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桂枝汤、麻黄汤-----抵挡汤
包含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表郁轻症(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汤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里证,蓄水证(五苓散),蓄血症(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病表证
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与桂枝湯則愈。(24)
太陽病,外證未解,脉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爲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44)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45)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1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桂枝汤禁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19)
桂枝汤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1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43)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去芍药汤证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太陽病,下之後,脉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21)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2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發汗後,身疼痛,脉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62)
伤寒表实证
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陽病,脉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受外邪束缚,阳气郁闭较重。麻黄湯主之。(46)
太陽病,脉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47)
脉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黄湯。(51)
脉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黄湯。(52)
傷寒脉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黄湯主之。(55)
麻黄汤禁例
脉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50)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5]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
麻黄汤兼证
葛根汤证
《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寒邪外束,经输不利。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二阳合病,邪盛于 表,影响于里。
《金匮》: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葛根汤主之【二*十二】
葛根加半夏汤证
《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3】
大青龙汤证
《伤寒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此为逆也。【38】表寒里热,营卫俱实。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表寒里热,表里俱实。
《金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十二* 二十三】
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 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表寒里饮。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 青龙汤主之。【41】表寒里饮。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十二*三十五】
表郁轻症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桂枝二麻黄汤一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二、太阳病里证
蓄水证
五苓散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發汗已,脉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72)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73)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127)
蓄血症
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抵挡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陽病身黄,脉沉結,少腹鞕,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125)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