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底层逻辑的读书笔记分享。其主题聚焦在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这五个方面。
编辑于2023-12-31 14:33:39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高效休息法——消除大脑疲劳的七个休息法:正念呼吸法、动态冥想、压力呼吸化法、“猴子思维”消除法、RAIN法、温柔的慈悲心、扫描全身法 ——扫描全身法,看他人不顺眼时 ——温柔的慈悲心,被愤怒冲动冲昏头脑时 ——RAIN法,想跳脱思考怪圈时 ——”猴子思维“消除法,压力导致身体状态不佳时 ——压力呼吸化法,心事重重时 ——动态冥想,感觉脑袋昏昏沉沉时 ——正念呼吸法。
这是一篇整理小学六年级数学重难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圆,二、分数混合运算,三、观察物体,四、百分数,五、数据处理,六、比的认识,七、百分数的应用,八、圆柱和圆锥,九、正比例和反比例。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Main content: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高效休息法——消除大脑疲劳的七个休息法:正念呼吸法、动态冥想、压力呼吸化法、“猴子思维”消除法、RAIN法、温柔的慈悲心、扫描全身法 ——扫描全身法,看他人不顺眼时 ——温柔的慈悲心,被愤怒冲动冲昏头脑时 ——RAIN法,想跳脱思考怪圈时 ——”猴子思维“消除法,压力导致身体状态不佳时 ——压力呼吸化法,心事重重时 ——动态冥想,感觉脑袋昏昏沉沉时 ——正念呼吸法。
这是一篇整理小学六年级数学重难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圆,二、分数混合运算,三、观察物体,四、百分数,五、数据处理,六、比的认识,七、百分数的应用,八、圆柱和圆锥,九、正比例和反比例。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Main content: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什么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生命力的。在面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论。
底层逻辑的五个方面提炼
是非对错
心中的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法学证据判断对错。
评论家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从“社会总成本”判断对错。
规则制定者
3、商人的对错观。
谁损失大谁的错。
真实人生
1、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2、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3、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人性、道德、法律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无恶。
道德,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群体的繁荣。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道德通常是反人性的。
法律,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1、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人性的。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2.法律,是道德的子集,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三层人生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博弈的智慧,是人生的智慧。
共赢的心态
交换价值,合作共赢。
感激的心态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难得多。
“一报还一报”的生存策略
你的善良,应该有点儿“锋芒”。
1.即便我们知晓所有的“戏码”,也无法估量人心的“疯狂”。 2.也许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沉浮。
定力的智慧,长期主义。
35岁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钱,成长了多少才是更应该关注的收入。
心中不要装着一时一刻,而是更加长远的长期主义。
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成年人,更要选择。
不知道自己有的选。
每个人都拥有许多选择的权利。只是,许多人浑然不知。
有些人甚至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也不愿意交出自己的选择权。
要有勇气选择。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
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
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人生的悲剧,往往来自看着前方,又想着后方,最后无路可走。
1.人与人的差距来自那里?来自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 2.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3.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选择,都决定者人生的走向——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己的定力,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 4.希望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都能全身而退,实现多方共赢;能拒绝诱惑,保持定力;能用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能拥有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思考问题
表达表述
事实: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事实是最不容易产生争议的客观存在。我们只能说,我们对事实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观点:对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联系,比事实更密切。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
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除非你能和问你的人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否则,你们不可能达成共识。
信仰: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信仰内逻辑自洽,信阳间互相矛盾。
1。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时,当一个人“屁股决定脑袋”时,你应该做的事,是对他说“It's good for you”(这对你有益)。 2.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注射式洗脑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例如:
为什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
为什么书上说的激励手段都没用?
