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纲要
对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按照章节的详细整理,第一张是目录页,可以通过超链接实现在章节间的相互跳转。方便复习。
编辑于2024-01-21 17:00:09药理学
药理导论
1. 绪论
2. 药物代谢动力学
3. 药物效应动力学
4.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1. 概论
2.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3.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4.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I)——M胆碱受体阻断药
5.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6.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1.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2.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MAC
分离麻醉
血/气分布系数
3.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4.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5.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6.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1. 抗帕金森病药
2. 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药
7.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agents against psychiatric disorders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antischizaphrenia drugs
抗狂躁症药物 antimanic drugs
抗抑郁药物 antidepressants
抗焦虑症药物 anxiolytics
8. 第十九章 镇痛药
9.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0. 补充 抗痛风药
心血管药理
1.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
临床应用
2.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1.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2.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心率失常药分类
Ⅰ类:Na+通道阻滞药
Ⅰa类 τrecovery 1 ~ 10s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 τrecovery 1s
利多卡因、苯妥英
Ⅰ c类 τrecovery 10s
普罗帕酮、氟卡尼
Ⅱ类:β受体拮抗药
阻断心脏β 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4 相除极速率,降低 0 相上升速率。
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APD药
K+ 通道阻滞药,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 和 ERP
胺碘酮
Ⅳ类:Ca2+通道阻滞药
抑制L- 型钙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性
维拉帕米
3.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3.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RAS药物
4.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
袢利尿药
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等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阿米洛利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5.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1.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2.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3.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6.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药
1. 心力衰竭的病生以及治疗心衰的药物分类
2. RAAS抑制药
3. 利尿药
4. β-NER blocker
5. 正性肌力药物
强心苷类
6. 扩血管药
7. 钙增敏药以及钙通道阻滞药
7.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药
他汀类
降LDL与TC
贝特类
降VLDL和TG
8. 第二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
β-NER blocker
钙通道阻滞剂
9.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抗凝血药
肝素(促AT-Ⅲ作用)
低剂量阿司匹林 (抑制COX酶从而抑制TXA2形成)
内脏药理
1.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平喘药
支气管扩张药
βR激动药
福莫特罗
茶碱
氨茶碱
MR blocker
异丙托溴铵
抗炎性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
倍氯米松
磷酸二酯酶-4 抑制剂
罗氟司特
抗过敏平喘药
膜稳定性
色甘酸钠
H1R blocker
酮替芬
抗白三烯药
扎鲁司特
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
外周性镇咳药
盐酸那可汀
祛痰药
痰液稀释药
氯化铵
粘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
2.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抗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
H+/K+—APTase抑制剂
奥美拉唑
M胆碱受体阻断药
哌仑西平
胃泌素阻断药
谷丙胺
粘膜保护药
抗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功能调节药
助消化药
止吐药
多潘立酮
增强胃肠动力药
泻药
酚酞,乳果糖
利胆药
3. 第三十三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4.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5.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 糖皮质激素
2. 盐皮质激素
3.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6.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 甲状腺激素
2. 抗甲状腺药
硫脲类
碘与碘化物
I-131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7.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1. 胰岛素
2. 其他降糖药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
常用: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应用于:Ⅱ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更贵更牛逼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化疗药理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四十章 β-内酰胺类药物
1. 青霉素
2. 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他啶
3. 其他
泰能,美平,特治星
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以及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50S亚基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50S亚基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 细胞壁
第四十二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第四十三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氯霉素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
磺胺类
甲硝唑
第四十五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真菌
全身抗真菌药
表浅
灰黄霉素
特比萘芬
皮肤
深层
唑类
咪唑类
酮康唑
三唑类
伊曲康唑
氟康唑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
外用型抗真菌药
克霉唑
抗病毒
抗HIV
齐多夫定
抗HBV
拉米夫定
抗HSV
阿昔洛韦
a —>一个音节,单纯
抗CMV
更昔洛韦
geng ->多个组合,巨细胞
第四十六章 抗结核药与抗麻风病药
抗结核药
一线用药
异烟肼(isoniazid, INH) /雷米封 rimifon
各种结核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黄金搭档: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单独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
周围神经炎
四肢抽麻
肝脏毒性
利福平 rifampicin
代谢产物脱乙酰基形成橘红色尿便
乙胺丁醇
用于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病人
副作用:球后视神经炎
链霉素
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
首个药
吡嗪酰胺
(辅助)
二线用药
新药
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麻风宁
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
疟疾 malaria
(第一大类)控制症状抗疟药
氯喹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效
控制病症首选
孕妇使用是安全的
奎宁
金鸡纳反应 (cinchonism)
青蒿素
复发率高
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至10%)
(第二大类)控制复发和传播抗疟药
伯氨喹 Primaquine
A 杀灭休眠子 →控制良性疟的复发 B 与氯喹合用 →根治良性疟 C 杀灭配子体 →阻断疟疾传播
(第三大类)病因预防抗疟药
乙胺嘧啶 Pyrimethamine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影响核酸合成 红细胞内期:抑制未成熟裂殖体 蚊体内:阻止发育,阻断传播
不考
其他寄生虫
抗阿米巴以及滴虫药
灭滴灵/甲硝唑
抗血吸虫病药
吡喹酮
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第四十八章 抗肿瘤药
生长比率 growth rate
增值细胞群/全部肿瘤细胞群
早期肿瘤,GF大,对药物敏感; 晚期肿瘤,GF小,对药物不敏感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A.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氟尿嘧啶 5-FU
巯嘌呤
羟基脲 HU
阿糖胞苷 【抑制DNA多聚酶】
可以用来筛神经元细胞,把小胶质、星形胶等全部干掉
B.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
氮芥
环磷酰胺(便宜),异环磷酰胺(贵)
顺铂,卡铂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喜树碱类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C. 干扰转录和阻止RNA合成
放线菌素D
多柔吡星
柔红霉素
D.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长春碱类
紫杉醇类
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伊马替尼:对付费城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江苏药厂可生产,江苏医保】
药理导论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ra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ramacokinetics
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
新药
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其研究分为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和上市后药物监测
药代动力学
代谢过程:ADME
Absorption 吸收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 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 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有些药物在被吸收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于首过消除。又 称首过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者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po
