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理论导图
下图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之肝与胆的知识点,肝与胆的生理特性、别称、位置形态、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内容总结详细且条理清晰,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6-25 11:27:03肝
生理特性
肝主升发
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生机不息之性
肝气升发,有启迪诸脏生长化育、调畅气机的作用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属木,肝气以疏通、畅达为顺,不宜抑制、郁结
意义
与情志活动相关
生理
情志的乐观愉悦,有助于肝气疏通和畅达
病理
情志郁结,则肝气失于条达
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或窜痛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肝为刚脏
肝内寄相火,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肝病多见因阳亢、火旺、热极、阴虚而致肝气升动太过的病理变化
肝体阴用阳
体阴
肝肾同居下焦属阴
肝为藏阴血之脏
用阳
肝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
病理上肝气易逆,肝风易动
生理机能
肝主疏泄
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基本作用),从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疏调气血
意义
生理
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血行通利
病理
郁结不及
气机阻滞(轻)
胸胁、乳房、少腹胀满
气滞血瘀(重)
胸胁、乳房、少腹胀满;癥积痞块,痛经,闭经
疏泄太过
肝气上逆
头胀头痛,面红目赤
烦躁易怒
血随气涌
脑出血、眼底出血、咯血、吐血
调节情志
人的情志以气血的正常运行为基础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调节情志的机理
意义
生理
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气血平和
心情舒畅、精神乐观、思维敏捷
病理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多愁善感
气机逆乱
轻
急躁易怒、头胀头痛、失眠多梦
重
喧闹不宁、妄言失志、登高逾垣
促进消化
生理
疏泄正常
调理气机,促进脾升胃降
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消化吸收输布正常
促进消化的机理
病理
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失司
清气不升
上:眩晕
下:飧泄
浊阴不降
上:呕逆、嗳气
中:脘腹胀满
下:便秘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口苦、厌油腻、黄疸
胆郁、胆石
病理
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失司
清气不升
上:眩晕
下:飧泄
浊阴不降
上:呕逆、嗳气
中:脘腹胀满
下:便秘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口苦、厌油腻、黄疸
胆郁、胆石
调节水液代谢
生理
调理气机,促进水液输布
调节水液代谢的机理
病理
肝失疏泄
三脏(肺、脾、肾)气化不利
三焦水道不通
水液输布障碍
成痰
梅核气、瘿瘤
成肿
臌胀
水道不通
癃闭
调理生殖
机理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络冲任二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肝在体合筋,前阴为宗筋之会
生理
疏泄正常
肝肾和调
(男)精液排泄通畅有度
(女)排卵规律,月经正常
病理
肝失疏泄
太过
(男)性欲亢奋,阳强易起
(女)月经先期,梦交
不及
(男)阳萎、早泄
(女)月经失调、闭经
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调畅气机
肝主藏血
藏血
养肝制阳
滋养肝脏自身,保持肝体柔和
制约肝之阳气,勿使其上亢
藏血舍魂
魂隶属于神,系指不自主的意识活动(梦语、梦游)
调节血量
途径有三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
调节冲任二脉血量,控制月经来潮
肝藏之血,输至肾并化为肾精
防止出血
具有收摄血液、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气能收摄血液
肝气疏泄,畅达气机,维持血行通畅而不出血
肝主凝血
肝之阴气主凝敛,肝阴充足,涵养肝阳,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作用而防止出血
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指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意义
生理
肝血充足
濡养筋爪
筋强有力,关节滑利,爪甲红润光泽
病理
肝血亏虚
血不养筋
手足震颤
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
甚则瘛瘲
血不荣爪
爪甲枯脆
易裂无华
凹凸不平
血虚生风
肢体颤动
皮肤瘙痒
肢麻、肌肉虫行感
开窍为目
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
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意义
病理
肝血不足
目失所养,可见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夜盲
肝经风热
循经上目,可见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肝火上炎
上熏清窍,可见目赤肿痛,生翳
肝阳上亢
上扰清窍,可见目眩头晕
肝风内动
目睛上吊
肝经湿热
目黄
在液为泪
具有清洁滋润眼球的作用
意义
病理
肝阴血虚
双目干涩
肝经风热
迎风流泪
肝经湿热
目眵增多,黄稠
在志为怒
意义
生理
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恰当疏展肝气,令其畅达
病理
肝失疏泄
太过
肝气暴张
暴怒盛怒
不及
肝气抑郁
郁怒恚恨,愤懑难伸
怒易伤肝
暴怒,盛怒
肝气肝阳暴张,升动无制,气逆于上,血随气逆
出血、中风昏厥
情志抑郁,郁怒不解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
津停、血瘀,耗伤肝阴血
与四时的关系
与春气相通应
意义
病理
春季肝气应时而旺
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或脾胃虚弱之人在春季易于发病
眩晕头痛,烦躁易怒,中风昏厥
情志抑郁,或胁肋胀痛,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
位置形态
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别称
将军之官;刚脏;罢极之本
相互联系
生理
消化功能
同司疏泄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精神情志
共主勇怯
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病理
消化方面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肝胆同病
情志方面
肝血不足
胆气虚怯
谋虑不决,口苦,心烦失眠
胆
生理机能
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形成
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意义
生理
贮藏胆汁
排泄胆汁
受肝主疏泄的控制和调节
胆汁排注肠中,促进食物消化
病理
肝失疏泄,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影响脾胃:纳呆、腹胀、便溏、厌油腻
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水
胆汁外溢:身目发黄、小便黄
胆汁郁积:胆郁、胆石
主决断
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
意义
生理
判断事物,作出决断
刚直、果断,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病理
胆气虚
胆小、惊怯、失眠、多梦
胆热痰扰
惊悸而烦、急躁易怒
位置形态
位于右胁,附于肝之短叶,其形如囊
别称
中正之官、奇恒之腑、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胆既属六腑,又为奇恒之府
形态中空有腔,与肝相表里
贮藏和排泄胆汁,助消化
形态特征与六腑相同,故属六腑
主决断,参与精神活动,与五脏相似
不直接传化饮食,异于六腑
为奇恒之府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意义
生理
藏血正常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目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魂有所舍,神志正常
病理
肝不藏血
藏血不足
肝血虚
血不荣目
目涩、昏花、夜盲
血不养筋
筋脉拘急,肢麻不利
血海干枯
经少,闭经
心肝血虚
魂不守舍
惊骇多梦,夜寐不安,梦呓
不制肝阳
肝阳上亢
视物昏花,头晕目眩
肝火上炎
轻
目赤肿痛,头晕头胀,甚则咯血
重
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所致的吐、咯、衄血,脑出血
肝风内动
肢体抽搐,目睛上吊
病机有三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肝火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 行
肝阴不足,阴虚火旺,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