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脑干
系统解剖学之脑干。脑干(brainstem)位于大脑下方,是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编辑于2021-06-09 20:22:35脑干
脑的内部结构
脑的内部结构特征
在延髓下部,中央管逐渐移向背侧
灰质聚集呈团柱状,彼此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包含脑神经核和中继核
网状结构范围扩大,功能更加复杂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
脑神经核
躯体运动柱
位于第四脑室底的最内侧
动眼神经核
位于中脑上丘平面,中脑水管的腹侧
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脑
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眼球外肌
滑车神经核
位于中脑下丘平面,中脑水管的腹侧
发出纤维向后围绕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在上髓帆内左、右纤维完全交叉,在脑干背侧出脑
支配眼球上斜肌
展神经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面神经丘的深方
发出的维行向腹外侧,在锥体上方延髓脑桥沟中出脑形成展神经
支配眼球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
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方
发出的纤维形成舌下神经,在锥体与橄榄之间出脑,
支配同侧舌肌的运动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脑桥中部展神经核的外上方
发出的纤维形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
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等
面神经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
发出的纤维先行向背内侧,绕过展神经核形成面神经膝,再走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的外侧于延髓脑桥沟间出脑,组成面神经运动根
支配面肌、颈阔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疑核
位于延髓中、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此核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下部发出的纤维成为副神经的颅根
支配咽、喉、软腭等各肌的运动
副神经核
位于躯体运动柱的最尾端,由延髓部和脊髓部组成
延髓部发出的纤维并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的运动;由脊髓部发出的纤维成为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一般内脏运动柱
位于躯体运动柱的外侧
动眼神经副核
位于中脑上丘高度,动眼神经核上端的背内侧
发出的纤维加入动眼神经内,在眶内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该节发出的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和调节晶状体的屈度
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
发出的纤维进入面神经,经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
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
发出的纤维进入舌咽神经,经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后支配眼腺
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核的外侧
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在橄榄背侧出脑,经所属靶器官的壁内神经节换元后支配颈部、胸和腹腔大部分脏器的活动
内脏感觉柱
位于界沟外侧
孤束核
位于界沟外侧
是一般和特殊(味觉)内脏感觉纤维的终止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止于核的上端
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的内脏感觉纤维进入延髓后下行,组成孤束,止于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
位于中脑
与传导咀嚼肌、面肌和眼球外肌的本体感觉有关
三叉神经脑桥核
在脑桥中部
与头面部的触觉传递有关
三叉神经脊束核
是脊髓颈段后角胶状质和后角固有核向上的延续,向上直达脑桥,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
与头面部痛觉和温度觉的传导有关
特殊躯体感觉柱
窝神经核
蜗腹侧核
位于小脑下脚的腹外侧
蜗背侧核
位于小脑下脚的腹背侧
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沿脑桥被盖前部越中线交叉到对侧上升,这些横行交叉的纤维构成斜方体;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行,部分纤维经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中继后上升加入外侧丘系。对侧交叉过来的纤维和同侧未交叉的纤维共同构成外侧丘系上升,其中多数纤维终止于中脑下丘核,部分纤维直接进入间脑的内侧膝状体核;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亦被认为是听觉传导路上的中继核
此核接受内耳经蜗神经传入的初级听觉纤维
前庭神经核
位于第四脑室底前庭区的深面
组成
前庭上核
前庭下核
前庭内侧核
前庭外侧核
主要接受前庭神经传入的初级平衡觉纤维,还接受来自小脑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组成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调节伸肌张力以及参与完成视、听觉反射。另外部分纤维组成前庭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接受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平衡觉
非脑神经核
中继核
参与构成各种神经传导通路或反射通路
薄束核和楔束核
分别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
此二核分别接受脊髓后索内薄束和楔束终止的纤维
