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理知识总结
下图讲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之肾与膀胱的相关知识,肾的生理特性、生理机能、别称、位置形态,膀胱的别称、位置形态、生理机能。中医学专业的朋友们抓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1-06-25 11:29:11肾
生理特性
肾主封藏
人体的藏精、纳气、固摄冲任、固摄二便等
意义
生理
肾气封藏则精气盈满,人体生机旺盛
病理
肾之封藏失职
遗精、早泄
喘息
滑胎、崩漏
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大便滑脱不禁
补养精气兼以固涩
肾为水火之宅
阴阳水火宅居于肾,以肾为根基
意义
生理
真阴真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
病理
肾阴阳失调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
温肾时需固护真阴
泻火时勿伤真阳
生理机能
藏精
肾具有摄纳、贮存、封藏先后天之精
精的含义及分类
按其范围分
广义之精
维持生命活动的所有有形物质,包括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及其所化生的血、津液等
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液、液也。
狭义之精
肾中所藏的液态精微物质,包括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机体自身生成的后天之精
按其来源分
先天之精
来源
禀赋于父母
成熟于后天
常先身生
作用
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具有繁衍后代能力
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
来源
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脏腑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作用
主持生长发育
营养脏腑组织
脏腑之精
二者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滋生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
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摄入和化生
二者在肾中融为一体,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
肾藏精的机理
肾气的封藏摄纳,亦是气的固摄作用
意义
生理
肾气充足,固护统摄作用正常,先后天之气闭藏于肾
病理
(男)精关不固
遗精、滑精、早泄
(女)经带胎产不固
月经淋漓不尽,甚则崩漏
带下清稀量多
滑胎、漏胎
肾精的作用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生理
判断肾精充盈与否的标志
齿、骨、发
病理
肾中精气亏虚
五迟(立、行、齿、发、语)
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
为脏腑之本
肾阳
肾阳为脏腑阳气之本
生理
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肾精
病理
温煦兴奋功能减退,产热减少,身体机能衰退
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痛
生殖机能的障碍
(男)阳萎不举、精冷;
(女)宫寒不孕、性欲减退
蒸化失司
水液不化
水肿、尿少、癃闭
封藏失职
尿频清长、遗尿
(男)早泄滑精(女)带下清冷
肾阴
肾阴为脏腑阴液之本
生理
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肾精
病理
失去滋润
腰膝酸软、耳鸣眩晕、失眠健忘、齿松发脱、经少闭经
阴不制阳
肾阴、肾阳又称为 五脏阴阳之本
生理
肾与他脏之精、气、阴、阳可相互滋生
病理
他脏及肾
久病及肾
肾及他脏
肝木失润
肝肾阴虚
心火失润
心肾阴虚
肺金失润
心肺阴虚
脾失温煦
脾肾阳虚
心失温煦
水饮凌心
主生髓化血
髓有脑髓、脊髓、骨髓之分,三者均由肾精所化
脑得髓之滋养,则元神功能发挥正常
骨得髓之滋养,则骨骼健壮,灵活有力
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有光泽
精生髓,髓化血,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意义
生理
肾精充足,骨骼强壮有力、牙齿坚固
肾精充足,精髓盈满,则血液生化有源
病理
肾精不足,化髓减少,精髓亏虚、骨失充养
骨质疏松、牙齿早脱
肾精亏虚日久
血虚
治疗血虚常用补肾填精之法
藏精舍志
志是指人的识记活动
意义
生理
肾精生髓养脑,维持人的识记活动
《灵枢》:肾藏精,精舍志
病理
肾精不足,脑失所养
健忘恍惚、痴呆
主水
肾可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
调节并参与津液代谢相关脏腑功能
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主纳气
肾具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意义
生理
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病理
肾不纳气
呼吸表浅,呼多吸少
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病理
肾精亏虚
生髓乏源
骨失髓养
骨脆不坚(易骨折)
腰膝酸软无力
牙齿松动易脱落
儿童囟门迟闭
易发软骨、佝偻病
髓海空虚
成人:健忘、失眠、眩晕
小儿:智力障碍
血虚
毛发枯槁
脱发、白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病理
肾精亏虚
耳不聪、耳鸣、耳聋
气化无权、排尿异常
温煦失职
脾肾阳虚
腹泻、五更泄
阴虚不化津
便秘
肾气不固
久泻脱肛
在志为恐
悴然惊恐
肾精不能上举
气机闭塞,气机逆乱
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
腹胀
遗尿、遗精
惊则气乱
神不守舍
精神差乱
心惊、心慌
在液为唾
病理
肾精不足
唾少咽干
肾虚水泛
多唾清冷
通于冬气
病理
冬季不慎保养肾精,则春必病温,易发外感热病
素体阳虚/久病肾阳不足,多在阴盛之冬季发病
位置形态
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别称
作强之官;先天之本;封藏之本;水脏
命门
命门为目
最早见于《内经》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左肾右命门说
《难经》
《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难经·三十九难》云:”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两肾俱称命门说
明·虞传明确提出
“两肾总号为命门”
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明·赵献可
《医贯》“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是为真君真主。”
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明·孙一奎
附:命门
水之下源
水之中州
食道
会厌:吸门
口
唇:飞门
齿:户门
水饮
粪
膀胱
生理机能
主贮藏尿液
津液之浊者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膀胱,其贮藏尿液的功能依赖于肾气、膀胱之气的固摄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作用,布散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
主排泄尿液
尿液贮存于膀胱到一定程度后自尿道排泄
意义
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遗尿、尿频、尿失禁
气化失司,膀胱不利
水肿、尿少、尿闭
位置形态
下腹部,中空囊状
别称
州都之官;津液之府
三 焦
主水
膀胱(肾的气化)
尿
大肠
小肠
胃
上口:贲门
下口:幽门
肾
全身
脾
汗液
呼出浊气
肺
水之上源
发
血
齿
骨
脑(髓海)
骨髓
脊髓
藏精
肾
主蛰守位
主蛰
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
守位
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作用
《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类证治载·喘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