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 2 胸部疾病
考研学姐呕心沥血整理,包含徐琦老师的临床思维,结合天天师兄总结,医学考研并不可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1-10 21:41:30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乳房疾病
解剖
2~6肋浅筋膜浅层、深层之间
15~20个腺叶、Cooper韧带
淋巴回流
外侧、上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
内侧
→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对侧乳房
下侧→腹直肌鞘、肝镰状韧带→肝
周期性疼痛
乳腺囊性增生
好发:25~40岁中年妇女
病理
腺管周围增生(伴囊肿形成)
腺管内增生(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小叶实质增生
表现
双侧乳房肿块、胀痛(月经周期有关)
黄色溢液
浆液性无色溢液
*可见于:正常月经期、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
多发小结节;腺体增厚、颗粒感
*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
治疗
随诊→
肿块无明显消退 / 可疑恶变:切除活检
→不典型增生 + 对侧乳腺癌 / 乳腺癌家族史: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
表现--鲜红色血性溢液
治疗--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
乳腺癌
乳房肿物
青年女性--单发--触诊质韧、光滑、边界清楚
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 & 导管内乳头状瘤
中老年女性--单发--触诊无痛、质硬、边界不清--腋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
分型
非浸润性癌
Paget病
浸润性非特殊癌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预后差
浸润性特殊癌
其他罕见
表现
好发:45~50岁女性,外上象限
乳腺癌、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
血性溢液
酒窝征:侵及Cooper韧带--皮肤内陷
橘皮样改变:皮下淋巴管堵塞--真皮水肿
乳腺癌、炎乳、浆乳
乳头内陷:乳头、乳晕临近癌肿侵及乳管
乳腺癌、炎乳、浆乳、Paget病
转移途径
淋巴(最早、最常见)
腋窝→锁骨下→锁骨上
胸骨旁→锁骨上
血道(早期也可)
骨(ECT)、肺、肝
TNM分期
T
Tis:原位癌
T1:最大直径≤2cm
T2:最大直径>2cm,≤5cm
T3:最大直径>5cm
T4:不论大小,直接侵犯皮肤/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不包括胸肌));炎性乳癌
N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 / 与周围组织粘连
N3:同侧胸骨旁或锁骨下 / 上淋巴结转移
M
M0:无~
M1:有远处转移
分期
0期:原位癌
I期:T+N=1;II期:T+N=2~3;III期:T+N=4~5
IV期:M1
治疗
手术为主
*乳腺癌根治术:切乳房、胸大小肌、腋窝淋巴结I、II、III组
Ⅰ、Ⅱ期
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
保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切肿瘤 + 肿瘤周围1~2cm组织
乳房有适当体积
术后必须放疗
多中心肿瘤不能用
内象限、胸骨旁淋巴结转移(III期)
扩大根治术:根治术 + 胸廓血管、胸骨旁淋巴结清扫
原位癌、微小癌、浸润性特殊癌、年迈体弱
全乳切除术(不清扫淋巴结)
*浸润性特殊癌一般不经淋巴结转移
临床腋淋巴结阴性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淋巴结清扫术
(-):不清扫
术后
LuminalA(管腔A型):ER、PR(+),Her-2(-):预后好—内分泌治疗
绝经前
三苯氧胺/ 他莫西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绝经后
阿那曲唑 / 依美西坦—芳香化酶抑制剂
LuminalB(管腔B型) :ER、PR(+),Her-2(+):预后差—靶向治疗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Her-2过表达型:ER、PR(-),Her-2(+):退分化严重—化疗(姑息)
分化差、分期晚
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多西他赛 / 紫杉醇)
分化好、分期早
TC
*指征
浸润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脉管内有癌栓)
淋巴结(-)但有高危因素者(>2cm、分化差;ER、PR(-)、Her-2(+))
basal-like基地样型(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
预后最差
放疗
保乳术后、全乳房切除术后、预防性辅助放疗、姑息性治疗
检查
X线
钼靶X线(最有效检出方法):泥沙样钙化点(>15个 / cm2)、毛刺征
干板静电摄影:边缘增强效应
钼靶 + 超声:筛查
活组织病理(最可靠)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
抑癌基因BRCA缺陷:预防性乳房全切术
特殊类型
炎性乳癌
恶性度高、进展快;炎症 + 癌症症状、整个乳房红肿热痛
放化疗为主
Paget病(湿疹样乳腺癌)
湿疹 + 癌症症状;乳头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红肿热痛
哺乳期
波动感(-)
急性乳腺炎
好发:初产妇,产后3~4周
病因
乳汁淤积(最重要)
乳头发育不良、乳汁过多、乳管不通畅
细菌入侵
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淋巴管)
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不痛—炎性乳癌
全身:发热、WBC↑
治疗
*患侧停止、健侧不停止哺乳
抗感染: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
感染严重 / 乳瘘形成:“回奶”
口服溴隐亭 / 己烯雌酚
波动感(+)
脓肿形成--手术切开引流
放射状切口(表浅脓肿);乳晕边缘切口(乳晕下脓肿);乳房下缘切口(乳房后脓肿)
1 表浅脓肿;2 乳晕下脓肿;3 深部脓肿;4 乳房后脓肿
若脓肿为多房间隔,应分开
非哺乳期
发病迅速、乳房肿痛
炎性乳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