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于教育学基础第一章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人性与教育、人身与教育、人心与教育等内容,需要的,请收藏。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
这是由我整理的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功能思维导图,教育功能是指司法制度所规范和调整的司法机关活动对公民所具有的教育、感化作用,它是司法制度所具有的不可忽略的显著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人与教育
人性与教育
人性思想
墨子:染丝说
强调人性在于后天的形成。他认为不是先天形成的。
孟子:性善论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主要认为人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等善性。
荀子:性恶论
调和
告子:性无善无恶论
性无善无不善
人性无分为善不善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导之以善则善,诱之以恶为恶
杨雄:性善恶混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人性观与教育
性善论与教育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顺应自然,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挥,反对社会对人做出不合本性的规范,并把现实社会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恶行,归结为坏的文化或社会环境
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张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人的善得以充分、自然的发展
性恶论与教育
教育的意义是对人性恶的矫正、改造和控制,以形成人对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人的第二天性即社会性,使人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秩序。
教育的作用在于对人的行为的规范
性无善无恶论与教育
人性的善与恶不在人性本身,人性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为善”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
教育对人的意义:使人具有正确合理的、选择发展自己方向的能力。提高个人满足自己合理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马克思学说的人本观与教育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人的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在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方面,人既是客体,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又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即受外界客观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同时,又会利用各种手段去改变外在条件。
人身与教育
不重要,内容是人身结构和健康
人心与教育
教育能在人心上有所作为的主要方面无外乎是唤并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训练提高人的记忆能力和培养个体良好的情操
国外
强调人性是具有某种性质的动物或存在物——亚里士多德,大普林尼,达尔文,休莫,孟德斯鸠,卡西尔
强调人性的一面
马基雅弗利强调人性恶的一面
叔本华也认为“人是一种野蛮可怕的动物,是地球上的魔鬼,灵魂备受折磨的动物”
威廉詹姆士也认为人是唯一有组织地捕食同类的猛兽
萨特 人性虚无性
费尔巴哈人性中理性一面
宗教层面认识人是什么
从人在世界的位置认识人
从需求认识人
主张: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主要代表人物:朱熹
董仲舒:性三品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宵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