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经济2021》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2021》旨在对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经济进行全面剖析,并预测中国经济2021的走势,新冠疫情开启不确定性未来,复式危机全面爆发,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本书将带领读者走出后疫情时代迷局,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发展新局,值得一读!
编辑于2021-07-12 15:42:00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中国经济2021》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王德培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各大高校、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前瞻性课程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21-1
相关书籍推荐
《乡土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前言
2021年既是世界经济继续探寻底部的一年,也是从底部再出发、创新突围底部的一年,更是勾兑开始的一年
因为人类社会存在“4个过度”,才会导致这场疫情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形势篇
一、 大疫情,大变局
◆ 大疫情,大衰退
此次疫情开启的衰退实质上是自然界对人类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警告”
在5年内行驶75000英里的情况下,电动车的年成本要比汽油动力的同类车高出600美元
◆ 大疫情,大变局
市场经济300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从正面走向反面,埋下了产能过剩、金融过度、市场过快、地球过热四大“地雷”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 全球产业链面临“断链”困局
世界产业链断裂后的修复,核心在“生态”,谁能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谁就能抓住产业未来
◆ “脱钩”与互联,谁代表未来
人类社会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尽管从近期看,“脱钩”占据主导,但从中长期看,人类不可能再退回到各自为战的孤立城堡,互联才是未来。当下的“脱钩”只是人类历史进程“进二退一”中的“退一”,“退一”是为了更好地“进二”。旧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全球经济开始寻找新的平衡点。未来,全球化的方式、模式和全球治理将迎来新的历史性调整
◆ “数字铁幕”与互联网时代相悖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连接多少资源、调动多少资源
◆ “脱钩”中国就是“脱钩”未来
疫情暴发前后,市场与政府两方面超发的天量货币愈发吹大了金融泡沫,譬如中国此前超额增发货币一直未被蒸发,只是通过沉淀到股市、楼市的方式掩盖和累积,如今为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又开启一轮“大放水”,两方面叠加,迫切需要一个回调时机来刺破泡沫。本次疫情恰好就开启了这样一个机会窗口,将全面大幅蒸发来自市场与政府两方面超发的天量货币,以及堆积的过剩产能
新冠疫情将成为新的世界架构形成的新起点
三、全球贸易何去何从
◆ 全球贸易遭遇三重危机
中国外贸呈现出以下态势:首先是总体稳、微观惨的背离
从短期看,2021年全球外贸形势严峻,中国外贸将尽力守住基本盘,但贸易结构趋向失衡;从长期看,中国从出口大国转向进口大国的趋势不变
◆ 全球化“进二退一”
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不断向外让渡的过程,从贸易全球化到金融全球化、要素全球化,再到生活全球化,全球化程度越高,国家主权越弱
各国已经难以回到各居一隅的时代,眼下全球化的回摆与修整,仅仅是全球化“进二退一”过程中的“退一”阶段
◆ 重塑贸易规则:从“三零”到“三补”
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将成为未来世界贸易的主要规则
大型跨国企业中排名第一的是沃尔玛,其2017年营收比西班牙、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政府收入还要多
◆ 中国外贸大转型:由实转虚
从出口结构上看,当前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工业品,占比高达94%
四、全球粮食危机或将爆发
◆ 粮食危机来袭
增加的人口总是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2020年,世界人口接近76亿
◆ 最大消费国、产粮国格局之变
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 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之道
举国体制成就了我国当下全世界最全、最细的产业体系
◆ 遥望生物经济彼岸