舌下给药 sl(sublingual)
可以极大程度避免首过消除
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 iv (intravenous injection)
肌内注射 im(intramuscular injection)
皮下注射 sc(subcutaneous injection)
动脉注射 ia(intra-arterial injection)
呼吸道吸入给药
局部用药
直肠给药 pr(per rectum)
直肠中下段毛细血管血液经过下痔静脉和中痔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而没有经过肝脏,上痔静脉会进入门脉系统,因此直肠给药有50%量可以绕过首过消除。
起效顺序:iv > inhal(吸入)> ip(腹腔注射)> im > sc > pr > 皮肤
Distribution 分布
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三个体内屏障
BBB
PB placental barrier 胎盘屏障
BEB blood-eye barrier 血眼屏障
Metabolism 代谢
药物吸收后再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又叫做“生物转化”
过程:ⅠⅡ相反应
Ⅰ相: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结合反应
药物代谢酶
CYP450(cytochrome P 450 monooxygenases)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
DH + NADPH + H+ + O2 ---> DOH + H2O + NADP+
选择性低
FMO flavin-containing monooeygenases 黄素单加氧酶系
水溶性药物代谢,如烟碱,氯氮平等,不被诱导或者抑制
EH epoxide hydrolases, FH 环氧化物水解酶系
结合酶系
脱氢酶系
Excretion 排泄
99%经尿液排出,其次经过胆汁从粪便排泄
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消除动力学
1级消除 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①、恒比消除;(即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随药物血浓度变化的)
②、t1/2 恒定;(随药物血浓度和用药剂量变化)
t1/2 = 0.693/Ke 【与浓度无关】
③、5 个 t1/2 后药物基本(97%)消除;
④、每隔 t1/2 定量给药,5 个 t1/2 后达稳定浓度 CSS。
0及消除 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药吃多了
①恒量消除
② t1/2 不固定——与初始给药浓度无关,药物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
③当血药浓度降低至转运饱和能力以下时,可再由零级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苯妥英钠、华法林、水杨酸钠及乙醇等。
重要参数
AUC
F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
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A:体内药物总量
D:用药剂量
分类
绝对生物利用度
因为静脉给药的利用度F=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
判定两种药物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 bioequivalence
*表观分布容积 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俺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液体容积
A:体内药物总量 C0:平衡时血浆药物浓度
例如70kg male, iv 地高辛 0.5mg, 血浆浓度0.78 ng/ml. 可以求出Vd = 641L >>70 x 60% = 42L,提示主要分布在血浆以外组织。
剂量设计和优化
多次给药和稳态血浆浓度
稳态血浆浓度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Css
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加,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态结构
4~5次给药,Peak concentration: Css.max; Trough concentration: Css.min
药效动力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兴奋和抑制
特异性和选择性
specificity : 对受体
selectivity: 对机体的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治疗效果
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P23
严重的难以恢复,成为药源性疾病 drug-induced disease,如大庆霉素引起的红斑狼疮等
副反应 side reaction
阿托品同时引起口干、心悸、便秘
毒性反应 toxic reation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次晨发力困倦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反跳反应 rebound reaction
长期使用可乐定,停药反跳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青霉素过敏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天生敏感,因为不是免疫反应,所以不用预先敏化过程
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Emax maximal effect = efficacy 效能
Potency 效价强度
引起等效反应(50% effect)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MEC minimal effective dose/concentration 最小有效剂量
浓度
EC50% 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
剂量
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半数有效量
越小越好
LD50 median lethal dose 半数致死量
越大越好
相对比
治疗指数 TI therapeutic index
越大越好
安全系数 Margin of safety
MS =
安全区间 ED95~LD5
药物与受体学说
KD
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意义是当 50%的受体与药物结合时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数学本质上是药物-受体结合反应的化学反应常数
括抗参数 pA2
表示竞争性括抗剂的作用强度,其含义为当激动剂与括抗剂合用时,若 2 倍浓度激动剂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括抗剂时激动剂所产生的效应,则所加入括抗剂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 值为 PA2 。PA2 越大,括抗作用越强
数学本质上是拮抗剂的p解离常数倒数
内在活性 α: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剂 agonist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刺激受体产生效应。分为完全激动剂、部分激动剂。
括抗剂 antagonist
能与受体结合, 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分为竞争性括抗剂、非竞争性括抗剂
影响药效因素
安慰剂 placebo
耐受性 tolerance: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 drug resistance: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抗药性)
依赖性 dependence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symptoms / syndrome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 传出神经分类
二、 传出神经递质和受体
A. 递质 transmitter
Ach
NA/NE
NA: noradrenaline NE: norepinephrine
NA通过摄取和降解两种方式灭活,uptake是主要方式。 其中uptake-1是神经摄取,是一种主动转运机制,摄取回神经细胞后储存再用; uptake-2尽管容量大,但亲和力低,并且不存储,直接被COMT(细胞内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和MAO灭活【代谢型摄取】
释放步骤:动员,摆渡,着位,融合,释放
B. 受体 receptor
AchR
Muscarine AchR
M1R
胃壁细胞、中枢
M2R
心脏
M3R
平滑肌和腺体
M4R
M5R
Nicotine AchR
NN
神经肌肉接头
NM
神经节; 中枢
NR
α
α1
α1A α1B α1C
皮肤, 粘膜,内脏血管以及虹膜辐射肌等处兴奋时血管收缩,瞳孔扩大
α2
突触前膜(负反馈);
后膜(血管平滑肌收缩)
β
β1
心脏, 肾小球球旁细胞
β2
支气管, 骨骼肌血管, 冠脉舒张
β3
脂肪细胞分解
三、 传出神经生理功能
四、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i. 作用性质分类
拟似药
拮抗药
ii. 对受体的选择性
激动药
阻断药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 M、N受体激动药
Ach
研究工具药
没有临床价值
二、 M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匹鲁卡品)
作用机制
1. 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虹膜环状肌(括约肌)收缩→缩瞳→前房角间隙变大→房水易入血循环→眼压↓
瞳孔括约肌MR(+)收缩 → 瞳孔缩小 瞳孔开大肌aR收缩 → 瞳孔扩大 
瞳孔缩小→虹膜向中心伸出→前房角间隙变宽→促进房水回流入巩膜静脉窦→眼内压降低
睫状肌(环状)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变凸→屈光度↑→调节痉挛(远视不清)
2. 腺体:促进汗腺、涎腺、泪腺、胃肠道腺体和呼吸道黏液腺的分泌
3. 兴奋平滑肌:胃肠道、胆道、膀胱、呼吸道、子宫等平滑肌兴奋
4.心血管:抑制(小剂量,i.v.)
临床应用
1. 青光眼、虹膜炎 2. 国外尚有口服制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口干(口腔黏膜干燥症)
不良反应:过量吸收中毒(M眼内眦流入)
三、 N受体激动药
烟碱,尼古丁
激动Mφ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 胆碱酯酶
二、 抗胆碱酯酶药
作用
1||| M样作用
兴奋:眼, 支气管,胃肠平滑肌, 腺体
抑制:心脏,血管
神经节兴奋(BP↑),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
2||| CNS作用
先兴奋后抑制
分类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这种药有稍许激动MR的作用
作用
1. 眼:瞳孔缩小房水回流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
毒扁豆碱/依色林
2.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骨骼肌,治疗重症肌无力
新斯的明,依酚氯铵(诊断药)
3. 胃肠道:蠕动↑,胃酸分泌↑; 膀胱收缩↑ ——治疗肠胀气和尿潴留
吡斯的明
4. 心血管:抑制作用
治疗学无意义
5. 腺体(泪汗唾液、消化道、支气管腺体) 分泌增加
治疗学无意义
6. CNS:中枢ACh↑
他克林,多奈哌齐
治疗Alzheimer’s Disease
代表药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不易通过BBB无明显CNS作用
不易通过角膜无眼局部作用
应用
治疗重症肌无力
解救筒箭毒碱(抑制AChE)中毒
禁忌症 contraindication
机械性肠梗阻、尿道梗阻、支气管哮喘等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依酚氯铵(edrophonium chloride)
诊断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 physostigimine
可进入CNS副作用多
无直接兴奋受体作用
局部用于青光眼治疗
睫状肌持续收缩致头痛
防止吸收中毒,大剂量致呼吸麻痹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农药,毒气
解毒剂(AChE复活药)
反复给阿托品+解磷定
阿托品化
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口干、瞳孔较中毒时扩大、心率增快、腺体分泌减少、肺部罗音消失(扩瞳唇干舌燥面转红,心率增快罗音失,到此用药减或停)
碘解磷定 派姆
氯解磷定 PAM-Cl
少数作为缩瞳药治疗青光眼
三、 主题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 阿托品及其类似生物碱
阿托品 atropine
作用机制
竞争性阻断MR,大剂量阻断NNR;
特点【依次出现】
腺体分泌↓→ 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 →平滑肌舒张→ 心率↑→ 中枢症状
作用
1. 抑制腺体分泌
2. 眼睛
扩瞳
升高眼内压
调节麻痹
跟毛果芸香碱相反
3. 松弛内脏平滑肌
4. 对心脏的作用
心率:
小剂量(0.4-0.6mg): 减慢【对突触前受体激动效果更强】 大剂量(1-2mg):加快, (-)窦房结M2R 【阻断迷走神经作用为主】
房室传导:加快
5. 血管和血压
治疗量:无明显变化
大剂量:血管扩张→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6. 对CNS的作用
治疗量:对CNS影响不大
较大剂量(1-2mg):兴奋延髓和大脑
中毒剂量(5-10mg):激动、谵妄、幻觉
继续加大剂量(>10mg) :由兴奋转向抑制
昏迷和呼吸麻痹,最后死于循环呼吸衰竭
不良反应
副作用
口干,皮肤潮红(阿托品热),扩瞳,视近模糊,心悸
使用过量
呼吸加深加快,高热,谵妄,惊厥等;
严重中毒
中枢抑制,昏迷和呼吸麻痹等;
中毒解救
洗胃,导泻,促进药物排出
药物:毒扁豆碱:1-4mg(小儿0.5mg),缓慢静滴。迅速对抗阿托品中毒症状(包括中枢中毒症状),反复给药; 缓!!
