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4少阳病-0概说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组成:祛湿药。 治证:水湿病证。1、湿邪特点:重浊粘滞,易困气机,易伤阳气,向下,病程长,难愈。2、与脏腑关系:肺主气,通调水道—调水在肺脾主运化—制水在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主水—主水在肾其次与膀胱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有关。3、治水湿大...
这是一篇关于01解表药的思维导图,包括:1.性能特点;2.功效主治;3.分类;4.使用注意。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开窍药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少阳病概说
1. 概说
少阳病是邪入少阳经腑,胆火内郁,三焦失畅,枢机不利的病证
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脉弦细或沉紧
病性属热,为阳证
2. 病位
足少阳胆经、胆腑+手少阳三焦
3. 病因
本经受邪
素体虚弱,抗邪无力,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脉
邪由它经传来
太阳病失治、误治后,邪气可传少阳
厥阴病阳气恢复,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其邪气也可外出少阳
4. 生理
1. 经
a. 足少阴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耳中, 至肩入缺盆,下胸贯腑,络肝属胆,沟通了肝胆的表里关系
b. 其直行者,从缺盆下腋,过季胁,行身之侧
c. 足少阳经别入季胁之间,循胸里, 贯心,向上夹咽,沟通了心胆之间的联系
d. 可见,头角、目、耳、咽,胸、腋、膈、胁、季胁等,皆是少阳经脉所过部位,少阳经脉受邪,则这些部位会出现相关证候
2. 腑
a. 足少阳胆腑,有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四大功能
b. 胆腑所藏精汁,在肝内生成,由肝之余气所化; 胆腑的功能是贮藏精汁,并根据脾胃的需求,有规律的排泄精汁
c. 胆腑藏精汁和主疏泄的功能相结合,则精汁排放有节度, 可促进阳明胃的受纳和降浊,太阴脾的运化和升清; 故少阳胆腑的功能正常,和阳明、太阴里气的升降、纳化正常有关
d. 肝主谋略而胆主决断,肝胆皆喜疏泄
e. 胆主决断、主疏泄、寄相火的功能正常→则心情愉悦而少抑郁, 精神放松而少焦虑,处事果断而少犹豫,思维敏捷而少迟钝, 其对人的精神、情绪和思维有重要影响
f. 少阳病常涉及到精神情志方面的证候,而治疗少阳病的柴胡剂,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情志方面的病证
3. 阳气
a. 即胆腑所藏的相火;在三阳中,阳气是最弱的,为一阳
b. 后世把少阳称作小阳、幼阳、稚阳、嫩阳, 其阳气不亢不烈,如日初出,但却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c. 其阳气的作用部位是全身的,对五脏六腑的阳气升发、 阴液布达都有温煦长养、激发推动、促进和调节作用;
d. 十一脏指五脏和六腑;五脏六腑有各自的功能与特点, 但它们的功能之活跃,都要靠少阳一阳之气的激发、推动和促进
“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4. 手少阳三焦腑
为元气之别使,水谷之道路;寄相火,司气化, 主决渎而通调水道;既是水火气机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
三焦是人体多处阳气化生的场所,全身无处不三焦
太阳病篇引“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是说三焦和太阳主表的功能有一定关系
a. 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肾阳温煦+膀胱气化→化生太阳阳气
b. 太阳阳气→通过膀胱经脉+三焦→向体表输布
c. 输布体表→以温养肌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
d. 三焦气机条畅,则太阳表气调和,若失调则失和, 还可致全身气机失调,痰饮水湿内生
少阳经脉与胆腑皆在人体的一侧,但少阳阳气却作用于全身;
胆腑气机条畅,相火旺盛,藏精汁、主疏泄功能正常, 则脾胃升降、纳化正常;故少阳与主里有关; 三焦气机条畅,则太阳表气调和;故少阳也与主表有关
少阳主枢
如一扇门,门的枢纽是装在一侧的, 但枢纽的灵活运转,却关系到整个门的开合
少阳经腑虽在人体一侧,但少阳胆腑和三焦及少阳阳气的功能 是作用于全身的,外可涉太阳之表,内可关乎阳明、太阴之里, 进而涉及全身气机的条畅和代谢的旺盛,精神的稳定和愉悦
胆与三焦,经脉相连,功能相关
胆腑疏泄功能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升降 开合自如,才可使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太阳阳气 得以敷布,太阴、阳明之气得以升降
故少阳主枢,不仅为表里之枢,亦为阴阳之枢
5. 证候特点、分类、治法、治禁
1. 特点
a. 容易经腑同病
少阳病常为 少阳经脉受邪+胆腑郁热+三焦不畅 的证候同在;
治以小柴胡汤一方统一治疗
b. 容易气郁+化火
少阳主枢,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气郁 少阳内寄相火,少阳气郁→火郁,化火趋势不可避免
治疗少阳病,抓“郁”“火”二字,就抓住了关键
c. 容易生痰+生饮+生水
手少阳三焦不畅,水液化生与布散就会失调→生痰饮水湿内生; 痰饮水湿内生→阻遏三焦气机→少阳气机更加郁遏
治疗少阳病,不能忽略痰饮水湿的存在
d. 容易并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 以及心胆不宁的证候
三焦气机的条畅和太阳表气的输布有关; 胆腑藏精汁、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和阳明、太阴里气的条畅有关; 故少阳受邪,枢机不利,很容易伴见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
足少阳经别循胸里,贯心,沟通了心与胆的联系, 故胆腑受邪,则易出现心胆不宁的表现
2. 证候分类与治法
a. 少阳经证
①因机:邪入少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
②证候:耳聋、目赤、偏头痛、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③治疗: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b. 少阳腑证
经腑同病
①因机: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进而影响脾胃升降
②证候: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③治疗: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经腑同治)
少阳常经腑同病:少阳经证+胆腑郁热证
胆腑热实
①因机:胆腑热郁,伤津耗液,胆腑精汁浓缩成实→胆腑热实证
②证候: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③治疗:通下胆腑热实——大柴胡汤
c. 少阳兼证
①外兼太阳之表;内兼阳明里实或太阴脾虚;或兼心胆不宁证
②治疗:以和解为主;兼汗、下、温
柴桂兼解表;大柴兼泻里;柴桂干姜兼温中; 柴胡龙牡兼镇心胆、宁神志
3. 治禁
少阳病禁用汗、吐、下(不独用汗吐下)
少阳为一阳,为小阳,阳气抗邪力弱,而汗吐下不能驱除 少阳邪气,只能徒伤少阳正气,以致坏病、变证的发生
《金鉴》: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 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少阳兼表、兼里时,可在和解少阳基础上,兼汗、下
6. 预后
病愈
治疗得法,多枢机畅利,表解里和而愈
变证
伤津而入阳明之腑
伤阳而入太阴之脏
表里相传而病入厥阴
尚有变为结胸、痞证及气血耗伤而见悸而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