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前三次经济浪潮侧重于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农业经济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工业经济以机械和电气替代人类的体力,信息经济正在替代人类的部分脑力,那么,生物经济则侧重于对生命自身的认识和改变,涵盖生物质相关的众多领域,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也将远远超过前三次经济浪潮
经济篇
五、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安全岛
全球经济动力引擎
◆世界经济“缺魂少魄”
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在国际政治格局上产生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助推了人类现代史上集权经济、计划经济国家苏联出现,其在“二战”前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将全世界卷入一场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争霸纷争中;一个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那一场流感和相关动乱以后的30年里,从世界老大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美国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 中国经济安全岛权重上升
近来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即为典型,以5G技术、工业互联网、AI、云计算、大数据等为基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对宏观经济有明显支撑作用
20世纪末,日本和德国相继从高加工度组装工业转向技术密集与服务业,前者明确提出走“技术立国之路”,后者重点关注电子制造业,通过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中国产业链也到了向价值链上游挺进的关键时刻
◆ 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
中国经济“双循环”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的路径看,它们无不经历过内循环占比GDP80%以上、外循环占GDP20%以内的重要跃升期
效率更多地对应生产环节,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公平更多地对应分配环节,公平分配将使得生产和消费循环更加畅通
◆ 新基建概念多,老基建空间小
早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新基建虽然可以确保数据好看,但短期内救不了中小企业的急,“稳经济”“稳就业”更无从谈起。可疫情过后最重要的恰恰不是保增长,而是先让中小企业及低收入人群活下去、稳就业
老基建短期来看有空间,就应继续推进;新基建有长远意义,理应提早做战略布局
短期来看,渡过危机仍得靠老基建,而新基建也只有放到具体产业发展中,才能放大技术的乘数效应
六、复式危机与复式时代
◆ 复式危机全面爆发
第四次金融危机
第一阶段爆发于新兴市场国家,内因在于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偏态、货币超发、通胀严重、爆发债务危机等。2018年,先是阿根廷比索汇率暴跌近30%,紧接着委内瑞拉发生恶性通胀,巴西雷亚尔累计跌逾25%,土耳其里拉半月暴跌40%,伊朗里亚尔贬值50%。蝴蝶效应下,新兴国家相继沦陷。然而,由于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危机终究绕不开这一风暴眼。鉴于中美已形成“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模式,这也让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危机由此进入第二阶段。2019年,美国时而外贸数据发出警报,时而农业数据遇冷,三大股指都曾震荡超过20个百分点;中国在主动“去杠杆、挤泡沫”的背景下,也上演了一幕幕债务违约潮、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连环“爆雷”等。其实,危机不管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徘徊,还是深入中、美等核心国家,不过是在等待一个全面引爆的时机。2020年伊始,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开始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第四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疫情上半场,A股在春节后开盘首日上演3000股跌停,停工停产导致国内需求急剧下降,并传导至全球市场。之后,疫情中心向欧美国家转移,且“经历第二波疫情”
纵观20世纪以来的各场危机,它们都有其各自爆发的内在逻辑,或是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或是汇率制度漏洞引爆金融危机,或是由金融创新引发金融海啸,不尽相同。第四次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虽然由疫情点燃,但根源却在于全球长期货币超发下累积的产能过度、金融过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过度,本质上是对市场经济过度、政府超发货币、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偏离的集中清算
