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甲状腺知识梳理
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类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下图梳理了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06-25 23:31:27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
药动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以上
T3与蛋白质的亲和力低于T4 ,游离量为T4的10倍
口服易吸收
T3吸收快,作用强而快,消除快
T4作用慢而弱,维持时间长
半衰期
T3两天
T4五天
主要在肝、肾线粒体脱碘,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
药理作用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维持生长发育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
维持人类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
对骨、脑的发育尤为重要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表现为呆小症
又称克汀病 身材矮小 智力低下
对代谢的影响: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能量代谢
促进糖、脂肪分解代谢
蛋白质
加速合成,正氮平衡
过多加速组织蛋白质、尤其是骨骼肌蛋白质分解
能量代谢
增加组织耗氧量
增加产热量
基础代谢率升高
甲亢和甲减
甲亢
食欲旺盛
消瘦
怕热易汗
成年人甲减
皮肤呈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处皮肤苍白或蜡黄色,这是由粘多糖沉积所致 特点多是全身性浮肿,用指头按压不出现凹陷性改变
食量下降,代谢减少
喜热恶寒、少汗
严重时组织液停滞于皮下:黏液性水肿
特征
表情淡漠、呆板
面及眼睑水肿
鼻宽,唇厚,舌大、光滑发红
发音喋喋不清,言语缓慢费力
对心血管的影响
增强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心脏活动增强
心率上升
心肌收缩力增加
血压上升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感受性
维持CNS的兴奋性
注意力不集中
易急躁不安
喜怒无常
多梦
震颤
提高机体对儿茶酚胺(CA)的敏感性
对已分化成熟的NS活动也有作用
作用机制
T3与甲状腺受体结合:调控该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表达
甲状腺激素受体
分布广泛
分布于垂体、心、肝、肾、骨骼肌、肺、肠组织,胞膜、线粒体及核内均有分布
饥饿、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时受体数目减少
对T3的亲和力比T4大10倍
与胞核内的受体结合,启动、调控转录,增加mRNA及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替代补充疗法
呆小症: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粘性水肿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至足量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垂体功能低下时宜先用皮质激素,否则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急性昏迷者立即静脉大剂量注射L- T4
单纯性甲状腺肿
按照病因补碘或补甲状腺素
T3抑制实验
给药前测定摄碘量,给T3,T3能明显抑制摄碘率 抑制值大于对照值50%为单纯性甲状腺肿 小于对照值50%为甲亢
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亢
不良反应
适当用药无不良反应
过量引起类似甲亢症状,减量或停药症状消退
立即停药用β受体阻断药对抗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老年患者较敏感,用量应减至年轻人的3/4
高度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禁用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先用GC
病情重、病程长的替代治疗,小剂量起逐增
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
分类
硫氧嘧啶类
甲硫氧嘧啶,MTU
丙硫氧嘧啶,PTU
咪唑类
甲巯咪唑,他巴唑
卡比马唑,甲亢平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80%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5%
半衰期
硫氧嘧啶类为2h
甲巯咪唑为6-13h
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与葡糖醛酸结合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过氧化物酶介导的酪氨酸的碘化和耦联反应
对已经生成的T4无作用,疗效需1~2周起效
抑制外周组织内T4转化为T3(丙硫氧嘧啶)
重症甲亢,甲亢危象首选
免疫抑制作用
降低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含量和甲状腺受体抗体
作用特点
不影响释放,不拮抗T3、T4的作用,显效慢
长期应用反馈性增加TSH,腺体和血管增生→压迫症状
丙硫氧嘧啶:起效较快,能抑制周围组织内T4脱碘生成T3
临床应用
甲亢内科保守治疗
轻症、不宜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者
开始大剂量,抑制甲状腺素合成,1-3月后视病情减量
甲状腺术前准备
使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以便手术
使甲状腺增生充血,术前2周加服碘剂
TSH分泌增加引起
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合用碘剂)
诱因为T3、T4大量释放入血,导致高热、心衰、肺水肿及水、电解质紊乱
不良反应
常见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严重不良反应(初用药后2~3个月多发)
肝功能损害
甲状腺肿
长期用药代偿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碘及碘化物
KI,NaI及复方碘溶液
治疗甲状腺病最古老的药物
药理作用及机制
小剂量
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
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大剂量
抗甲状腺作用
机制
高浓度I-抑制TG蛋白水解酶→T3和T4不能和TG解离,拮抗TSH促进激素释放的作用
影响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缩合,减少T3、T4的合成
临床应用
单纯性甲状腺肿
大剂量碘剂
甲亢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术前两周给予复方碘溶液
卢戈液:含碘5%、碘化钾10%
拮抗TSH促进腺体增生的作用,使腺体缩小,血管增生减轻,质地变韧,便于手术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抑制 T3、T4 的释放,合用硫脲类,危象消除即停药
作用自限性
大剂量碘剂作用快而强,持续给药反而使碘的摄取受到抑制,胞内碘离子浓度下降,失去抑制激素合成的效应,甲亢症状复发
碘化物不能单独用于甲亢的内科治疗
不良反应
慢性碘中毒
粘膜刺激症状:口腔及咽喉部, 鼻窦和眼结膜
停药后可消退
急性过敏反应
用药后立即或几小时后发生
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
诱发甲亢
诱发甲减和甲状腺肿
可进入乳汁并通过胎盘
新生儿甲状腺肿,压迫气管可能致命
孕妇及乳母应慎用
放射性碘
131I
药理作用
β射线占99%,射程在2mm,其辐射作用仅限于甲状腺内,破坏甲状腺实质,很少波及周围组织,近似切除部分甲状腺的作用
γ射线占1%,穿透力强,无组织损伤,可在体表通过仪器测定
临床应用
甲亢治疗
不宜手术、术后复发
硫脲类无效或过敏者
甲状腺摄碘功能检查
甲亢摄碘率高,摄碘高峰时间前移
甲低摄碘率低,摄碘高峰时间后延
不良反应
易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β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阻断β-R
对抗甲亢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血管系统兴奋,HR↑,心收缩力↑,代谢增加等
单用时作用有限,与硫脲类合用则疗效迅速而显著
适当减少T3、T4分泌,抑制T4脱碘成为T3
临床应用
甲亢、甲亢危象辅助治疗
控制甲亢症状
在硫脲类、放射性碘等尚未显效前
可疑病例有较多症状时
甲状腺危象时i.v
不能作其它治疗的甲亢病人
甲状腺手术前准备
β-R阻断药与硫脲类联合用于术前准备
甲亢病人如需作紧急手术(甲状腺或其它手术)
甲状腺激素
概念
由甲状腺分泌,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产生的一种机体神经、循环及消化等多系统的高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分类
甲状腺素,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T3的生物活性比T4大5倍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碘的摄取
甲状腺腺泡细胞主动摄碘,浓集碘(碘泵)20-50倍
合成
1.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的碘化
碘化物(I-)经过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碘,与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结合,生成3-碘酪氨酸(MIT)或3,5二碘酪氨酸(DIT)
2.偶联,过氧化物酶
2DIT→T4;DIT+MIT→T3
释放
胞饮作用
腺泡细胞将甲状腺球蛋白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水解后释放T3和T4入血, T4可以在脱碘酶脱碘为T3, T3的生物活性比T4大5倍
贮存
腺泡腔内胶质:滤泡
贮存量大,量上居首位
供机体利用2—4个月
故用抗甲状腺药较长时间奏效
代谢
部分转化为T3才起效
T3作用快、强、短,t1/22天,蛋白结合率低
T4作用慢、弱、长,t1/25天,蛋白结合率高
调节
自身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节环路维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相对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