中枢兴奋时,地西泮,缓慢静滴,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中枢抑制; 缓!!
人工呼吸 物理降温(儿童更重要)
禁忌症
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
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解除血管痉挛作用较强
感染中毒性休克
胃肠痉挛
东莨菪碱 scopolamine
较强CNS抑制作用, 但兴奋呼吸中枢; 小剂量镇静 较大剂量催眠
较强腺体抑制作用
晕动病
二、 颠茄生物碱的合成、半合成代用品
合成扩瞳药
合成解痉药
季胺类解痉药
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叔胺类解痉药
三、 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
哌仑西平、替仑西平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神经节阻断药
骨骼肌松弛药
除极化型肌松药
琥珀胆碱/司可林
毒扁豆碱为什么会加重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
抑制假性胆碱酯酶的活性,加强和延长琥珀胆碱的作用。
因为这样琥珀胆碱的水解下降,作用时间上升
1) 用药后常见短暂的肌束颤动; 2) 连续用药产生快速耐受性; 3) 抗胆碱酯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增强; 4) 治疗量不阻断神经节,相反兴奋神经节;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筒箭毒碱
1)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M受体,阻断Ach对NM受体的激动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2)本类药代谢不受胆碱酯酶的影响;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可对抗其肌松作用;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 构效关系以及分类
α-Adrenoceptor agonists
NE
β-Adrenoceptor agonists
ISO
α,β-Adrenoceptor agonists
Epi
二、 α受体激动药
Noradrenaline / Norepinephrine
BBB × 神经末梢(MAO) 其他组织(COMT)
药理作用
非选择性激动α1 α2,对心脏β1作用(弱)
(1)血管:α1,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α2,抑制NE释放
(2)心脏: β1 反射性心率↓
(3)血压
小剂量→SBP↑,DBP不明显,脉压↑
大剂量→SBP↑,DBP↑
(4)代谢 小剂量影响弱,大剂量升高血糖
临床应用
(1)休克
限于神经性休克、嗜铬细胞,瘤切除或药物中毒时的低血压,加重微循环障碍
(2)上消化道出血
冰盐水稀释后口服
不良反应
(1)局部缺血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3)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衰等禁用
间羟胺(阿拉明)
NA代用品
去氧肾上腺素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 眼底检查(快速短效扩瞳药)
可乐定 clonidine
激动中枢α2 受体
就是突触前受体
抑制交感中枢的传出冲动
外周突触前膜α2 受体,负反馈
主要用于高血压
三、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非选择性激动β1R和β2R,对α1R作用(弱)
(1)心脏:β1, 强大的激动→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
与肾上腺素比, ↑心率和传导明显,耗氧量↑
治疗房室阻滞、心脏骤停
(2)血管和血压:血管舒张(骨骼肌β2)
心脏兴奋、外周血管舒张→SBP↑,DBP↓→冠脉流量↑
(3)支气管平滑肌
β2, 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过敏物质(如组胺等)的释放,支气管粘膜血管无作用,不能解除黏膜水肿
防治支气管哮喘
(久用耐药性)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心悸、头昏, 大剂量导致心律失常。
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甲亢等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治疗心梗并发心衰
沙丁胺醇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治疗支气管哮喘
四、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心脏: 激动心脏β1和β1受体
2.血管 : α, β2激动
3. 血压 SBP↑,DBP不变或者↓
也就是说脉压增大
肾上腺素双向反应是α受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快、强、弱,β受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慢、弱、长,给药后先激动皮肤和黏膜血管的α受体,α受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快、强、弱,β受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慢、弱、长,给药后先激动皮肤和黏膜血管的α受体,血压升高,随后α受体效应减弱消失,β受体仍表现出激动兴奋效应,大量骨骼肌、内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故单次给药后血压呈先升后降的双向效应,β受体仍表现出激动兴奋效应,大量骨骼肌、内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故单次给药后血压呈先升后降的双向效应。
4.平滑肌 β2激动
应用:过敏性疾病,首选
5. 增强代谢
6.中枢神经系统
不通过BBB,治疗量无中枢影响
大剂量兴奋(side effect):激动、惊厥等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 心悸,心律失常,烦躁
2. 血压升高
3. 禁忌证: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
多巴胺 dopamine
麻黄碱
性质稳定,可口服、通过BBB
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
内在拟交感活性 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 (ISA):有些β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β受体外,也具有部分激动受体的作用,如吲哚/醋丁洛尔。
新三联(抢救心脏骤停)
肾上腺素,阿托品 1mg + 利多卡因100mg
利多卡因的作用是纠正心律失常(例如房室传导阻滞)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 α受体阻断药
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短效:酚妥拉明,妥拉唑啉
1. 血管 (αR) : 扩张→外周阻力↓→BP↓
血管痉挛性疾病; NE外漏
2. 心脏兴奋 :收缩力↑HR↑CO↑
①BP ↓→反射性兴奋交感N
②阻断α2R → ↑NE释放→ ↑b1R
3.休克(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合用NE
4.心衰
5.嗜铬细胞瘤诊治
长效:酚苄明
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prazosin)
抗高血压药
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育亨宾(yohimbine)
研究工具药
二、 β受体阻断药
分类
1A类 无内在活性β1和β2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1B类 有内在活性β1和β2受体阻断药
吲哚洛尔
2A类 无内在活性β1受体阻断药
阿替洛尔
2B类 有内在活性β1受体阻断药
醋丁洛尔
3类 α和β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
药理作用
1. 阻断β受体
心脏抑制 β1R
血管收缩 和外周阻力 β2R (骨骼肌血管)
支气管痉挛 β2R
代谢:拮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 β2R
肾素↓ 肾小球球旁细胞 β1R
房水生成 睫状肌 βR
抑制脂肪分解 β1R β3R
2. 内在拟交感活性 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 ISA
有些β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β受体外,也具有部分激动受体的作用,如吲哚/醋丁洛尔。
3. 膜稳定作用
局麻和奎尼丁样作用
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所致
治疗量不产生,需临床治疗剂量的几十倍才产生
非心律失常治疗机制
临床应用
1. 心律失常
2. 心绞痛和心梗
3. 高血压
4. 充血性心衰
5. 甲亢
beta受体阻断药不仅能对抗体内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也可以抑制T4转变为有活性的T3.