2008年第三次金融危机是对金融原罪的清算,那么第四次金融危机恰是要对政府滥发货币形成的货币过剩进行清算
各类危机共振,最终呈现复式化危机
IMF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将衰退5.9%,欧元区将萎缩7.5%,中国和印度仅能实现1.2%和1.9%的正增长;全球经济将衰退3%;2020~2021年,全球GDP累计损失可能达到9万亿美元左右,大于日本和德国经济之和
◆ 复式时代到来
300多年来形成的市场经济信仰正在崩塌,大市场与大政府相结合的复式时代全面开启
眼下的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资本也未完全开放,政府依然发挥重要影响力,在教育、医疗、金融、通信、能源产业等很多领域没有完全放手
“大政府+大市场”的复式时代将体现在
第一,原本泾渭分明、利益排他的组织将演化成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彼此嵌入的复式组织,从政党到企业概莫能外
第二,国家资本和市场资本共生下的复式资本将大行其道
第三,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双中心并行不悖
第四,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循环
第五,城市将进入以大城市为中心与以小城镇为网络的“双轨模式
◆ 中国复式金融
过剩就要平仓,而市场经济往往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化解产品过剩,利用种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做到纸面平衡
金融复式时代:
一方面,金融市场化、证券化将继续不断深入
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平台化、平台股权化将引导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七、产业互联网让中国再获机遇
◆ 来自产业互联网的挑战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中场是产业互联网,那么下半场则是万物互联
◆ 产业互联网将在中国爆发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的最强逻辑就是“烧钱”,过去10年就经历了8次“烧钱”大战:2011年千团大战,百亿融资烟消云散;2012年电商大战,以京东喊出“三年零毛利”为标志,价格战大幕开启;2013年在线旅游大战,携程、艺龙、去哪儿拼得你死我活;2014年网约车大战,仅4个月内,滴滴、快的便“烧钱”20亿元;2015年外卖大战,饿了么、美团、淘点点和百度外卖四巨头贴身肉搏;2017年共享单车大战,40多家车企逐鹿中原,每家平均“烧钱”4200万元;2018年新零售大战,其中无人零售“烧钱”百亿元后几乎全军覆没;2019年下沉市场大战,拼多多、淘宝聚划算、京东秒杀的“百亿补贴”交替上演
◆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但直到当下,产业互联网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有研究机构认为,产业互联网本质是“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腾讯给出的注解是,“产业互联网构建新型的、产业级的数字生态,打通各产业间、内外部连接,以新兴产业的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以传统产业的市场带动新兴产业规模
消费互联网的局限性:其触角主要集中在线上和个人消费者,难以解决线下实体产业优化、产品服务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等问题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差异:
一方面,消费互联网是成本为王,产业互联网则是效率为王。而产业互联网通过对内智能化、模块化,对外链接化、云端化,构建一个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链,实现全流程精准调度决策
另一方面,消费互联网是规模经济,产业互联网则是价值经济
八、财政压力凸显
◆ “财政货币化”做反了
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央行通过增发货币来购买财政发行的债券,那么债务就变成了货币
政府往往通过“借新还旧”,有期限债务转化成永续债,让中央银行用核销等方式,逃避债务偿还,最终实现“无成本”
先发债、后放贷,又怕中间被“截和”,这种逻辑下的财政货币化实际上做反了,极端地讲,应该是货币财政化。即通过央行货币政策的途径,实现类似于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功能
社会篇
十六、文化艺术已是经济基础
◆ 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
中国城市化前半段大都走的是拆迁、征地、盖楼房、修马路、建广场的“钢筋水泥化”道路,以致城市间发展同质化严重,缺乏辨识度,缺乏文化地标
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
十七、教育回归初心
◆ 从“教育投资”到“学习体验”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认为,未来的人有6种技能很重要: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玩的能力、找到人生意义感
实际上,看似寻而不得的幸福感恰恰来源于个人内心对日常体验的过滤与阐释,如若跑偏,便会“这山望着那山高”,陷入对物质欲望无止境的焦虑与追寻中
