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等,可供您学习参考。
编辑于2021-06-23 23:58:48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紧密相连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手段,课程内容必须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课程目标指导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括的三个方面
基本知识
基本态度
基本行为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
相互联系、协调有序的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保障
意义
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知识
新的知识观
知识不仅是一种社会积累,也是个体在建构知识时的“个人收获”,知识不仅以语言和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而且以“做”“体验”等方式存在
从新的知识观出发,有关客观世界的粗浅的基础知识是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内容,体验性知识、做的知识也应该是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幼儿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从间接到直接、从“掌握”到建构、从一种学习形式(上课)扩展到多种形式
使我们从容面对“知识爆炸”的危机
准确把握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能够在价值观高度上对待庞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从而选择幼儿发展所需的内容,从容应对“知识爆炸”的危机
帮助我们从逻辑性上判断内容的条理性、一致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样追求知识的逻辑性,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知识的逻辑性与幼儿的兴趣、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
明确了课程内容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组织体,就能够判别课程内容在逻辑上的条理性、一致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
范围
指幼儿园课程内容发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
如何对待基本知识
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把它,把它提到不恰当的高度,难度、深度不断加大,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不惜牺牲幼儿的兴趣与自信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知识教育,不能不考虑幼儿应该学习哪些必要的知识,怎样有机地组织知识,怎样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自然的、零散的日常经验,以及如何培养其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基本知识概念
生命活动必需的知识,如与幼儿的建康、安全有关的知识
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
为今后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等
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
态度的作用
是学习的驱动器,良好的态度对幼儿学习知识、增强能力、获得适宜的行为方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这需要我们在活动中捕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充当隐性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针对基本态度的范围,选择一些显性的课程内容
基本态度概念
可以理解为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如基本的情感和个性品质方面的内容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那些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其根本在于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基本方式、方法
类型
常见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
按学科结构划分
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
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
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
按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划分
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按学科逻辑与心里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
根据幼儿心理的研究成果划分
凯米—德芙里斯
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物理经验
蒙台梭利
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
根据教育 、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划分
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
按基本学习课题划分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个人和社会发展、艺术(《幼儿园大纲》加拿大)
按主题划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课程内容类型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内容组织的含义
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理解
课程内容一旦被选定,之后的任务就是怎样组织它们。组织课程内容首先必须分析不同课程观下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不同的课程观具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含义,也因而有不同的关于基本要素的认识
组织可以使分散的事物系统化,整体化。课程内容的组织自然也是对上述诸要素有序化、结构化的过程,从而使课程内容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适合幼儿,是幼儿学习的载体
课程内容组织的好坏,最终要看是否帮助幼儿获得了适宜的学习经验,产生了优化的教育效果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包括静态的组织和动态的组织两个方面。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不完全是预成的,静态的方案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做出恰当的筛选,寻找教育的契机,调整课程内容
组织方式
组织逻辑
论理组织法
指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心理组织法
指遵循学习者经验的逻辑,根据学习者心理发展特点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
如何运用
在掌握两种组织法的优点时,明确两者的不足
论理组织法强调的是知识的逻辑顺序,忽视了知识与学习者的联系
心理组织法则强调学习者的状况,较少考虑学科自身的逻辑顺序
单一地论理组织法或心理组织法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是不恰当的。通常是两种做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组织维度
纵向组织法
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的方法。
螺旋递进的
横向组织法
指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的方法
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运用论理组织法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强调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活动课程
运用心理组织法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强调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组织课程内容
核心课程
围绕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对生活的适应性
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幼儿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扩展新经验,并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科课程内容组织中对知识的理解浅显、机械
活动课程内容组织中对活动的认知不当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幼儿要能获得获得的快乐并能获得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有益经验
核心课程内容组织中“社会问题”失真
核心课程的“社会问题”往往脱离社会的真实情形,“假象”和“成人视角”充斥其间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内容选择的原则
《纲要》要求
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
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具体原则
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否则将会偏离方向,造成课程的无效
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上述诸方面要全面、不但德、智、体、美诸方面缺一不可,而且每一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要样样具备,不能出现比例不适当的情况,而检查是否全面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内容与目标进行比较
二、在全面的前提下,要有优先。所谓“优先”,指课程设计者对某些内容和活动(包括媒体)进行价值比较,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及其比重和先后次序
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的课程,幼儿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课程内容不同于其他任何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
“适宜”含义的理解
适应需要
促进发展
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不能等同于生活本身,课程内容是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兴趣性原则
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目标,即心中有目标;其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做到眼中有幼儿;最后,教师要注意分析幼儿的“表现”,并与教育目标巧妙联系,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基础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课程目标缺失
突出表现
第一,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体、智、德、美诸方面不完全,偏重智育
第二,每个方面又偏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较少涉及情感、态度
保证情感、态度不丢失的方法
一、渗透法。伴随其他课程内容,注意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内容梯度的合理安排,保证幼儿获得相应的“关键经验"
二、开展专门的情感、态度活动,即为培养幼儿情感、态度某一方面的品质,教师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
如何防止
首先,教师应牢牢把握课程内容的概念,遵循目的性原则,从课程目标出发,全面地选择课程内容
其次,教师也要反过来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比照,看看课程内容是否兼顾了所有的课程目标,查漏补缺
课程内容超载
主要表现
一是内容难、深、偏、怪,大大超出了幼儿的可接受水平,幼儿学起来非常吃力,,这会严重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内容浅、易,没有构成对幼儿智力上的挑战,幼儿的学习是在重复自己的经验,没有适宜打提升和发展
原因
一是缺少对课程自身独立的价值的判断
二是缺乏适宜性思考。课程内容的适宜性主要涉及适宜需要与促进发展两个方面
如何防止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的前提下,以幼儿愉快、自由、轻松为尺度,促进幼儿打发展,不能以牺牲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二、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
三、课程内容的增加要有“听证制度”
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的生活
原因
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截然分开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误区
如何避免
在课程独立与社会影响之间取得平衡
让情感、态度的培养看得见
坚定课程内容的正确理念不动摇
不能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
解决方法
调整对幼儿学习的认识
明确幼儿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学习
学会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利用幼儿的经验,引发更有价值的学习
课程内容是动态的,随幼儿生活经验的变化而变化
课程内容偏向文本
如何筛选教材
首先,教师应全面理解各版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及基本内容,运用课程理念分析教材
其次,教师要选择适宜当地幼儿需要的教材
再次,教师需要考察教材的可操作性
最后,教师要看教材是否有概念错误,是否编写认真,价格是否合理
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课程内容的提升不是强加给幼儿的,更不是揠苗助长的,而是对幼儿进行无痕迹的智慧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