6. 青光眼
主要是能减少房水的生成。0.1-0.5%的本品作用与1-4%的毛果芸香碱溶液相似,但无缩瞳和调节痉挛等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被吸收后出现副作用常见于易感的患者如哮喘或心功能不全。
副作用
长期应用beta受体阻断药时如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病情加重,如血压上升,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甚至产生机型心梗或猝死,这种现象即为停药反跳,其机制与受体的上调有关。因此在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停药。
1. βR阻断引起的不良反应
(1) 窦缓停搏, 传导阻滞, 心脏停博
(2)诱发支气管哮喘
(3)低血糖
(4)外周血管痉挛(雷诺病, 间歇跛行)
2.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3. 停药反跳(rebound)
三、 α,β受体阻断药
1. 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
2. 阻断:β > α
3. 主要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拉贝罗尔),心绞痛等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ACh, Acetylcholine
功能
觉醒:脑干上行激动系统
学习记忆:海马与基底核的Ach:下降得阿尔兹海默症
运动调节
纹状体Ach/DA ↑:帕金森 纹状体Ach/DA ↓:舞蹈症
黑质-纹状体
Ach: NM接头
DA:锥体外系中枢协调
GABA
抑制性神经递质
相关药物
吸入麻醉药(乙醚,异氟烷)
镇静催眠药(地西泮)
抗惊厥抗癫痫药(苯巴比妥)
Glu, Glutamate
NMDA
AMPA
DA
受体分类
D1-like R: D1 R, D5 R
D2-like R: D2R, D3R, D4R
四个通路
黑质-纹状体
锥体外系
中脑-边缘系统
情绪
中脑-皮层
认知,思想,推理
D4R inhibitor: 氯氮平
结节-漏斗
垂体激素分泌
5-HT, 5-Hydroxytryptamine
5-HT的储存,释放和灭活儿茶酚胺递质相似
神经肽和其他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专有名词
MAC 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在常压下,能使50%患者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全麻药的浓度称为最小肺泡浓度
血/气分布系数
全麻药在血中的溶解度通常用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体中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表示.越大,则溶解度大,溶解量大,诱导麻醉时间长。
分离麻醉 dissociative anesthesia
使用麻药之后,引起意识模糊,短暂性记忆缺失以及满意的镇痛效应,但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常有梦幻,肌张力增加,血压上升,此状态即为分离麻醉。
说的就是氯胺酮这种药
作用机制:增加GABA的Cl-通道开放、
乙醚
氟烷
氧化亚氮(笑气)
静脉麻醉药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硫喷妥钠
超短效巴比妥类药物
特 点 起效极快,无兴奋期,维持时间短
适应征 诱导麻醉/基础麻醉/脓肿切开引流,骨折脱臼的闭合复位等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小手术
缺 点
镇痛、肌肉松弛差
诱发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
抑制呼吸(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氯胺酮
机 制 兴奋性递质NMDA受体阻断剂,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传导,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
特 点 诱导迅速,体表镇痛明显,内脏镇痛差,兴奋心血管(升压)
丙泊酚/普洛福
特 点
起效快,作用t短
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镇痛弱
循环抑制(降压)
呼吸抑制
适 应 征
门诊短小手术(胃镜,流产);
全麻诱导;或镇静催眠辅助用药。
优点
使用方便
不刺激呼吸道
无燃烧爆炸危险
不污染手术室空气
起效快
缺点
麻醉不完善,无肌松
消除问题,多有蓄积
全麻分期不明显
复合麻醉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定义(local anaesthetics)
一类以适当浓度作用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是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机制:抑制Na+内流
也就是说和Na+阻滞药作用相同,所以像利多卡因也用于心律失常(或者造成心律失常)
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
毒性反应
CNS:先兴奋后抑制:考虑地西泮
CVS:心肌细胞膜稳定->心脏抑制
变态反应:少见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代 巴比妥类
代表药物
水合氯醛
现在还用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
硫喷妥钠
用于静脉麻醉
机理:与GABAa受体巴比妥受点结合,增加CI-通道开放时间,促进GABA与GABAaR结合
第二代: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 diazepam
机理:与GABAa受体BZ受点结合,增加CI-通道开放频率
安全范围大,中毒时用氯马西尼解救
后劲大(后遗效应)
新一代非BZ
唑吡坦(思诺思)
作用于NREMS第二期,延长或不影响SWS
中毒用氯马西尼解救
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如乙醇)合用会引发严重的呼吸抑制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癫痫及临床分类
Epilepsy 癫痫
由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点,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突然发作,突然停止
分类
抗癫痫药
大发作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小发作 乙琥胺
大发作+小发作 丙戊酸钠
单纯局限性发作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复杂局限发作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癫痫持续状态 地西泮 i.v.
抗惊厥药
MgSO4
口服利胆
外用消炎
注射抗惊厥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Parkinson's disease
定义:又称震颤麻痹,表现为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CNS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静止震颤 肌肉强直 运动迟缓 共济失调
病因:多巴胺学说(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氧自由基学说
治疗药物
提高DA能神经功能
补充DA前体: 左旋多巴 (levodopa)
DA 无法通过DA且直接给DA等于给Epi
口服后少量进入CNS,大量被AADC【氨基酸脱羧酶】脱羧成DA造成不良反应,应该同时使用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苄丝肼
应用
帕金森病
肝性脑病
副作用
胃肠道:刺激延髓D2R
多潘立酮
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运动过多
开关现象
精神障碍
使用氯氮平
COMT抑制药
硝替卡朋/恩他卡朋/托卡朋
托卡朋能同时抑制中枢和外周COMT,延长L-DOPA半衰期,用于重症患者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后
MAO-B抑制药
司来吉兰 selegiline
抑制黑质-纹状体超 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形成增加DA
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利缓解症状,延长患者寿命,减少甚至消除“开-关”现象。
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
降低中枢胆碱能功能
中枢M受体阻断药
苯海索(安坦)
AD
胆碱能学说
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药
他 克 林
最有效 严重肝毒性
石杉碱甲
M受体激动药
占诺美林 Sabcomedine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分裂症药
精神分裂症的机理:中枢DA系统功能亢进
治疗原则
阻断中脑-边缘/皮层系统DA受体
阻断5-HT受体: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分类
吩噻嗪类:氯丙嗪(急性)*/奋乃静(急慢性)*
1234
抑制2个中枢
呕吐中枢
体温中枢
作用3个受体
DA D2R
NA/N αR
Ach MR
阻断4个D2样通路
中脑-边缘系统 中脑-大脑皮层
思维情感
治疗作用
黑质-纹状体
锥体外系
副作用
结节-漏斗
内分泌
副作用
与巴比妥类催眠药安定作用的区别
(1) 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
(2) 安静时易入睡易唤醒
(3) 醒后神态清楚又易入睡
药理作用
安定作用——抗精神病
镇吐作用
小剂量阻断延髓化学感受器
高级来那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对前庭刺激性呕吐无效(晕动病)
顽固性呃逆有效
调节体温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降低发热机体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
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成“正比”
高温环境-体温↑
植物神经系统
阻断αR:BP↓
阻断MR: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内分泌系统
催乳素释放↑
促性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药动学
脑内分布为血浆10倍
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药首选药
I型精神分裂症急性患者 疗效好/不根治
II型 无效或加重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杜冷丁, 异丙嗪)
不良反应
常见
CNS抑制:嗜睡、淡漠和无力,精神异常
M-R阻断: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升高眼压
α-R阻断:直立性低血压
锥体外系反应
内分泌系统反应
过敏反应
致惊厥和癫痫
精神异常
硫杂蒽类:氯普噻吨
禁用于躁狂症
用于抑郁症或伴焦虑的抑郁症(小剂量
丁酰苯类:氟哌利多
与芬太尼合用——神经安定镇痛术
匹莫齐特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急慢性)*
精神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氯氮平: 5-HT2A/D4 R 对D2 R 无作用
苯二氮卓类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利培酮 : 5-HT>D2 R
一线药
没有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抑制N末梢NE和DA释放, 增加其灭活,↓NE和DA
对正常人无影响,对躁狂病人疗效显著
和氯丙嗪有协同作用