◆ 最困惑的群体——留学生
评判人才的标准正发生切换
第一,从学历到经历再到能力
第二,从智商到情商再到逆商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不再只是看他登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以人为本
企业篇
十四、企业危机战略
◆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喜马拉雅的《静说日本》
◆ 爆炸式增长的基本条件
企业获得爆炸式增长更取决于以下四大条件:
第一,新经济横空出世初期,呈现井喷。
第二,市场经济交换方式的革命
第三,金融资本的模式创新。
第四,时代切换的制度改革所释放出的红利
十五、消费大变局
◆ 疫情倒逼零售改革
即便消费量上的增长恢复,仍难阻挡未来商业零售的整体性行业变局
第一,大型商业生态对传统业态、小型连锁和个体店的平台式整编
第二,全民宅居带来消费者心智行为变化,即深度线上化;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楚河汉界进一步打破,出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第三,消费场景加剧碎片化
第四,无人化趋势。
中国零售业的自我进化
第一,从销售产品到经营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第二,情感式产品策划
第三,价值提升
第四,深耕产业链
◆ 新消费的幕后推手
仅大年三十一天,《王者荣耀》单日收入流水就创纪录地达到20亿元
中国新消费大时代的基本框架
第一,中国的超级规模
第二,中国已是互联网应用的超级大国
第三,中国的基建红利时代开启(高铁完成“四纵四横”后,正火热进行“八纵八横”建设)
第四,体验经济正对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推波助澜
城市作为消费集中地,就是经营人的欲望,“二次城市化”将迎来新消费的“格式化”
短短4年内,银发网民占比从2015年12月的7.9%升至2019年6月的13.6%,不仅偏爱线上购买家居产品,更成了消费件单价最高人群,向年轻化、品质化靠拢,根本不输年轻人;下有千禧爸妈,家有“吞金兽”,最舍得为孩子“买买买”,从吃喝玩乐到兴趣培养无所不包,从小培养气质,还得带娃看世界,以至亲子教育、娱乐、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只不过,上一秒千禧一代还是主宰消费的实力派,下一秒Z世代(漫画、动画、游戏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就横空出世,高达1.49亿人从电影、盲盒到炒鞋,充分释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另类消费。除此之外,习惯于拼多多的小镇青年有钱有时间,不仅“会花”,而且“敢花”,甚至不惜透支消费。市场下沉成为趋势,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消费行业必争之地
“娃控”的千禧爸妈、触网的银发一族、弹幕横飞的Z世代、三四线的小镇青年正走向舞台中
物质消费显然存在资源极限与生态瓶颈,但精神消费领域,却因无所拘束、无限可复制而深不见底
◆ 直播带货的真与假
第一,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是“价格战”——没有最低的价格,只有更低的价格,与传统商超、电商并无本质不同
第二,直播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场景/渠道,或者说销售方式/形态,属于企业营销的战术问题,至多算是新兴营销技术/工具
商品价格=产品价值+品牌价值
第三,企业对高质量增长要求下的消费变迁认知不足,以为能够通过直播带货从所谓“报复性消费”中分得一杯羹
◆ 非正规经济爆发前夜
疫情带来了新的风口,上半年是直播带货,下半年则是“地摊经济”
◆ 下沉市场,无限潜能
当一、二线城市的红利接近饱和,以低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成为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下沉人群普遍具有的熟人社会、价格敏感与休闲娱乐属性
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
相比较一、二线城市走流量和翻台的打法,三、四线更注重熟人社交和口碑
究竟是应该遵循“二八定律”追求头部效应,还是应用长尾效应在下沉市场迅速铺开,抢占更多用户市场,还是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诉求来看,而不是盲目追风
金融篇
九、金融“末日大洪水”
◆ 弱国减“单位”,强国发货币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诸多国家深陷“印钞—货币走弱—通胀风险—实际利率降低—资产抛售—货币进一步贬值”的恶性循环,不论币值如何改变,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IMF在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将达到几乎与全球GDP(约90万亿美元)同等的规模,债务与GDP之比达到98.7%,创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125%,超过“二战”刚刚结束后的1946年(124%),同时也远远高于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80%)和2009年金融危机后(89%)的水平
全球经济走出防疫封锁的时候,可能将面临一场独特的“通胀型经济萧条”——一方面失业率飙升,另一方面政府拼命花钱支撑需求
◆ 开放无限式金融调控有无底线
