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循环系统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学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求求了,循环系统的 X射线检查主要指用于心脏及大血管疾病诊断的透视、摄片和造影检查。
编辑于2021-06-18 21:42:36循环系统检查技术
X线
X线平片
后前位、左侧位
左前斜位、右前斜位
心导管术
1. 测量【压力】
2. 采集血样计算【血氧饱和度】
3. 注射【对比剂】,观察心血管结构、运动、血流状态
心血管造影 (冠脉造影 CAG)
显示【管腔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
有创
US
B超
M超
心脏结构【细微运动】的观察
测量
1. 【心腔、大血管】内径
2. 【室壁】厚度、搏动幅度
3. 【瓣膜】运动速度、幅度
4. 【左心室】收缩功能
CDFI
朝向探头为红色,背离探头为蓝色
【实时】显示心腔、大血管内血流的【方向】、【范围】、【速度】、【性质】、有无【异常通道】等
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TDI
实时显示【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频高幅】频移信号
主要用于显示【心肌运动】
IVUS
准确评估【管腔】大小、【斑块负荷】程度、【粥样斑块】结构特点
有创
CT
限制
空间分辨力:0.3mm
层厚:0.5mm
时间分辨力不足
HR>90bpm:需服用β受体阻滞药
CT平扫
作用有限
CT增强
选择心脏【搏动最弱】的期相,大范围检查【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
可进行重组、容积再现
PCI 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评价
MR
扫描条件
心电门控、呼吸门控、屏气扫描
成像体位
PLAX、PSAX、A2C、A4C等
脉冲序列
SE
常规
FSE
提高成像速度
梯度回波序列
成像最快
用于评价心功能、MRA、血流测量等
参数成像
心肌灌注成像
原理
Gd-DTPA(iv),分析不同时期的心肌信号强度改变
方法
首过法
分析对比剂【首次通过】心肌时的动态变化,判断心肌是否【缺血】
延迟法
分析对比剂通过心肌后【10分钟】时的动态变化,通过【延迟强化】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
核医学
SPECT
对比剂:99Tc-MIBI
负荷试验:诱导心肌缺血
缺血区域【局部放射性降低】,间接显示【病变血管】
PET
显像剂:18F-FDG
判断心肌的【存活性】
新技术
RT-3DE(实施三维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成像
经食道超声
负荷超声
超声造影
循环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心脏与心包
X线
左心缘的3段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左心室
右心缘的2段
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复合投影】
右心房
心胸比
心脏横径:最大胸廓横径
正常上限:0.5
0.51~0.55:轻度增大
0.56~0.6:中度增大
>0.6:重度增大
超声
B超
常用基本切面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PLAX
显示【左心室】、【左心房】、【室间隔】、【右心室】、【主动脉】、【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等
可测量舒张末期【左右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右心室内径】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PSAX
①大动脉短轴切面; ②肺动脉长轴切面; ③二尖瓣水平切面; ④乳头肌水平切面; ⑤心尖水平切面
观察【瓣膜】的【形态】、【开放幅度】、【心室大小】、【室壁运动】等
四腔心切面 4C
心尖四腔心切面A4C
胸骨旁四腔心切面PL4C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
显示
【房室】结构、大小与比例
IAS与IVS
MV、TV以及十字交叉结构(MV、TV、IVS)
M超
常用基本波群
1. 心底波群
自前至后:胸壁CW、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脉根部AoV、左心房LA。
2. 二尖瓣波群
自前至后:胸壁CW、右心室腔RV、室间隔IVS、左心室流出道LVOT、二尖瓣前后叶AMVL, PMVL、左心室后壁PLVW
正常人AMVL曲线为【双峰】,分别表示【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3. 心室波群
自前至后:胸壁CW、右心室前壁ARVW、右心室腔RV、室间隔VS、左心室LV、左心室后壁PLVW
是测量【左心室内径】、【IVS厚度】、【PLVW厚度】的波群
4. 三尖瓣波群
声束向右上
自前至后:胸壁CW、右室前壁ALVW、右室腔RV、三尖瓣TV、右房RA、房间隔IAS、左房LA
声束向左下
自前至后:胸壁CW、右室前壁ALVW、右室腔RV、三尖瓣TV、室间隔IVS、左室腔、左室后壁PLVW
5. 肺动脉波群
通常只能记录到一个瓣叶活动,常为后瓣曲线。
CDFI
实时显示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方向、范围、速度、性质及有无异常通道。
选用A4C、左心室长轴切面
MV、TV口:舒张期朝向探头的红色血流信号
LVOT、主动脉瓣口:收缩期背离探头的红色血流信号
【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部位显像色彩【暗淡】,甚至【不着色】,对应部位彩色鲜亮。
频谱多普勒
对心腔和大血管内的血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血流的方向、性质、时相、速度、流量及压力阶差等。
【脉冲多普勒 PWD】
单个换能器,可定位分析,有距离选通功能,不可定量测量高速血流
【连续多普勒 CWD】
两组换能器,(一组发射一组接收),可定量测量高速血流,无距离选通功能。
组织多普勒(TDI)
实时显示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频高振幅频移信号,主要用于评价心肌运动
CT
1. 横轴位