对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也有效
安全范围小,治疗指数低
抑郁症
分类和机制
抑郁型: 单相型。
躁狂-抑郁型: 为双极情感性疾病,通常躁狂相和抑郁相集于一身,交替出现。
机制: 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
躁狂症是脑内单胺(主要指5-HT , NA)增多或活性过高,抑郁症则是相反。
药理机制:增加NE,5-HT
分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5-HT再摄取) 丙咪嗪/米帕明
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突触间隙5-HT和NE的浓度↑,同时具有抗MR,α1R, H1R作用
药理作用
CNS:正常人(安静、嗜睡等),但振奋抑郁者精神
自主神经系统: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尿储留(M阻断)
心血管系统:低血压,心律失常(NA↑奎尼丁样抑制)
临床应用:各种抑郁症
不良反应
MR和α1R阻断后表现
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
NE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
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丁(百忧解)
其他抗抑郁症药 曲唑酮
第十九章 镇痛药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
1. 内源性阿片肽 (endogenous opioid ligand)
脑啡肽、b-内啡肽、强啡肽A和B、内吗啡肽I和II
2. 阿片受体 (opioid receptor)
μ δ κ σ 4型受体
吗啡药理效应主要由μR介导
镇痛药作用与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有关
3. 受体分布
疼痛传入
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情绪和精神活动
边缘系统,蓝斑核
缩瞳
中脑盖前核
镇咳,呼吸抑制,胃肠活动
孤束核等
4. 镇痛作用机制
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是模拟内源性阿片肽作用
5. 镇痛药 analgesics
阿片类镇痛药(吗啡)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Opioid analgesics
具有成瘾性
① 阿片(opium)
存在首关消除,利用度低
可待因
镇咳作用,镇痛弱
哌替啶
杜冷丁,激动μ-阿片受体
人工冬眠: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美沙酮
激动μ受体,用于戒毒
芬太尼
激动μ受体,强效短时程
药理作用
作用于CNS
镇痛作用
镇静、致欣快作用
还能引起欣快症 euphoria
抑制呼吸
镇咳
缩瞳
下调体温调定点,但剂量过大会升温;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引起恶心呕吐
抑制GnRH和CRH,从而抑制ACTH
作用于平滑肌
减慢胃蠕动
治疗胆道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但会引起尿潴留
降低子宫张力、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由卧位转换为直立时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促进组胺释放】
模拟缺血性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抑制呼吸时体内CO2蓄积,引起脑血管扩张和阻力下降,导致脑血流增加和颅内压增高
免疫系统
抑制免疫系统
临床应用
疼痛
不能用于不明性痛
心源性哮喘
对于左心衰突发性肺水肿所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腹泻
副作用
Therapeutic dose
恶心、呕吐、便秘、胆绞痛 眩晕、嗜睡、呼吸抑制 直立性低血压 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耐受性(Tolerance),依赖性(Dependence)
Acute toxicity
处理: 洗胃(iv,po) 人工呼吸,给氧,纳洛酮
因为对抗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并且能够突破胎盘屏障,禁止分娩之痛和哺乳期止痛
主题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作用机理
抑制前列腺素PG prostaglandin合成
细胞膜磷脂--PLA2-->花生四烯酸 AA--COX-->PG
分类
COX-1
固有的
保护胃肠(PGE 2)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 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E)
COX-2
需经诱导
妊娠,PG 生成增加
生成PG 及其他
作用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解热作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COX-1促进PG对于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因而抑制COX-1会造成胃肠道紊乱
皮肤反应
肾损伤
肝损伤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反应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
作用
解热镇痛抗风湿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药:大剂量阿司匹林
急性风湿热首选
影响血小板功能
低浓度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COX,减小血栓素TXA2生成,从而影响聚集和抗血酸形成
高浓度会抑制PG,而PG拮抗TXA2,因而此时TXA2反而促进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加重出血倾向
水杨酸反应
用量过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和视力、听力减退,成为水杨酸反应
过敏反应
瑞夷综合征
对肾脏的影响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酸
吲哚类
吲哚美辛
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选择性环氧型酶-2抑制药
虽然可以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可能带来心血管系统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
补充 抗痛风药
痛风
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
饮食治疗
一限三低
一限:限制高嘌呤食物(内脏、肉汁、鱼虾、豆制品)
三低:减少饮食总量,减少高脂饮食,降低蛋白摄入
两多一不准
二多: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一不准:不准饮酒
推荐饮食(含嘌呤量低的食物)
蛋类、乳类、面食、大小米、蔬菜(除香菇紫菜豆制品)、水果
抗痛风药
急性:秋水仙碱
抑制白细胞进入关节药
慢性:别嘌呤,丙磺舒
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
增加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马隆
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
第二十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
我想起个事,在病生的IRI中(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中,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也可以用钙通道阻滞剂救治
离子通道概论
特征:选择性,门控性
VGC
LGC
MGC
分类
钠通道 sodium channels
阻滞剂:河豚毒素 TTX,芋螺毒素 μCTX
神经类
骨骼肌类
心肌类
钙通道 calcium channels
L型尤为重要
胞外钙离子浓度是胞内10E4倍
钾通道 potassium channels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Ikr,Iks, Ito, If等;
钙依赖性钾通道:BKCa,IKCa,SKCa等;
内向整流钾通道:KATP,KAch,IK1等;
氯通道 chloride channels
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
苯二氮卓
巴比妥酸盐
重点: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钙通道阻滞药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是一类能阻滞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
分类
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药
Ⅰ 苯烷胺类 维拉帕米
Ⅱ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
Ⅲ 地尔硫䓬类 地尔硫䓬
非选择性的钙离子通道阻滞药
Ⅳ 氟桂利嗪类 氟桂利嗪
Ⅴ 普尼拉明类 普尼拉明
Ⅵ 其他类 冠心宁
阻滞方式
药物与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及亲和性与通道所处状态和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
1. 维拉帕米、地尔硫䓬与激活态通道结合,↓通道开放的频率
2. 硝苯地平与失活态通道结合,延长通道恢复所需时间
临床应用
1. 扩张血管
抗高血压的一线药【轻度和中度】
2. 降低传导性与自律性
心律失常(不用Nif类,nifedipine)
室上型心动过速、房颤、房扑
机制:降低自律性与传导速度
3. 降低收缩心与自律性
心绞痛 (各型)
机制
1、心肌收缩力↓,HR ↓
2、舒张血管→后、前负荷↓
3、舒张冠脉
4、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4. 抗粥样硬化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减少钙内流,↓Ca2+超载对动脉壁的损伤
↓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合成,增加血管壁的顺应性。
↓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
↓细胞内胆固醇
5. IRI引起的钙超载救治
不良反应
1. 头痛,眩晕,心悸,踝肿等
2. 心肌收缩力↓
3. 窦性心动过缓
4. 房室传导阻滞
5. 低血压
第二十二章 抗心率失常药 arrhythmia
一、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心律失常分类
冲动发放的频率:快速型,缓慢型
冲动起源:室型,室上型
心脏生理相关术语
APD:动作电位时程
ERP: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自律性:4相
传导性:0相
兴奋性: ERP/APD
异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增高
4 相自动除极速度加快(儿茶酚胺↑)
静息电位降低K + ↓
后除极
在一个动作电位后所发生提前的除极化
早后除极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完全复极之前,常见于2 3 相
迟后除极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复极完全或接近完全时
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reentry)激动
二、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i. 减慢 4 相自动除极速率:β 受体拮抗药
ii. 提高动作电位阈值:Na+ 、 Ca 2+ 通道阻滞药
iii. 增加静息膜电位绝对值:腺苷、乙酰胆碱