同样的方法,第一个用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用的是蠢材
过去10余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持续货币量化宽松下,尽管未引发国内通胀,但这是因为大量的流动性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实体经济,而多用来购买股票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产品,如美股上涨速度和美联储量化宽松的速度基本节奏一致,美股连续11年牛市即为佐证
◆ 金融投资的“诺亚方舟”何在
十、股市杂交牛迷思
◆ 股市深不见底
不做韭菜”最直接的方式,是不进场投机,好好生活
◆ 究竟是个什么牛
“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亢奋中灭亡
当下股市呈现出的是局部性的、结构性的上涨行情,与其说是“全面牛”,不如说是“结构牛”
本轮的上涨,涨得最好的集中在券商、保险、银行、地产、煤炭股等领域
区别于2015年牛市,本轮行情初始动力源自宽松流动性,是毫无疑问的“宽松牛”
抗击疫情,救市、刺激等手段也轮番上阵,特别是国债、地方债、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等,各个渠道的“水”都在放。而在疫情扩散阶段,信用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偏弱,必然导致货币流动性处于淤积状态,如同堰塞湖,一旦水位过高,只能一泻千里
改革、资金乃至概念推动的“市场牛”相对,“阴谋牛”更多的是市场刻意拉升的结果
决定股市变局的一系列改革,如注册制、退市制度、国企改革、混合经济改革、监管制度的完善等,虽然许多还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中,但其在本质重构中逐步搭建出的制度框架,已经足以对股市基本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轮行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既有经典规律的体现,也有非典型因素的搅动;既有“杠杆牛”的担忧,也有“阴谋牛”的助推;既是市场上流动性之水汹涌而来所致,也离不开中国股市改革的底色。背后变量相互交织,构成了独一无二、自成一格的“杂交牛”,在股市上演着一部扣人心弦的“命运交响曲”
◆ 改革决定股市走势
本轮行情的发起日是2020年7月1日,当日最大的宏观新闻是央行下调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
货币、宽信贷之后,很多地方房价躁动,这是有悖于注资输血实体经济的初衷的,但是充沛的流动性总是需要寻找出口的;要稳住“房住不炒”的总基调,让热钱流向股市,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注资实体经济,那么一个持续走牛且活跃度提升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进而重塑基本面,这是一个各方都愿意看到的积极的正向循环
本轮行情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与完善程度。具体来说:
第一,由有关方面调控的意图与水平决定。监管层防范非理性投资和金融风险的意图是明确的,后续的金融稳定也离不开松紧适度、适时调整的调控政策
第二,由上市企业质量决定。从中期来看,行情更多地取决于资本市场改革推进的稳定性和复式时代市场与政府的友好界面
◆ 疫情催化房价上行
十一、供需趋于平衡,房价蠢蠢欲动
◆ 疫情催化房价上行
全球房市之所以被疫情启动升温,直接原因在于各国为应对疫情所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
国际“热钱”的流入,加之国内央行降息、降准等释放流动性,为国内房价上涨提供支撑
超发的货币为房价上涨买了单,而对房地产行业的救助支持与放松调控政策,也在助推中国房价行情
地方财政缺口填补恐将遥遥无期,“再穷不能穷土拍”
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带来了房价暴涨,后又经历了2012年、2015年的上涨,到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008年的2.25倍,相同的指标一线城市为3~5倍,基本每3年房价就跃升一个大台阶。如今,行情由疫情危机启动
◆ 房市重回高位横盘
由此,房企沿着“疫情—金融放松—房企财务成本降低—拿地资金宽裕—购房金融贷款成本下降—房企利润—集中拿地”的逻辑线,纷纷变身购地“狂魔”。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在“疫情—税费减免—地方赤字增加—重启土地财政—拉高房价—抬高地价”的逻辑下,与房企逻辑线并行,掀起土拍市场热潮
◆ 学区房走向何方
从体验中所汲取的创造性能力及不断提炼内化的智慧,将是一笔人生财富,而生活的幸福感也难能可贵
十二、 长三角一体化变局
◆ 长三角一体化版本升级
近年来,以一小时生活圈、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要特征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了相邻或相近城市间同城化发展的空间障碍
◆ 上海“由硬变软”
上海“由硬变软”;浙江突破口在于产业调整;江苏“刚柔并济”,补足南北落差,实现区域间互联互通;安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科创领域。
平台经济、国际接口、体验经济、极端制造业代表着契合上海比较优势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上海经济的新亮点
城市功能也有一定的变迁逻辑,基本沿着交易(满足物质需求)—经营欲望(浅表性精神需求)—体验、创新(改造人类、提高人类)路径演进
