底壁的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呈斑块状,为椭圆囊斑
球囊
前壁的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呈斑块状,为球囊斑
位觉斑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觉感受器
结构
表面平坦,上皮为高柱状
上皮组成
顶部
一根长而粗的动纤毛,许多静纤毛
基部
与前庭神经形成突触
是感觉上皮细胞
高柱状
在位觉斑表面形成胶质膜,称位砂膜; 内有细小的碳酸钙结晶,即位砂
功能
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运动
膜半规管
形态与骨半规管相似,但直径只有骨半规管的1/4
壶腹嵴
膜性壶腹部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形成横行的山嵴状隆起
顶部:微绒毛,分泌颗粒
一根长而粗的动纤毛,许多静纤毛,插入壶腹帽
壶腹帽
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圆锥形的胶质
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腔内充满内淋巴
位觉、听觉
声波传导途径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内的毛细胞→耳蜗神经节→CNS
耳蜗通过骨螺旋板、膜螺旋板和前庭膜分隔三个部分
骨蜗管
前庭阶
鼓室阶
膜蜗管(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