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时代与生平、什么是教育、课程与素材、思维与教学方法等内容。可供您学习参考。
该导图主要讲述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思想传播等内容,可供您学习参考。
提起卢梭,不得不提及他的一些著作,那么他的生平和天性会是什么呢?在该导图中可以全面了认识他,了解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时代与生平
(一)生平
1.杜威生于1859年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小镇。
2.1875-1879年就读于佛蒙特州立大学。
3.1882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
4.1888-1889年去明尼苏达大学短期工作,而后至1894一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
5.1894年应聘到芝加哥大学。
6.1904年至193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
7.1952年于纽约逝世。
(二)杜威的研究特点
1.起点高。
2.对社会问题关切。
(三)杜威所处的时代
1.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近代工业话,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改革运动兴起。
二、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二)教育即生长
杜威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且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三、教育的目的
(一)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
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其追求的是过程内在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二)杜威的教育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
六、道德教育
(一)个人与社会
1.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杜威反对旧个人主义,力倡新个人主义。
3.新个人主义落实到教育上,就是要求为新的时代培养一种新的个人,这种新个人主义并不否定旧个人主义中的那些积极因素如创造性、独立性等,而是在对其优点积极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情势对旧个人主义的扬弃。
(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杜威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
2.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
3.杜威的教育理论着意要解决三个问题: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五、思维与教学方法
(一)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改变
1.杜威所推崇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方法,具体讲,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
2.杜威所力倡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的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
3.杜威欲用思维方法培养人的智慧,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增进智慧。
(二)思维方式的社会价值
1.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个人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就意味着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成功的人生历程;社会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社会问题就会逐步减少,社会就变得更加完善而美好。
2.杜威将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宣告“科学、教育和民主的目标合而为一”。
(三)教学方法论的不足
1.知识的地位问题,杜威认为智慧重于知识,但没有知识为素材,思维和智慧只能是空谈。
2.问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杜威将知识的获得,将儿童的充分全面的生长只寄托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
四、课程与教材
(一)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是由成人编就的,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超出了儿童已有的经验范围,是他们所不能及的。
(二)从做中学
以其经验论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三)课程论的不足之处
1.杜威意在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在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
2.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还原为直接经验。
3.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