iv. 延长 APD:K+ 通道阻滞药
减少后除极
① 减少早后除极
加速复极,减少正内向电流或增加外向电流
② 减少迟后除极
Na + 、 Ca 2+ 通道阻滞药
消除折返
① 改变传导性
Ca2+ 通道阻滞药、 β 受体拮抗药,使环路的传导性一致
② 延长ERP
Na+ K + Ca 2+ 通道阻滞药,使相邻细胞ERP 趋向均一
抗心率失常药分类
Ⅰ类:Na+通道阻滞药
Ⅰa类 τrecovery 1 ~ 10s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 τrecovery 1s
利多卡因、苯妥英
Ⅰ c类 τrecovery 10s
普罗帕酮、氟卡尼
Ⅱ类:β受体拮抗药
阻断心脏β 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4 相除极速率,降低 0 相上升速率。
普萘洛尔
Ⅲ类:延长APD药
K+ 通道阻滞药,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 和 ERP
胺碘酮
Ⅳ类:Ca2+通道阻滞药
抑制L- 型钙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性
维拉帕米
三、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Ⅰ类
奎宁酊 Quinidine (Ⅰa类)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治疗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
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用于预防和转复心律
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 Lidocaine (Ⅰ b类)
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Ⅰ c类)
Ⅱ类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降低窦房结、心房、蒲肯野纤维自律性,减少儿茶酚胺所导致的迟后除极发生,减缓房室结传导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Ⅲ类
胺碘酮
药理作用
1. 降低窦房结和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2. 减慢房室结、浦氏纤维的传导速度
3. 显著延长心房和浦氏纤维的APD 和ERP延长Q-T 间期和 QRS 波
4. 扩张血管,冠状A ,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
延长APD 的作用不依赖于心率的快慢无翻转使用依赖性
翻转使用依赖性 (reverse use-dependence)
心率快时,延长APD 作用不明显,而心率慢时,却使APD 明显延长该作用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Ⅳ 类
维拉帕米 verapamil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
利尿药的生理学基础
肾小球滤过作用
由于存在球管平衡的调节机制,因此用强心苷、氨茶碱等是原尿生成增多效果不大
管-球反馈是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自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的流量增加,致密斑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相应减少恢复至正常。相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就下降,致密斑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相应增加至正常水平。这种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球管平衡:定比重吸收
肾小管的重吸收
近曲小管
由于近曲小管对水有高度通透性,管腔Na浓度在整个近曲小管液保持恒定,用乙酰唑胺有效但效果很弱
髓袢
远曲小管
集合管
常用利尿药分类
袢利尿药
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等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阿米洛利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常用利尿药
A. 袢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药理作用
抑制Na+/K+—2CI-转运子的氯离子结合位点,抑制NaCl的重吸收,增加钙镁钾的排泄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调节全身血流动力学
体内过程
血浆蛋白结合率 95%
PCD有机酸分泌机制排泌或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
临床应用
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其他严重水肿,其他利尿药无效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钙血症
药物/食物中毒
不良反应
水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性碱血症
高尿酸血症
耳毒性
胃肠道反应
B. 噻嗪类利尿药 中效能利尿药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DCD:Na+—Cl-共转运子,减少钙离子排出
降压作用
血容量,扩张外周血管
抗利尿作用
机制不明确,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和口渴感
临床应用
水肿
高血压病
尿崩症
高尿钙伴有肾结石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血症、代谢性碱血症
高尿酸血症
高血糖、高血脂
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等
C. 保钾利尿药 低效能利尿药
醛固酮拮抗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
药理作用
作用弱而持久
竞争醛固酮受体,
抑制调控Na+、K+等的通道蛋白合成
抑制Na+重吸收(1-2%)
利尿同时使K+排出减少
临床应用
醛固酮有关的顽固性水肿,如肝硬化
灭活不了 门脉高压还会促进RAAS系统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高钾血症
常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以减轻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慎用
干扰性激素样作用
抗雄激素样作用
肾内皮细胞钠通道阻滞剂
氨苯蝶啶
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阻滞Na+通道,抑制Na+重吸收
利尿同时减少钾的排泄,作用弱
不良反应:高血钾,嗜睡
D. 碳酸酐酶抑制剂 低效能利尿药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房水生成减少,用于青光眼
碱化尿液,水肿伴有碱中毒
急性高山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急性高山病,也称为急性高原病,是人体在进入高原地区后,短期内因低氧环境引起的各种病理性反应。这种病症是高原地区常见的,经适应后逐渐消失。 急性高山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张口呼吸,轻度活动可使头痛减轻。 急性高山病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及体质等有关。经3~10天的适应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强
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E. 渗透性利尿药
20%甘露醇(脱水药)
临床应用
脑水肿
预防急性肾衰
青光眼急性发作
不良反应
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肺负担
禁用于心衰
其他类型利尿药
血管加压素V2R阻断药
重点利尿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利尿药
氢氯噻嗪
机制:降压机制: 初期:血容量↓ 心输出量↓ 后期:排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Ca2+↓
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等
机制:降压机制:抑制Ca2+内流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不良反应:反射性交感兴奋、RAAS激活 合用β受体阻断药(尼群地平+阿替洛尔)
钙通道开放药物
米诺地尔 吡那地尔 尼可地尔
药理作用
钙通道阻滞药,舒血管
副作用
水钠潴留、放射性的心动过速
与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
交感神经抑制药
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等
机制:兴奋α2受体
药理作用: 抑制中枢交感神经活性→降压作用 抑制胃肠分泌和运动,镇静作用
不良反应:口干嗜睡、停药反应
神经节阻断药
樟磺咪芬等
NA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利血平等
肾上腺素受体(α1-R)阻断药
哌唑嗪 prazosin
首剂现象:首次应用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病人会晕倒。我们需要告诉病人可以通过睡前服药或者是好片药休息一会
βR阻断药
萘洛尔 阿替洛尔 普萘洛尔等
降压机制: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分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药
angiotensin-convertion enzyme
卡托普利
机制:作用于肺,抑制Ang Ⅰ向Ang Ⅱ转化,从而降低交感活性、 抑制醛固酮、ADHD分泌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AT1阻断药
氯沙坦等
机制:选择性阻断AT1受体;逆转肥大的心室细胞
肾素抑制药
阿利吉仑
血管扩张药
肼屈嗪 hydralazine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前列环素合成药
沙克太宁(cicletanine)
肾素抑制剂
阿利吉伦, 雷米克林,依那克林
5-HT2A受体阻断剂
酮色林 (ketanserin)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药
一、 心力衰竭的病生以及治疗心衰的药物分类
(1) 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2.RAAS激活
3.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增多
4.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肾上腺髓质素增高
(2) HF时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
(3) HF时心肌β1受体信号通路变化
β1↓,敏感性下降
(4)
(5) 临床处理:新四联
二、 RAAS抑制药
(1)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2) AT1拮抗药(ARB)
氯沙坦(Losartan) 、缬沙坦(Valsartan)
(3) 抗醛固酮药
螺内酯(sipronolacton)、依普利酮(Eplerenone )
降低HF的病死率 与ACE抑制药合用(低剂量)
三、 利尿药
机制: 水钠潴留↓→血容量↓→前负荷↓ 缓解水肿症状,减轻心脏负担
轻度/中度:口服噻嗪类或袢利尿药(加保钾利尿药) 重度:呋塞米iv
四、 β-NER blocker
美托洛尔(Metoprolol)、卡维地洛( carvedilol )、奈必洛尔(nebivolol)
作用机制
1. 抑制交感神经而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肌毒性
2. 上调β受体数量;
3. 抑制RAAS;
4. 抗心律失常