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
“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是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
愚蠢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透过表象看系统
每一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黑盒子”。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个“黑盒子”,但它才是所有规律产生的原因。我们把这个“黑盒子”,叫做系统。
当系统运转正常时,我们可以遵循规律做事。可一旦系统出了问题,规律就失效了。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地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①要素
变量:就是系统中变化的“要素”。
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两种不同的状态:
存量:在一个“静止的时间点”的变量。
流量:在一个“动态的时间段”的变量。
流量,改变存量。 存量,改变世界。
②连接关系
因果链
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因果链,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
回路
变量,是节点。因果链,是线段。变量之间用因果链链接起来,形成闭环,这就形成了一个“回路”。
1.增强回路
两条增强或者减弱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回路,就是增强回路。
正向增强回路:“因”增强“果”,“果”又增强“因”。
负向增强回路:“因”减弱“果”,“果”又减弱“因”。
2.调节回路
“因”增强“果”,“果”减弱“因”。
1.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2.这个世界上,凡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有调节回路。
滞后效应
什么是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链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已经很复杂的系统,有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它会让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远离,从而误导判断。
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数学思维
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第一种数学思维,源于概率论,叫做“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20%,重复做14次,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如果要达到99%的成功概率,需要重复做21次;要想达到100%的成功概率,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
我们常说的“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其实就是概率论的通俗表达。
概率论还会告诉你,成为一个专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做事要专注。
学习概率论,不是为了去算题,而是为了理解这种思考方式,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就能选对那条大概率成功的道路
子主题
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种数学思维,源于微积分,叫做“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理解微积分,看问题的眼光,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
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效应。
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累积效应造成的。除了问题,不要只看当时那个瞬间,你只有从宏观一直追溯(求导)到微观,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公理体系
第三种数学思维,源于几何学,叫做公理体系。
公理,是具有自明性并且被公认的命题。从公理出发,可以推导出无数条定理。
如果说公理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公理就是大树的树根。
在几何学中,一旦制定了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公理体系”思维。
公理没有对错,不需要被证明,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
制定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体系,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数字的方向性
第四种数学思维,源于代数,叫做“数字的方向性”。
学习分数之前,我们的认知中,数字是离散的,是一个个的点。
有了分数,数字就开始变得连续了。
就像在生活中,一开始看事情,看的是对错、大小。慢慢地,你认识到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开始看到灰度。
数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方向。在数学上,叫做向量。
理解向量,在生活中能更好的理解“合力”是怎么形成的。
全局最后和达成共赢
第五种数学思维,源于博弈论,叫做“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在生活中,有一类决策,是需要涉及别人的。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做博弈论。
零和博弈:我的所得就是你的所失,我的所失就是你的所得。
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共赢的前提,是建立信任。
建议一:你要找到哪些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远都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就要远离。
建议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与你达成共赢的人才会来找到你。
复利思维的建议
一是尽早存到足够的本金。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重要的事,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
二是努力做到稳健高收益。找到高收益的投资不难,识别背后的风险很难。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三是让时间证明它的力量。要有把压岁钱存成养老金的足够耐心,认清复利效应从来都不是暴富的手段。
四是降低自身的贪念和欲望。欲望是无法填平的,只能降低。
个性进化
人生的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能力
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所有创业者,在用尽你们的智慧之后,有一样工作是你们永远都逃不掉的,那就是可怕的勤奋。
可怕的勤奋就够了吗?还远远不够。可怕的勤奋,可能是一种低效的勤奋。所以,我们还得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前缀,即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高效而可怕的勤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刻意练习”。
效率
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趁手的工具。
杠杆
第一种,团队杠杆。
用团队来复制做大,是最基础的杠杆。
第二种,产品杠杆。
尽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拥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第三种,资本杠杆。
通过资本杠杆来复制放大,获得远超常规的而受益。
第四种,影响力杠杆。
使用杠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你必须先拥有强大的能力内核。
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1、人生,是一种商业模式。想要获得成功,就看你能拥有多少能力,达到多高效率,以及使用那些杠杆。 2、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3、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缩时间的效率; 4、最可怕的杠杆是撬动人心的杠杆。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第二,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时间管理三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职业/生活目标
我的强项/弱项
具体的支持活动
......
第二个层次是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人与人的区别都是在工作休息之外的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
第三个层次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把事情分为“轻重缓急”,按照规律去依次处理。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
习惯,就是别人做起来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非常自然。
时间管理成为习惯之后,一切就变得自然而然,这时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概念:边际交付时间。即每多提供一项服务或一个产品做增加的交付时间。
画一幅画,所需要3个小时,如果要再提供一幅画,还需要3个小时,这就是边际交付时间很高。
一首钢琴曲,可以制作成音频,无论要增加多少个,花费的演奏时间还是原来的时间,这就是边际交付时间为零。
正态分布
边际交付时间>0
正态分布的市场,像是有一股力,把所有人往中间推,所以这个市场上头部和尾部的人很少,中间的人很多。
幂律分布
边际交付时间=0
中间的人要么被推上去成为最成功的的,要么被推下去变成碌碌无为者,这个市场中间的人很少,头部和尾部的人却很多。
指数级增长
交付编辑时间=0
幂律分布市场
即使所在的行业存在边际交付时间,也要把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剥离出来,才有机会实现指数级增长。
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
你不是要比别人强10%,而是要强1000%。
当你比他人只强一点时,或许他人会嫉妒、不服,会攻击你,甚至诋毁你。然而,当你足够强大以至于远远超越他人时,他人连嫉妒的勇气都没有,剩下的只是对你的仰望和敬畏。
增长10倍要比增长10%容易得多。
想增长10%,是在原有的路径上获得自然增还在那个,逻辑不变,血战向前,并不容易。
如果想获得10倍增长,那一定不是在原有的道路上走出来的,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找到优化的战略,就能做到。
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
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好人。
用心创造价值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真正的人脉,就是10-30-60
10人能借钱的
30人常打交道的
60人熟悉的
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理解他人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What、Why、How,是“黄金三问”,密不可分。没有Why,就没有动力,What和How也就没有意义。没有How,就只是鸡汤,再多道理也只是体现在纸面上。
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只知道What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理解Why和How。
在沟通中也同样,你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自己表达的是什么。当你所表达的和对方想听到的相匹配,你们的头痛才是有效的。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幽默的三种理论
第一种是优越感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诚通这,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第二种是错愕感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第三种是释放感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幽默,是举重若轻。
只有一个人对他所谈论的话题举重若轻,动用20%的“CPU”就能给你讲清楚时,他才有余力“炫耀”他的幽默感。
当一个人的表达格外紧绷时,你能体会到他已经把“CPU”用到了120%,但你还是不明白他在说什么,那这个人对他所谈论的话题的驾驭能力,可能远低于他对自己的评估。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人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什么是边界感?
