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章泻下药
这是一篇关于第3章泻下药的思维导图,泻下药的性能特点是外用善清火、消肿、止痛、解毒而辽疮痛烫伤,泄热通便力甚强,素有“将军”之号。
中医治疗“疫病”的历史源流思维导图,整理了先秦两汉时期、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11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的思维导图,涵盖中药处方,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复核与发药。中药煎药,中药的质量变异。,药的贮藏与养护。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9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包括积滞、厌食、鼻渊、口疮、咽喉肿痛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第三章泻下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性能特点】
外用善清火、消肿、止痛、解毒而疗疮痈烫伤。泻热通便力甚强,素有“将军”之号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
①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②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④血热之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⑤瘀血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⑥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③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配伍】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用法】
酒大黄
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
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
大黄炭
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汤剂,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喷撒,漱口,点眼,化水坐浴
芦荟
泻下,清肝,杀虫
①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②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③癣疮(外用)
番泻叶
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①热结便秘
②食积胀满
③水肿胀满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①肠燥便秘
②水肿腹满,脚气浮肿
【使用注意】
本品滑肠,故孕妇慎服,大便不实者忌服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①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②风痰癫痫
③痈肿疮毒
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5~1.5g。其泻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
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可减轻反应
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
巴豆
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①寒积便秘,腹满胀痛,小儿痰食积滞
②大腹水肿
③寒实结胸,喉痹痰阻
④痈肿脓成未溃,恶疮烂肉,疥癣
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①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②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③虫积腹痛
京大戟
②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内服:汤剂,1.5~3g;散剂,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醋制用,醋制可减低毒性
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可减轻消化道反应。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
红大戟
本品峻泻有毒,故体虚者慎服,孕妇忌服
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②寒痰咳喘
③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千金子
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①水肿,鼓胀
②癥瘕,闭经
③顽癣,赘疣,毒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