注意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长期应用:心功能改善平均奏效时间3-6月
五、 正性肌力药物
一、 强心苷类
来源:夹竹桃,洋地黄
机制
1. 对心脏的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加强心肌收缩性
2. 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抑制RAAS,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活性
3. 利尿作用
心输出量↑→肾血流↑→利尿; 抑制肾小管Na+/K+-ATPase,减少对Na+再吸收↑→直接利尿
4. 收缩血管
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室上型阵发性心动过速
容易发生中毒的原因:安全范围窄,中毒症状与慢性心衰不容易区别
二、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儿茶酚胺类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六、 扩血管药
扩张小动脉药(降低后负荷)
肼屈嗪
扩张小静脉(降低前负荷)
硝酸异山梨酯
两个都扩张
七、 钙增敏药以及钙通道阻滞药
钙增敏药
匹莫苯(Pimobendan),左西孟旦(levosimendan)
机制
1.增加细胞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来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2.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扩血管【安全性不如儿茶酚胺与PDE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适用继发于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舒张功能障碍的CHF
不宜使用:心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左室功能低下,有严重收缩功能障碍患者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ATH
分型
缩写
Ch cholesterol 胆固醇
TC total cholesterol 总胆固醇
Apo apoprotein 载脂蛋白
apo
VLDL,LDL,HDL
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酯
调血脂药
降低TC和LDL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包括血脂康)
药物(Statins)
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mechanism
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活性
药理作用
调血脂作用
抑制HMG-CoA还原酶: ↓TC
代偿性增加LDL受体数量及活性:↓LDL-C
非调脂作用
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2、抗氧化作用
3、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分泌功能
4、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VSMCs凋亡
5、减少泡沫细胞形成,使AS斑块稳定
6、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
肾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1. 高脂蛋白血症:
Ⅱa型、Ⅱb和Ⅲ型
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致高Ch血症
2. 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
3. 肾病综合征
调血脂及↓肾小球膜细胞增殖,延缓肾动脉硬化
4. 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5. 其他: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治疗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泻、食欲减退
2. 精神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失眠
3. 皮肤:皮疹、瘙痒、多形性红斑
4. 肌肉
肌痛、肌炎、关节炎、罕见横纹肌溶解
5. 肝脏
孕妇及有活动性肝病者禁用。有肝病史者慎用
胆固醇吸收剂
胆汁酸螯合剂
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药理作用
螯合肠内胆汁酸,阻断胆汁酸肝肠循环,↑肝中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TC、LDL-C。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TC和LDL-C升高为主的高胆固醇血症。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长期应用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及叶酸吸收
高氯性酸血症,高TG血症
胆固醇吸收抑制药
依折麦布
与肠上皮NPC1L1结合,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降低TG和VLDL
贝特类
代表药
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
药理作用
调血脂
↓TG、VLDL
↑HDL
较弱:↓TC、LDL-C
非调血脂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浆粘度,↑纤溶酶活性。
临床应用
TG/VLDL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肝损害;不与他汀合用
烟酸(一种VitB)
药理作用
1.↓肝脏合成TG、VLDL、LDL(↓脂肪细胞释出FFA,肝合成TG的原料不足)
2.↑HDL
3.↓TXA2、↑PGI2合成。
临床应用
广谱,除Ⅰ型外的高脂血症均有效
不良反应
面部潮红、瘙痒等;胃肠刺激;大剂量见血糖、血尿酸升高。
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
药理作用:
1.抗氧化:阻止ox-LDL形成
2.调血脂:TC↓,LDL-C↓;HDL-C↓不影响TG、VLDL。
3.抗AS作用: 阻止AS发展, 促消退
用于各型高Ch血症患者
多烯脂肪酸
取代花生四烯酸(AA),降低TG及VLDL-TG,升高LDL
不良反应:出血时间延长,免疫力下降
血脂平,心脉生
粘多糖与多糖类
肝素
抑制LDL与动脉壁结合
第二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基本概念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def: 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分类
劳累性心绞痛 angina of effoert, classic angina, atherosclerotic angina
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休息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
初发型心绞痛
恶化型心绞痛
自发型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at rest
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没有直接关系,多发于安静状态,不易被硝酸甘油缓解
卧位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诱发)
中间综合征
梗死后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 mixed pattern of angina
心急需氧量增加或者无明显增加是都可能发生
初发型、恶化型、自发型心绞痛
病理生理基础:冠状血管病变,尤其是ATH/AS
决定心肌耗氧量因素
心室壁张力
心率
心室收缩力
治疗策略
加供氧
减耗氧
常用抗心绞痛药物
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TG
药理机制
1. NTG->舒张血管->抗心绞痛
2. 松弛其他平滑肌:支气管、胆道、胃肠道、输尿管
3. 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抗心绞痛机制
心血管
应用
1. 各型心绞痛
制剂:舌下含片(防、治)
贴剂(夜间预防)
气雾剂(急救)
注射剂(重症)
2. 急性心肌梗死(低剂量)
3. 充血性心力衰竭
4. 胆绞痛
5. 氰化物中毒:氰化细胞色素 氧化酶(Fe3+) Hb(Fe3+)
不良反应
1. 继发于血管舒张
(1) 眼、脑血管舒张:眼内压和颅内压增大,青光眼和颅内高压禁用
(2) 体位性低血压和昏厥,头低卧位禁酒
(3) 反射性心率加快 (应与β-R blocker合用)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 耐受性
4. 停药反应 "Monday Death"
应该逐渐减量停药
β-NAR blocker
洛尔类药物
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普萘洛尔抗心绞痛机制
1. 阻断β1R→HR、心力↓→耗氧↓
2. 改善缺血区供血
3. 促进氧与Hb解离
钙通道阻滞药
地平类药物
硝苯地平
1. 心力,HR↓
2. 舒张血管后负荷 ,前负荷
3. 舒张冠脉
4. 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应用:各型心绞痛,尤其变异型
其他药物
尼可地尔(K+通道激活药)
硝酸异山梨酯
起效慢,作用弱但维持时间长,口服用于心绞痛的预防与心肌梗死后的心衰长期治疗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凝血过程的组成
血液凝固
内12外7+5,详细看 病生P83
抗凝血系统(这里主要是抗凝血酶-3介导的体液抗凝)
纤溶与抗纤溶系统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管收缩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抗凝血药
肝素 heparin
糖胺聚糖
静脉给药,不能通过胎盘
V>A,外抗凝
作用机制:形成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促进AT-Ⅲ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F Ⅹ和凝血酶
肝素的桥接作用
临床应用
1.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
不良反应
1.出血
监控、停药、硫酸鱼精蛋白(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
2.血小板减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
I型:肝素,轻;II型:PF4-肝素-IgG,严重(血栓)
豆香素类
华法林等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剂量与作用
低剂量:血小板 75 mg/d
中剂量:解热镇痛 1-2 g/d
大剂量:抗风湿 3-5 g/d
机理:抑制环加氧酶(COX-1/2, Cycloxygenase)
氯吡格雷
ADP受体(P2Y12)阻滞剂
血小板膜糖蛋白GPllb/llla受体阻断药: 非班类
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
链激酶
尿激酶 u-PA
t-PA tissue-plasminogen Activito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应用
不良反应:出血
1. 体内—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 体外—输血、体外循环、血透
其它止血药
主要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消化道出血
局部止血药: 海绵制剂、凝血酶
止血中草药: 三七、云南白药
促凝血药
Vit K
抗贫血药