内侧丘系
终止于背侧丘脑
薄束核和楔束核是向脑的高级部位传递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核团
下橄榄核
位置
位于延髓橄榄的深面
组成
下橄榄主核
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副橄榄核
下橄榄核广泛接受脊髓全长的上行投射纤维和脑干感觉性中继核团的传入纤维;还接受大脑皮质、背侧丘脑、基底核、红核和中脑的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投射纤维。下橄榄核发出纤维越过中线行向对侧,与脊髓小脑后束等共同组成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下橄榄核可能是大脑皮质、红核等与小脑之间纤维联系的重要中继站,参与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脑桥核
位于脑桥基底部的纤维束之间散在的灰质核团
接受来自同侧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皮质脑桥纤维,其传出纤维横行交叉至对侧,组成小脑中脚进入小脑
脑桥核可作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之间纤维联系的中继站
下丘
位于中脑下部背侧,由明显的中央核及周围的薄层白质构成
此核为听觉传导通路的重要中继站,接受外侧丘系的大部分纤维,传出纤维经下丘臂投射至内侧膝状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听觉反射中枢,可发出纤维终止于上丘,再经顶盖脊髓束终止于脑干和脊髓,参与听觉反射活动
上丘
位于中脑上部背侧
由浅入深呈灰、白质相间排列的板层结构,在人类构成重要的视觉反射中枢
上丘浅层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和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视束),同时接受额叶的皮质顶盖纤维,以参与两眼的迅速扫视运动。此核深层主要接受大脑皮质听觉中枢、脊髓、下丘核和各类听觉中继核的传入纤维。上丘的传出纤维主要由其深层发出,绕过中脑的导水管周围灰质,在中脑水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然后下降组成顶盖脊髓束,至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内侧核,可使头、颈部完成视、听反射活动。部分传出纤维到达脑干网状结构,或顶盖的其他核团,以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的位置的反射
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部
包括上丘上端至后连合及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的若干小核团。此区细胞直接接受经视束和上丘臂来的视网膜节细胞的纤维传入,发出纤维至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换元,从而使双眼同时完成直接和间接的瞳孔对光反射
红核
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质的背内侧,上端延伸至间脑尾部
主要接受来自对侧半小脑新皮质及小脑中央核经小脑上脚传入的纤维。其传出纤维在上丘下部平面,被盖的腹侧部交叉至对侧形成被盖腹侧交叉,然后下行组成红核脊髓束。终止于脊髓颈段的前角运动细胞,以调节屈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
黑质
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
分为
黑质网状部
黑质致密部
主要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其合成的多巴胺可经黑质纹状体纤维释放至纹状体,以调节纹状体的功能
网状核
脑干的白质
长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为薄束核和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所组成
此束依次穿过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青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该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排列关系
在延髓,此束位于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腹侧部,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位于背侧部
在脑桥,行于基底和被盖之间,纵行穿过斜方体。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靠近中线,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外侧
在中脑,斜行位于红核背外侧,纤维排列和脑桥部相似
脊髓丘脑束
为脊髓内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又称脊丘系。该纤维束与止于脑干网扶结构的脊髓网状束、止于中脑顶盖和中脑
在延髓,
它们位于外侧区,下橄榄核的背外侧
在脑桥和中脑
位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
将髓丘胶束最后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该束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三叉丘脑束
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的二级感觉纤维所组成
两个核团的传出纤维首先越过中线至对侧上行,形成三叉丘脑束,紧贴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最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主要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有部分神经元发出传导牙和口腔黏膜触、压觉的纤维直接进入同侧三叉丘脑束,止于同侧的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外侧丘系
起于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所组成
