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讲犯罪构成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法考刑法第二讲犯罪构成,包含了定罪体系: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定罪方法:三段论推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二讲犯罪的构成
第一节定罪体系: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
一、两阶层体系原理
简图
(客观)违法阶层:客观要件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主观)责任阶层:主观要件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
详图
(客观)违法阶层:客观要件
行为主体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被害人承诺等
因果关系
(主观)责任阶层:主观要件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无罪过事件
事实认识错误
图解:定罪原理
对一件事物的判断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事实判断 法益侵害事实(法益侵害性、违法性)
第二步:价值判断 可谴责性(有责性、责任)
二、两阶层体系的顺序:客观主义
案例
甲欲杀害乙,在荒野外,误以为树桩是乙,向树桩连开10枪,周围没人。
客观主义认为
首先判断客观要件,核心是判断是否存在危害行为。要存在危害行为,就必须对法益产生实害或危险
三、两阶层体系的运用:犯罪概念的阶层化
根据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犯罪概念可以阶层化理解
四、两阶层体系的比较
四要件体系
包括
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
客体
客观方面
弊端
1.无法处理共犯问题
2.相加思维
第二节定罪方法:三段论推理
一、大前提
(一)大前提的范围
T:大前提 (法律规定)←解释 T1:小前提 (案件事实)←认定 结论:T1是否符合T (有罪无罪)←推导
判断有罪无罪的大前提只能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1.正确认识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
2.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
(二)大前提的种类
1.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前者是指只需要根据客观上的事实判断即可确定的要素。记述是指描述一下描述事实。
后者是指需要法官根据主观上的价值判断才能确定的要素。
2.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前者,指刑法条文明文规定的要素。例如刑法第236条明文规定强奸罪的对象是妇女。
后者,指刑法条文表面上没有规定,但实质上必须具备的要素。
3.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和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前者,指积极的、正面的表明犯罪成立的要素。
后者,指消极的、反面的否定犯罪成立的要素。例如,刑法第389条第3款行贿罪中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务,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注意:处罚阻却事由不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注意:注意规定不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4.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前者,指表明行为外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例如,行为、结果、时间、地点等。
后者,指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例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等。
5.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表面的(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
前者,指能为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提供根据的要素。
后者,指没有为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提供根据的要素。
二、小前提
刑法所要处理的是确实无法查明的情形。
(一)适用领域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是解决悬疑事实的原则
(二)存疑的情形
1.要么有罪、要么无罪,认定为无罪
2.要么重罪、要么轻罪,认定轻罪
3.要么重罪、要么轻罪、要么无罪,认定无罪
三、正确推导
(一)避免颠倒大小前提
例如,某个单位组织盗窃电力。
正确的推理应是:
大前提:刑法规定了自然人构成盗窃罪
小前提:某单位组织盗窃电力,其中必然存在自然人盗窃电力的行为
结论:因此该单位的有关自然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盗窃罪。
(二)符合性判断
小前提符合大前提,是指小前提满足了大前提的要件。注意:符合性不等于一致性。
(三)循环往复推导与想象竞合
1.循环往复推导
2.想象竞合
(1)特征: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或数个罪名
(2)处理办法:择一重罪论处。
(3)明示功能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
责任年龄
责任能力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