◆ 浙江产业调整
拥有港、渔、景、油等优势海洋资源
◆ 江苏“刚柔相济”
从产业发展维度来看,强调凸显刚柔并济的特征,突破口有三
一是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
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高地
三是构建体验经济的试验田,“向有风景的地方要新经济”
政府天然的中性与滞后和具有超前性、迭代性特征的新经济格格不入,因而要凸显大市场作用,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大市场体现在资源配置、要素整合上,大政府表现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上,两者合力经营,分阶段推进
◆ 安徽成为“后起之秀”
安徽“北部平原、南部山区”的地形制约。北部因历史上的黄河泛滥而土地贫瘠,皖北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南部则受地形约束,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西有大别山阻挡武汉经济圈,东有皖南大山区阻隔杭州经济圈,以致皖中一带(合肥为中心)孤掌难鸣
北京“四个中心”(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五个中心”(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和科创中心),合肥只承载了全国科学中心
◆ 城市刮起“对标风”
纽约的开放式创新街区“硅巷”,为诸多城市提供了城市创新空间的建设样板;东京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则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范例;而伦敦成立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来提振消费,亦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范本
十三、城市经济下半场
◆ 灯光秀与夜间经济真假
常住人口仅400多万的广东三线城市肇庆,就是受益夜间经济的典型代表。2019年,肇庆举办为期60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光影艺术节,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37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在西安,根据《夜游西安方案》提出的目标
◆ 扩功能还是造新城
城市化上半场(1.0阶段)是从分散到集聚的过程。从发展阶段性特征看,沿着交易中心—生产中心—商品中心—金融中心—办公中心逐步进阶
城市化下半场(2.0阶段)则迎来新特征,与上半场相反,是从集聚到再分散的历程
中国现在有130个至少拥有100万人的城市,超过美国(45个)、欧盟(36个)和南美(46个)的总和。二是中国大部分城市几乎闪电般走过城市化上半场。城市化水平从20%提升到40%,英、法、德、美、日分别经历了120年、100年、80年、40年、30年,而中国只花了22年时间,比发达国家的平均速度快了1倍多
中国城市化是建设出来的,而不是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发展出来的
中国城市经济1.0时期的空间扩展主要遵循这样一套逻辑:以土地为杠杆支点并作为启动资金,通过投资基建—土地可开发—出让土地获取基建投资资金—投资基建的循环,实现快速城市化
住房为例,当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高达96%,要知道全球该比例超过90%的国家一共也就6个(罗马尼亚、立陶宛、中国、新加坡、斯洛伐克、匈牙利)
作为“造城”样本的陆家嘴,其发展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这种标准
这份被认为“可能是中国执行得最好的城市规划”,也让陆家嘴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 总部在减少,高楼在“变矮”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超过200米的高楼已经有742座,占全球的50%左右。2004~2019年的16年间,中国一共有9年建成了当年的最高建筑,而且2015~2019年,更是连续5年建成当年最高建筑
2010年封顶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高度为440.7米,紧接着第2年,深圳京基100就以1.8米之差小胜前者;2008年动工的上海中心大厦规划高度632米,而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欲以近30米之差反超(规划高度660米,建成高度592.5米)
◆ 经济引擎从城市到网络
但同世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当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到50%左右,会进入相对减速期,面临如何持续推动城市化的问题;到70%时,城市化才会趋于稳定。而今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0.6%,客观上已来到进入城市化稳定期的最关键时刻,面临结构性调整与发展
◆ 智慧城市:技术虚拟狂欢?
当下,科技正在替代生活,手机像输液器,互联网供养着人群
城市的发展历程大抵都是这样,充满着问题,解决一部分问题后又引发新的问题,智慧城市亦是如此
开启复式时代
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