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毒理基本概念
毒理学———毒理基本概念。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是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毒作用的影响因素。毒作用是毒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总称。化学物质的毒作用是其本身 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 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 果,又称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不良或有害的生物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效应。
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有单点分布、两点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负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分布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毒理基本概念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及分类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低的剂量即可导致机体损害的物质称为毒物
分类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 1、工业毒物 6、生物毒素 2、环境污染物 7、医用药物 3.食品中有毒成分 8、军事毒物 4.农用化学物 9. 放射性核素 5.嗜好品、日用化学品
毒性及分级
毒性
指在特定条件下,化学物导致机体有害作用 的一种内在的、固有的能力。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分级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为依据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选择性毒性
一般是指化学物在不同物种间的毒性差异。
靶器官
外源化学物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些外源化学物直接或主要损害的器官称为艳器官
蓄积毒性
化学毒物一次进入机体后,可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当化学毒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吸收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事物的董积作用。
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毒效应
是指化学物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等互相作用的结果。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毒效应、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损害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
1、影响机体的形态学改变、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2、对外加环境的应激反应能力的降低或机体代偿能力下降 3、对某些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异常 4、引起的寿命损失和工作能力的下降
非损害作用
毒效应谱
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毒效应的范E司可从微小的生理生化正常值的异常改变到明显的临床中毒表现,直至死亡。毒效应的性质与强度的变化构成了化学物质的毒作用谱,也称毒效应谱。
与毒作用相关的概念:适应、抗性、耐受
毒作用
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或全身作用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急性或慢性作用
一般或特殊作用
联合毒性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效应
剂量
概念
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除了剂量外,接触条件等因素对化学物质的毒效应也有影响。
暴露剂量
暴露制量(又称接触剂量、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实际接触的量或环境中机体接触毒物的总量。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又称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已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到达体内的量。
生物有效剂量
生物有效制量又称到达剂量,是指被吸收且到达素作用器官组织产生毒作用的剂量。
反应
概念
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变化。
效应
是质反应,指在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及应用
应用
毒性作用强度与效能分析
易感性分析
不同效应剂量分析
时间-反应效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曲线
S形曲线
直线
抛物线
低剂量兴奋效应
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也称毒物兴奋效应在低剂量条件下表现为适当的刺激或兴奋反应,而在较高或高荆量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称为毒物兴奋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生物标志
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反映已被机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或其所引起的生物学后果的各类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和易感性生物标志三类。
暴露生物指标
是对各种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作用的反应产物的测定值。
内剂量标志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
效应生物指标
>指反应机体生理、生化、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 >早期效应标志:分子水平改变(基因突变)
易感性生物标志
易感性标志可用于鉴定易感个体和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有助于健康风险评估和危险管理。
反映机体对化学物质素作用生物易感性的指标。由于易感性的不同,性质与剂量相同的化学物质在不同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常有很大差异,遗传因素是其主要原因。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一般毒性参数
(一)毒性大小描述参数据
毒性上线参数
毒性下线参数
基准参数
毒性特征描述参数
毒作用带
急性吸入中毒指数(1吸入) 吸入=C20/LD50 C20指该毒物在2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饱和蒸气压浓度
蓄积指数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斜率
暴露指数与安全指数
特殊毒性参数
安全限值
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和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所规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浓度和暴露时间内,根据现有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安全限值=NOAEL/安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