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1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风笑天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关于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思维导图,介绍了社会研究的不同方式,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作用、类型、题材、一般程序。
本图介绍了健康促进学校,学校健康促进的概念、意义和特征、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原则和内容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
本图介绍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评价,包含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和点赞!
本图介绍了健康教育学一一第12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初步具备小型社会调查课题的策划、设计、实施与监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会调查概述
一、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
1.实验研究
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
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调查研究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调查的定义
社会调查(survey research)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 取自总体的样本 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 统计分析 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
(1)抽样
例:为了研究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问题,全国8个单位的社会学者于1998年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全国14个城市中开展了一项研究。根据研究的目标,研究者确定以12岁~18岁的城市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了1800名中学生、1800名家长作为调查的两个样本。
(2)问卷
例:在经过多次设计、试用和修改之后,印制了《中学生调查问卷》和《中学生教育调查问卷》(家长问卷)。从1998年10月到1999年3月这5个多月的时间内,8个单位的社会学者分赴14个大、中、小城市,采用集中填答的方法对所抽样本的中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同时将家长问卷交给学生带回家,填答后再由学生交给老师集中收回。
(3)统计分析
例: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研究者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了多种统计分析,得出了有关城市独生子女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总体特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状况的异同及原因等一 系列结果。
3.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
(1)定量的社会研究方式
(2)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三、社会调查的作用
(一)描述状况
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例:我国离婚现象
调查表明,开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离婚率比较高,脑力劳动型职业中离婚率比较高(描述作用),同时调查还表明,导致人们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与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相伴随的观念更新,以及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密切相关的个人自主意识增强(解释作用)。
(二)解释原因
回答“为什么是这样” 的问题
(三)预测趋势
回答“未来发展将会怎样”的问题
那么,就可以预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心理环境的进一步宽松,人们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的离婚率还将进一步上升(预测作用)。
四、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1.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划分:
普遍调查
(1)定义
普遍调查(Entire Population Survey)通常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两种方式:统计报表;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
(2)特点
• 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 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 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 调查项目不能多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 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 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
• 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 准确性高。
2.根据社会调查的应用领域划分
行政统计调查
生活状况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
市场调查
民意调查
研究性调查
3.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划分
问卷调查
访问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有关人们各种社会特征的资料,如某些人口统计方面的内容: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某些生活环境方面的内容:家庭构成、居住形式、社区特点等。
客观性强。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都或多或少地包括这一题材中的内容。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有关人们“做了些什么”以及“怎样做”等方面的资料,如每天几点钟起床、每周多长时间的体育活动、家中谁来辅导孩子等。
属于客观性、事实性的,构成大部分社会调查的主体内容。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有关人们“想些什么”、“如何想”或“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等方面的资料。比如大学生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人们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是什么等。
属于观念性的、主观性的。它构成各种民意测验、舆论调查、社会心理调查的主要内容。
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选择问题
准备阶段
调查设计
抽取样本
变量测量
问卷设计
调查阶段
自填问卷
邮寄问卷
集中填答
网络调查
当面访问
电话访问
分析阶段
资料整理
单变量分析
双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
总结阶段
报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