蜗神经核和上橄榄核发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大部分经脑桥中、下部的被盖腹侧部横行,越过中线交叉至对侧,形成斜方体(其外侧部被上行的内侧丘系纤维所穿过,然后在上橄榄核的外侧折转上行,构成外侧丘系;少部分纤维不交又,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而上行。该丘系在脑桥行于被盖的腹外侧边缘部,在中脑的下部进入下丘核,大部分纤维在此终止换元,部分纤维则止于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主要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脊髓小脑前,后束
此二束起于脊髓,行于延髓外侧的周边部,脊髓小脑后束在延上部参与构成小脑下脚进入小脑;脊髓小脑前束继续上行,在脑桥上部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
二束均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反射活动
内侧纵束
主要由来自前庭神经核、中脑的Cajal中介核、Darkschewitsch核以及网状结构的传出纤维组成
前庭神经核发出的j维部分交叉至对侧,部分不交叉,然后在室底灰质的腹侧,紧靠中线两侧走行。部分纤维上行止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展神经核;部分纤维下行构成内侧纵束的降部,止于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前角内侧核
功能主要是协调眼外肌之间的运动,调节眼球的慢速运动和头部姿势
长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组成
皮质核束(又称皮质延髓束)
在脑干内下行中发出分支终止于大部分双侧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其中面神经核的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的皮质核束纤维),以支配大部分双侧的头面部骨骼肌和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及对侧的舌肌
皮质脊髓束
穿过脑干直达锥体下端,大部分纤维在此越中线交叉至对侧,形成维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脊髓外侧索内下降,称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仍在同侧脊髓前索内下降,称皮质脊髓前束
主要支配对侧肢体骨骼肌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其他起自脑干的下行纤维束
出入小脑的纤维
脑干的网状结构
主要核团
中缝核群
中缝背核,中缝大核,旁正中网状核
内侧核群
巨细胞网状核,腹侧网状核,脑桥网状核
外侧核群
外侧网状核,小细胞网状核,臂旁核
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
脑干各代表性横向连合切面
锥体交叉切面
内侧丘系交叉切面
橄榄中部横切面
脑桥下部横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桥中部横切面(通过三叉神经根)
脑桥升部横切面(经滑车神经交叉)
下丘横切面
上丘横切面
脑干的外形
腹侧面
延髓
位置
脑干的最下部,呈倒置的锥体形,上与延髓脑桥沟分界,下在枕骨大孔处连脊髓
其腹侧面上有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
锥体
在前正中裂的两侧,有一纵行的隆起
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纤维构成
锥体交叉
橄榄
内含下橄榄核
前外侧沟内,有舌下神经根
在橄榄的后方,自上而下依次有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和副神经根连于脑
脑桥
位置
位于脑干中部
基底沟
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浅沟
容纳基底动脉
小脑中脚(脑桥臂)
基底部向两侧延伸的巨大纤维束
在移行处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脑桥小脑三角
在延髓脑桥沟中,自内向外依次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附着。延髓、脑桥与小脑交界处为脑桥小脑三角
前庭神经和面神经根位于此处。该部位的肿瘤,可压迫附近的神经根,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中脑
位置
位于脑干上部,上接间脑,下连脑桥
大脑脚
腹侧有粗大的柱状结构
脚间窝
由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束形成。两脚间为脚间窝
动眼神经此穿出
后穿质
脚间窝的窝底由于有许多血管穿入的小孔,称后穿质
背侧面
延髓
薄束结节和束结节
薄束核和楔束核
小脑脚
脑桥
小脑上脚(结合臂)
上髓帆
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
中脑
上丘和下丘
上丘臂和下丘臂
分别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相连
下丘与上髓帆之间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侧面出脑的神经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由脑桥和延髓上半部背面形成,为脑桥和延髓背面的分界
内侧隆起
窝的正中有纵行的正中沟,正中沟的外侧各有一纵行隆起,称内侧隆起
界沟
隆起的外侧有纵行的界沟
前庭区
界的外侧为三角形前庭区
其深面有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
前庭区的外侧角有一小隆起
内含蜗神经核
面神经丘
紧靠髓纹上方,内侧隆起上有一圆形隆起,称面神经丘
其深面有展神经根
两个三角区
迷走神经三角
位于外下方,内含迷走神经背核
舌下神经三角
位于内上方,内含舌下神经核
第四脑室
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
构成
菱形窝构成第四脑室的底,第四脑室的顶的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组成,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构成,下髓帆与上髓帆都伸入小脑,以锐角相汇合
附着于下髓帆和菱形窝下角之间的部分,朝向室腔的是一层上皮性室管膜,它们共同构成第四脑室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结构
在第四脑室脉络丛分别有两个第四脑室外侧孔和一个第四脑室正中孔。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经延髓中央管通脊髓中央管,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概述
位置
位于颅后窝前部
组成
(自上而下)延髓,脑桥,中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