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的思维导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_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的思维导图,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目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思维导图,包含我国古代识字与写字教学 、 现代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实验、对外汉字教育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一课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一、课程与教学
课程(书4-5)
“课程”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之,唐代的孔颖达与宋代的朱熹都提到过,意为学习或工作的范围和进程
“课程”一词在西方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原义是跑道,后引申为教学的知识体系
19世纪,斯宾塞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学,意为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课程”含义的共识: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教学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是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和“为什么教学”或者说是“提供哪些教育内容”“为什么提供这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受教育目标的制约,而教育目标的选定则要考虑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和社会需要三个制约因素
教学论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实践
三、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1⃣️课程与教学既有相关性,又是不同的
2⃣️课程与教学具有相互交叉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3⃣️课程与教学可以分别单独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但不能彼此独立地起作用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争论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3.相互独立论
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1997)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问题等。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现象
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11)
1⃣️物质性的
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等
2⃣️活动性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划等
3⃣️关系性的
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等
语文教学现象
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外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12)
1⃣️环境性的
教室及其结构等
语文课程规律
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互相联系,语文形式和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性和飞跃式的变化趋势等
语文教学规律
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包括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教师、学生、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本质联系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如何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
2⃣️语文课程研制实践
3⃣️语文教学应用实践
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1⃣️(1902——1918)孕育于教育学时期
教育学之中
2⃣️(1918—1924)国文教授法时期
子主题
3⃣️(1924——1939)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
陶行知
黎锦熙
4⃣️(1939——1978)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5⃣️(1978——1989)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6⃣️(1989——1997)语文教育学时期
7⃣️(1997—至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