你和一个朋友面对面聊天,你们之间总会保持一个心理安全距离。一旦你走近一点,稍微越过边界,对方就会本能地往后退。这就是边界感使然。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同意。
关系再好,也不能越界
别人的时间所有权属于谁?属于他自己,你并没有权利占用。
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就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强行占用,就属于越界。
守住边界
我有表达的权利,我可以表达我的观点,但是我没有让你接受的权利。
我不能说“你必须怎么做,如果你不这么做,就会怎么样”。
我只能说,对于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社会协作
世界三大法则
自然法则
什么是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说,弱肉强食。
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产,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
自然法则,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
如果你遇到一个野蛮人,他毫不讲理,建议你用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也有问题——容易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极度的不信任,很难协作。
族群法则
什么是族群法则?
族,就是有同一血缘的人;
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
族,是为了能够生存延续;
群,是为了能够实现目标。
因为族群目标大于个体目标,大家必须出让一部分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给集体。这时定义出来的新的法则,就是族群法则。
为了那个更大的目标,大家牺牲了一部分个人的利益,用群体的强大,保护个体的弱小。那些定力的规矩,就是族群法则。
如果在一个组织里,建议用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
族群法则也有问题——族群内和睦融洽,族群建争吵冲突。
普遍法则
什么是普遍法则?就是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所有人都理解和认同的东西。
我无法说服你,无法改变你,无法教化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可以保留我的观点,因为一定有我们彼此都认同的东西。
比如尊重生命
比如契约精神
普遍的价值观,超越了族群的冲突,使人们形成更大范围的信任。
如果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建议用普遍法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挑战别人的立场和信仰。
1、三大法则,从自然法则到族群法则,再到普遍法则,是世界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2、用这三大法则的视角看世界,就会理解个体发展、组织博弈甚至国际政治都有其背后的原因。 3、回到自己身上,你要知道: ①自然法则是最“健壮”的,因为最原始,只需要自己认同。 ②普遍法则是最“有效”的,因为最广泛,能产生更多协作。 4、你用的法则越高级,你能换到的东西越多。但同时,你也更脆弱。 5、我们要懂得,用族群法则、普遍法则和世界进行价值交换,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用自然法则保护自己。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这时候,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
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管理有儒家和法家之分
儒家用道德(文化)管理公司
法家用规则(KPI)管理公司
儒家式管理
没有KPI,没有奖金,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考核。
依靠文化,依靠选拔最优秀的人,依靠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和充足的安全感,来激发员工最大的创造力。
不是管理员工,只是提供平台,让员工自我驱动。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翻到财富吗? 未必!
财富的本质
财富从哪里来?从劳动中创造出来。
财富跟劳动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等于劳动。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对应时代的基本资源
劳动就代表人口资源
生产率就代表科技资源
效用就代表商业价值
对应个人
劳动代表着你能投入的时间
生产率代表着你的杠杆
知识
工具
团队
资金
......
效用代表着你的劳动创造的单位价值
劳动创造财富的两个问题
1、劳动创造财富,天花板很明显。
2、劳动能够创在财富,但是劳动本身并不分配财富。
勤劳未必能致富。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掌握稀缺资源,就拥有财富分配权
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信任,是一种能力。被信任,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
有信用的人,有话事权。
德高望重的乡绅,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信用中介,在商业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都愿意信任,他说的话,大家会听。乡绅文化,就是一种信用文化。
信用,比黄金值钱。
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