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师招聘+粉笔教招课堂笔记+错题总结
编辑于2019-07-06 07:53:05如何准备教师招聘笔试面试?根据粉笔课堂的教师招聘课程,归纳整理了下图笔记,分享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涉及班级与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四个方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思维导图根据教师招聘+粉笔课堂笔记+错题总结整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的思维导图快收好!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本思维导图是作者根据教育学+粉笔课堂笔记+错题总结整理得来的,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如何准备教师招聘笔试面试?根据粉笔课堂的教师招聘课程,归纳整理了下图笔记,分享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涉及班级与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四个方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思维导图根据教师招聘+粉笔课堂笔记+错题总结整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的思维导图快收好!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本思维导图是作者根据教育学+粉笔课堂笔记+错题总结整理得来的,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概念(单选)
广义
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
学校教育制度
概念(多选题)
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学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位
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客观题)
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原始社会教育→实体化教育。(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五大特点
教育主体确定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
主要指正规教育,这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兴起标志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宗旨和近代学制
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趋于成熟的标志
学历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型社会
最重要的是改变教育的理念(形式)
代表人物
库姆斯
非正规教育
伊里奇
非学校化观念
确立的依据(单选、简答)
社会依据
首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
学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文化传统也制约着学制的确立
人口发展状况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类型(考试重点)
双轨学制
18、19世纪西欧
自下而上(劳动人民子女、职业类教育)
自上而下(资产阶级子女、学术性)
评价
英国为代表,这种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单轨学制
美国
自下而上(小学、中学、大学)
评价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太大。
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中间型学制)
小学、初中→大学/职业教育
苏联、中国
评价
融合单双轨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教学不够灵活,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通畅。
口诀:双欧单美分苏联
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最早起源于德国)
年龄:6周岁
主体:国家、社会、学校、家庭
学制形式:多种形式并存
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基础性、国民性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精英小于15%,大众化15%-50%,普及50%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概念:一生中的各种教育
最早提出:耶克斯利
概念化、体系化:保罗.朗格朗
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地位:打开21世纪之门的钥匙
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人颁布,鬼实施,子资本,美国长期虚)
壬寅学制(1902年) 首次颁布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张百熙起草
没有实行
癸卯学制(1904)首次执行
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日本学制为蓝本
特点:五个第一,一个最长
修业年限最长——26年
体育课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
首次确立师范教育体系
首次把小学纳入义务教育
首次以法定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资本主义性质
蔡元培
首次规定男女同校
把学堂改为学校
壬戌学制(1922) 美国为蓝本,长期
199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制是同一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特点
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中学首次兼顾升学和就业
地位:
使用时间最长
中国近代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951年学制
借鉴苏联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学制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与 类型当前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
纵向体系(层次结构):学前(幼儿)、初等(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基础教育123)高等教育 <补充:义务教育(小学+初中)>
类别(横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特征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义务教育普遍实施的范围逐渐拓展,年限不断延长 (有条件地区可以实行12年是错的)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15-50%)、普及化(50%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
概念
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6、7周岁)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特点
强制性=义务性(最本质特点)
普及性=统一性
免费性=公益性(学费和杂费≠不收钱)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1986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2006年 修订
我国规定了“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但是这是基本学制而不是唯一学制,所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是多样形式并存的。(2017吉林)
终身教育制度
概念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产生与发展
①最早产生: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②概念化和体制化:保罗朗格朗 《论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
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终身教育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地位
打开21世纪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