心包:厚1~2mm的弧线状【软组织密度影】,内侧见【低密度脂肪影】
用于观察【房室结构】、【心腔大小】
2. 短轴位
用于观察【左心室】各个部位的心肌【厚度】
分析心肌收缩运动功能
3. 长轴位
观察【瓣膜】(MV、TV)
观察LVOT、心尖部
MR
1. 心肌
SE
T1、T2中等信号,与胸壁肌肉相似
厚度
右心室壁厚度为左心室1/3
2. 心内膜
信号【略高于】心肌,呈【细线状影】
3. 瓣膜
信号【略高于】心肌
MRI“电影序列”可观测瓣膜运动
4. 心包
SE低信号,周围有脂肪组织衬托
冠脉
冠脉造影 CAG
多角度投照,避免重叠
左冠脉:体位多于4个
右冠脉:体位多于2个
CT
选取纵隔窗观察
主动脉、肺血管
X线
主动脉造影
可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主动脉弓降部】、【BCT】
主动脉结:左心缘最上端
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复合投影】:右心缘上段
肺动脉造影
可显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内分支血管】
超声
PLLV(左心室长轴)、ASAX(心底短轴)切面
显示【主动脉瓣】、【冠状窦】、【主动脉根部】
肺动脉长轴切面
显示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分支起始段】
动脉壁的3层回声
1. 内膜
纤细线样回声,表面光滑
2. 中层
内外膜之间的平滑肌,为【纤细暗带】
3. 外膜
血管壁最外层结缔组织,为【高回声带】
CDFI
正常动脉内血流为【层流】
CT
主动脉
LVOT→主动脉根窦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
1. 腹腔干
2. 肠系膜上动脉
3. 肾动脉
4. 肠系膜下动脉
肺动脉
RV漏斗部→肺动脉主干
左肺动脉
主干较短
分2支进入上下肺叶
右肺动脉
主干较长
分3支进入上中下肺叶
MR
自旋回波黑血序列
梯度回波亮血序列
效果类似对比增强,对【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尤其适用
MRA
外周大血管
X线
动脉
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等
静脉
浅静脉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等
深静脉
髂内外静脉等
超声
动脉壁的3层回声
1. 内膜
纤细线样回声,表面光滑
2. 中层
内外膜之间的平滑肌,为【纤细暗带】
3. 外膜
血管壁最外层结缔组织,为【高回声带】
静脉
壁薄,超声不易显示,有时可见静脉瓣回声
CDFI
正常动脉内血流为【层流】
PWD
三相血流频谱
出现【狭窄】等病变时常表现为【负向波】减弱或消失
CT
需要【充足的对比剂】、【高分辨力】的图像
MR
SE
血管壁:中等信号
血管内血液:低信号
增强
血管呈高信号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1. 心脏形态异常
1. 位置异常
1.整体位置异常
心脏移位
心脏异位
(先天性)
2.房室相对位置异常
心房/心室(左右)反位
3.房室连接关系异常
4.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
确诊方法
彩超/CT/MRI/心血管造影
2. 形态、大小异常
整体形态异常
二尖瓣型(梨)/主动脉瓣型(靴)/普大型(球)
心胸比率
心脏横径:最大胸廓横径
正常上限:0.5
0.51~0.55:轻度增大
0.56~0.6:中度增大
>0.6:重度增大
结构和大小异常
房室、瓣膜、心肌等结构和大小异常
首选:超声检查
2. 心脏动态异常
1. 运动异常
运动增强/减弱/消失/矛盾运动/室壁瘤
2. 血流异常
1. 血流【速度】异常
异常加快
狭窄性病变(二尖瓣狭窄等)
异常减慢
扩张性病变(DCM等)
2. 血流【时相】异常
血流持续时间异常延长/缩短
异常血流时相
3. 血流【性质】异常
由正常【层流】变为【湍流】、【涡流】
4. 血流【途径】异常
血流流经异常通道
3. 冠脉异常
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
冠脉【起源】异常
冠脉【走行】异常
冠脉瘘
获得性冠脉【病变】
冠脉【粥样硬化】
冠脉【血管炎】
金标准:冠脉造影
局限:有创、对血管壁显示不佳
CT
无创
可显示动脉壁、继发病变
4. 心包异常
1. 心包积液
X线
心影向两侧增大
超声
心包腔内无回声区
CT
心包腔内水样密度
MRI
T1低 T2高信号
2. 心包钙化
X线
【蛋壳样】高密度影
超声
钙化处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
CT
心包高密度钙化影
MRI
【线条样】无信号/低信号区
钙化广泛时的间接征象
腔静脉扩张
心房扩大
心室舒张功能受限
3. 心包增厚
4. 心包占位
5. 主动脉异常
先天性病变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
获得性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性病变等
CT比较好使
6. 肺血、肺血管异常
1. 肺血增多
多见于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
ASD, VSD, PDA
表现
X线
肺动脉主干与分支【成比例】增粗,边缘【清晰锐利】
肺野透明度正常
2. 肺血减少
右心排血受阻
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
表现
X线
肺野透明度【增加】
肺门动脉变细
肺内血管稀疏、变细
3.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特征表现
【肺门残根征】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
外周分支变细、稀疏
不成比例
4. 肺静脉高压
肺淤血
表现
X线
肺门增大,边缘模糊
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细
肺野透明度【降低】
间质性肺水肿
表现
X线
Kerley B线
肺泡性肺水肿
表现
X线
两肺【广泛分布】、【边缘模糊】片状影
重者聚集于【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
变化迅速
5. 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兼有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的X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