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麻醉学第四章椎管内麻醉内容,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暂时性阻断脊神经根传导。
预防医学分章节重点内容
麻醉学分章节重点内容总结
预防医学卫生学环境与健康内容,总结了空气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饮水与健康、土壤与健康等。
预防医学卫生学人与环境内容,总结了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与人群健康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概述,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病因,制定疾病防制措施并对防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科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定义
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暂时性阻断脊神经根传导
解剖
脊柱和椎管
7节颈椎C、12节胸椎T、5节腰椎L、4节尾椎S
椎管上起枕骨大孔,下止于骶裂孔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仰卧时,C3和L3最高,T5和S4最低
韧带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
穿刺针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膜外麻醉)→硬脊膜→硬脊膜下腔→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腰麻)
黄韧带结构致密
脊髓、脊膜与腔隙
脊髓下缘位于L1下缘或L2上缘
小儿、成人腰穿选择L3-4
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
颈8、胸12、腰5、骶5、尾1
脑脊液
脑脊液在腰麻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的作用
麻醉平面(感觉神经阻滞范围)
机制及生理
药物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
蛛网膜下腔阻滞
直接作用于脊髓表面和脊神经根
硬膜外阻滞
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腔
局麻药渗出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阻滞顺序
自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本体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阻滞:粗、阻滞晚、肌肉松弛
感觉神经阻滞:中、阻滞中、疼痛消失
交感神经阻滞:细、阻滞早、迷走亢进
分类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脊麻)
概念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
脑脊液比重(1.003一1.009)
按阻滞平面
等比重药液
重比重药液
局麻药液中添加适当量葡萄糖(5%~10%葡萄糖液)的方法配制,可使药液的比重达1.020以上
轻比重药液
以注射用水将局麻药液稀释而成
药液比重
高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超过T4
低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T10平面以下
鞍麻:阻滞范围局限于会阴及臀部,
单侧阻滞:阻滞作用只限于(或主要限于) 一侧下肢或称单侧腰麻
适应症
下腹及盆腔手术 、肛门及会阴部手术、下肢手术
2~3小时以内的手术
禁忌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全身性严重感染、高血压病人并存冠状动脉病变、休克病人应绝对禁用脊麻、脊柱外伤或有严重腰背痛病史者、腹内压明显增高者、不合作病人,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等,一般不采用脊麻、凝血机能异常及接受抗凝治疗的
作用
直接作用
脊神经前后根及脊髓
间接作用
自主神经麻痹所产生的生理影响
呼吸
肋间肌麻痹:可能引起通气量不足
膈神经C3~C5被阻滞: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可发生呼吸停止。
脊麻平面过高(T4-5),有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循环
血管扩张、低血压、心率减慢
消化
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增多,反流及逆蠕动,肠痉挛性疼痛 ,恶心、呕吐
泌尿
尿潴留
临床应用
常用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体位:侧卧、屈曲、抱膝
定位:L 3~4 以下
采用重比重溶液时,手术侧向下
采用轻比重溶液时,手术侧向上
鞍区麻醉一般取坐位
穿刺部位
L2-3或L3-4棘突间隙
确定方法
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联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4腰椎
L3~4棘突间隙
腹部手术→易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手术→L3~4以下
阻滞平面的调节
针刺皮肤测痛、用手测试皮肤触觉消失(温觉、反射、肌颤)
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麻醉前扩容,补液
BP仍不升→血管加压药,麻黄碱5~10mg
呼吸抑制
吸氧、面罩辅助呼吸,呼吸停止,立即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恶心呕吐
纠正低BP,静注氟哌啶、格拉斯琼,静注阿托品,暂停手术刺激
术后并发症
腰麻后头痛(最常见脊麻并发症)、尿潴留、化脓性脑脊膜炎
腰麻后神经并发症
脑神经麻痹
眩晕、斜视、复视
粘连性蛛网膜炎
感觉障碍、感觉丧失、瘫痪、脑脊膜慢性增生性反应
马尾丛综合征
脊麻后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长时间不恢复
N系统 - 骶N受累、大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恢复异常缓慢
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高位硬膜外阻滞C5~T6
甲状腺、上肢或胸壁手术
中位硬膜外阻滞T6~Tl2
腹部手术
低位硬膜外阻滞(腰部各棘突间隙)
下肢及盆腔手术
骶管阻滞(骶裂孔)
肛门、会阴部手术
硬膜外间隙穿刺术
体位:侧卧位、坐位
穿刺点的选择
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脊神经相应的棘突间隙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突然消失、负压现象
给药方法
试验剂量:3~5 ml
追加剂量:满足手术要求的剂量
维持量:追加初量的1/2或1/3
穿破硬膜、局麻药毒性反应、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神经损伤
硬膜外血肿:在硬膜外并发截瘫的原因中占首位
骶管阻滞适用证
肛门、会阴部手术,儿童的腹部手术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腰硬联合麻醉)
1.用硬膜外针引导腰麻针穿刺,更易成功。
2.与单纯硬膜外相比,起效快,效果确切。
3.硬膜外置管可延长作用时间。
4.腰麻用量小,硬膜外阻滞可提高阻滞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