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肺结核
本篇主要介绍了肺结核的相关内容,包括肺结核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相关病理表现、临床医学、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以及主要治疗方法等。 可用于临床专业复习参考。
编辑于2024-01-10 19:05:07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治疗(主要是化学治疗)
治疗原则
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异烟肼(INH, H)
全杀菌剂,抑制结核菌 DNA 与细胞壁的合成
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炎,一旦发生,可服用维生素B/吡哆醇
利福平(RFP, R)
全杀菌剂,抑制结核菌体的核糖核酸多聚酶
副作用为肝毒性
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继续用药,加保肝治疗观察;如果出现黄疸,应当立即停药
吡嗪酰胺(PZA, Z)
半杀菌剂,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 B 菌群
副作用为高尿酸血症,发生后需立即停药
乙胺丁醇(EMB, E)
属抑菌剂
副作用为视神经炎,治疗前测定视力与视野,治疗中密切观察
链霉素(SM, S)
半杀菌剂,杀灭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副作用为耳、肾毒性,应严格掌握剂量,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及肾功能不全等慎用或不用
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含涂阳和涂阴)治疗方案
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
强化期2个月,每日顿服: HRZE ;巩固期4个月,每日顿服: HR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E3/4H3R3
强化期2个月,每周3次口服: HRZE ;巩固期4个月,每周3次口服: HR
复治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方案
每日用药方案:2HRZSE/(6~10) HRE
强化期2个月,每日顿服: HRZSE ;巩固期6~10个月,每日顿服: HRE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S3E3/(6~10)H3R3E3
强化期2个月,每周3次口服: HRZSE ;巩固期6~10个月,每周3次口服: HRE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肺结核=低热、盗汗、乏力、纳差+咳嗽、咳痰或痰中有血丝+抗生素治疗无效
一些辅助检查
诊断最常用的摄影方法是正、侧位胸片(也是首选检查)
确诊检查:痰找结核杆菌或痰抗酸染色
结核菌素试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
诊断程序
可疑症状病人的筛选;是否为肺结核;有无活动性;是否排菌;是否耐药;明确初、复治
结核病分类标准
分类和诊断要点
原发型肺结核
多见于少年儿童,结核菌素试验多为强阳性
X 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多发生于上叶的下部和下叶的上部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含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X 线胸片和 CT 检查开始为肺纹理重,在症状出现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结节直径2mm左右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
发生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X 线: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
空洞性肺结核
虫蚀样空洞;开放菌阴性综合征
结核球
多由干酪样病变吸收和周边纤维膜包裹或干酪空洞阻塞性愈合形成
多数有卫星灶
干酪性肺炎
多见于机体免疫力和体质衰弱,又受到大量结核杆菌感染者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X 线影像呈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样空洞
小叶性干酪性肺炎症状、体征均比大叶性轻,X线影像呈小叶斑片播散病灶,多发生在双肺中下部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最常见的传播源
X 线:肺门垂柳样改变,纵隔向患侧移位
痰菌检查记录格式
以涂(+)、涂(-)、培(+)、培(-)表示;当病人无痰或未查痰时,则注明(无痰)或(未查)
治疗状况记录
初治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谓初治
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病人
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用药而未满疗程的病人
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的病人
复治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复治
初治失败的病人
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的病人
不规则化疗超过1个月的病人
慢性排菌病人
肺结核的记录方式
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书写
如:原发型肺结核右中涂(-),初治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注明(急性)或(慢性);继发型肺结核可注明(浸润性)、(纤维空洞性)等
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肺不张等)、并存病(如硅沉着病、糖尿病等)、手术(如肺切除术后、胸廓成形术后等)可在化疗史后按并发症、并存病、手术等顺序书写
鉴别诊断
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纵隔和肺门疾病等相鉴别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
约1/3的病人有咯血,多数病人为少量咯血
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可表现胸痛,为胸膜性胸痛
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病人
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晨降至正常
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育龄期女性病人可以有月经不调
体征
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
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以有肺实变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
较大的空洞性病变听诊也可以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望诊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概述
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结核菌在分类学上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分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4型;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是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故称抗酸杆菌
流行病学
流行环节
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排菌是人型结核菌传播的主要来源
传播途径
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经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是经济不发达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
婴幼儿、青春后期和成人早期尤其是该年龄段的女性以及老年人结核发病率较高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矽肺、胃大部分切除后、麻疹、百日咳等常易诱发结核病;免疫抑制者,尤其好发结核病
Koch 现象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对未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且结核菌素反应阴性的人体,当初次感染结核或皮肤注射活结核菌时,机体最初无变化,但10天至3周内局部可出现脓泡,继之可破溃,且不易治愈;而对这种由结核菌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或皮肤注射同量的活结核菌时,在3~5天内,可使局部皮肤产生剧烈反应,如局部发红、水肿、硬结,迅速形成溃疡,或有全身发热等反应,但这种溃疡能较快地治愈,而不致慢性化
病理学
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干酪坏死病变镜检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含脂质多,肉眼观察呈淡黄色,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病理变化转归
中心主题
未使用
使用
后
前
常发生液化或形成空洞,可在其他部位引起新病灶
增生病变或较小的干酪样病变也可吸收缩小
早期渗出性病变可完全吸收消失
吸收愈合十分缓慢、多反复恶化和播散
抗结核药物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