EPO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重点
抗血栓药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低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机制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哮喘的相关知识 asthma
粘膜纤毛功能障碍
粘膜水肿肥厚,粘液分泌增多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平喘药
基本原则:个性化用药,及时停药
当患者在最低剂量的控制药物下仍能维持哮喘控制,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达 1 年时,可以考虑停用哮喘控制药物
一、 抗炎平喘药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s
药制剂
吸入制剂
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也就是说,不能缓解急性症状,不能治愈哮喘
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丁地去炎松)、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莫米松等
口服制剂
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静脉制剂
氢化考的松,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声嘶(口腔念珠菌感染)
二、 支气管扩张药 bronchodilators
A. β-AR激动药
气道平滑肌舒张->扩张气道
临床应用
非选择性βR激动药
1、机动β2,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 2、同时机动β1,会造成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麻黄碱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短效:沙丁胺醇(短效),特布他林 长效:福莫特罗、克伦特罗等
短期缓解哮喘症状,不宜长期规律使用,按需使用
长效药物用于慢性哮喘的维持治疗和预防发作,尤其是夜间发作。 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是中重度患者的首选药物
受体亲和力:β2-R >> β1-R。对α-R无效,因此没有心血管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症状较严重的发作:首选静脉给药
雾化吸入,注射等
B. 茶碱类 Theophylline
机制
作用强度低,起效慢
不良反应
治疗窗窄,胃肠道症状、中枢兴奋、急性中毒
C. 抗胆碱药
机制
阻断M受体→抑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神经传递→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
气雾吸入扩张气道的剂量仅为降低唾液分泌、升高心率剂量的1/100-1/500,不良反应少
起效较慢,吸入30-60min达峰值
哮喘治疗的辅助用药:β2耐受病人、老人
代表药物:异丙托溴铵 iparatropium bromide
三、 抗过敏平喘药
预防哮喘
1. 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2. H1受体阻断药
酮替芬
防治轻中度哮喘
不良反应:嗜睡、疲倦
3. 白三烯受体阻断药
扎鲁司特
防治轻中度哮喘,长期治疗和预防
新选择:奥马注单抗
镇咳药
中枢性
可待因 Codeine 甲基吗啡
适用于胸膜炎干咳伴胸痛者,及其它镇咳药无效的剧烈干咳
喷托维林(咳必清) 右美沙芬(妊娠3个月内禁用)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外周性
盐酸那可汀
机制:
抑制肺牵张反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兴奋呼吸中枢
特点
镇咳作用持续4小时,无成瘾性有时引起轻度嗜睡和头痛
祛痰药
一、 痰液稀释药
①恶心性祛痰药
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氯化铵、碘化钾
②刺激性祛痰药
刺激支气管分泌,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愈创木酚甘油醚
二、 黏痰溶解药
①黏痰溶解药
裂解黏痰中的二硫键、水解浓痰中的DNA,使粘蛋白裂解
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脱氧核糖核酸酶
②黏痰调节药
使黏液产生细胞分泌粘性低的分泌物
溴己新、氨溴索、溴凡克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药
这个酶常大量在免疫细胞上表达 该药有抑制炎症细胞活化、扩张气道平滑肌、缓解起到重塑的作用
罗氟司特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A. 抗酸药
碳酸钙、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 复方制剂如:胃舒平、三硅酸镁复方制剂
B. 抑制胃酸分泌药
(1) 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竞争性阻断胃壁细胞基底膜的H2受体(70%)
(2) H+/K+—ATPase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多拉唑等
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直接有效与H+-K+-ATP酶共价结合,作用持久 胃蛋白酶↓——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3) 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溴化丙胺太林、哌仑西平
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① 阻断胃壁细胞的M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② 阻断胃黏膜中ECL细胞的M受体,减少组胺释放
③ 阻断胃窦G细胞的M受体,抑制胃泌素分泌,间
接减少胃酸分泌
(4) 胃泌素阻断药
丙谷胺
竞争胃泌素受体——胃酸↓
促进胃黏膜粘液合成——增强黏液-HCO3-屏障保护作用
C. 胃黏膜保护药
代表药: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能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
D. 抗幽门螺旋杆菌药
二、 消化功能调节药
A. 助消化药
B. 止吐药
i. 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等
ii. M胆碱能受体阻断药:东莨菪碱等
iii. 多巴胺受体阻断药:氯丙嗪、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iv. 5-HT3受体阻断药:昂丹司琼、阿洛司琼等
C. 增强谓畅动力药
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5-HT4受体激动药:西沙比利等
促胃动素受体激动药:红霉素等
D. 泻药
阿片制剂:地芬诺酯等
保护肠粘膜:鞣酸蛋白等
吸附药物:药用炭、白陶土等。
渗透性泻药:硫酸镁、乳果糖、甘油、纤维素等
刺激性泻药:酚酞、比沙可啶、番泻叶等
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等
E. 利胆药
MgSO4
第三十三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一、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浓度不同效果不同,可以产生节律性宫缩,也可以强直收缩
缩宫素 / 催产素 oxytocin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平滑肌
作用性质与剂量有关
小剂量(2-5 U): 子宫节律性收缩
大剂量(5-10 U): 子宫强直性收缩
作用受性激素影响
孕激素: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孕早期)
雌激素: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孕晚期)
增加前列腺素
2、促进排乳
3、降压作用
大剂量,短暂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
4、抗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
1、胎儿宫内窒息或子宫破裂
2、过敏
3、大剂量时抗利尿作用
垂体后叶素
成分:缩宫素、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临床应用
1、尿崩症;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2、兴奋子宫(已被缩宫素替代)
不良反应:面色苍白、心悸等
禁忌症:冠心病等
麦角生物碱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
作用更强,所以更容易强直收缩,所以不利于催产引产
但压迫血管有止血作用,可以用于产后止血和子宫复原
2、收缩血管
用于偏头痛(+咖啡因)
3、抑制中枢
用于人工冬眠(+异丙嗪、哌替啶)
前列素类
对各期子宫都有收缩作用,特别是分娩前的子宫
引起子宫收缩的特性与生理性的阵痛相似
增强子宫体子宫底节律性收缩,同时使子宫颈松弛
用于足月/过期妊娠引产、终止早期或中期妊娠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禁忌症:哮喘、青光眼
二、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用于痛经和防止早产
硫酸镁
治疗子痫
口服导泻又利胆
外敷去肿又消炎
注射抑制中枢周
抑制中枢周,对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第一节 雌激素类及雌激素拮抗药
雌激素类药
天然雌激素
卵巢→雌二醇
孕妇尿→雌酮、雌三醇等
人工合成雌激素
炔雌醇、炔雌醚等
高效、长效
非甾体类药物
已烯雌酚
抗雌激素类药
雌激素受体拮抗药:氯米芬
阻断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诱发排卵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雷洛昔芬
特异性结合骨组织的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药:来曲唑
抑制芳香化酶→雌激素生成↓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及抗孕激素药
孕激素类药
天然孕激素
黄体酮(孕酮)
黄体(未孕及妊娠早期)
胎盘(妊娠4月~ 分娩)
人工合成孕激素
氯地孕酮、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炔诺酮、炔诺孕酮
药理作用
子宫
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向分泌期转变——为生殖作准备
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保胎
宫颈管粘液↓——减少精子进入
乳房
协同雌激素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为哺乳作准备
排卵
抑制排卵
代谢
竞争性对抗醛固酮——利尿
神经系统
升高体温;中枢抑制和催眠
抗孕激素类药
终止早期妊娠、避孕
孕酮受体阻断药:米非司酮
3β-羟甾脱氢酶抑制剂:曲洛司坦
第三节 雄激素和抗雄激素类
环丙孕酮: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第四节 避孕药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雌激素+孕激素
避孕机理
负反馈抑制排卵
抗着床:子宫内膜增殖↓
宫颈粘液↑:精子不易进入宫腔
输卵管摆动↓:受精卵难以在正确的时间到达子宫
二、抗着床避孕药
大剂量孕激素
避孕机理
使子宫内膜发生各种功能和形态变化,阻碍着床
三、其他避孕药
1、抗早孕药
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活性
2、男性避孕药
棉酚:抑制生精功能;停药恢复。有报道出现不可逆精子发生障碍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
糖原↑ 血糖↑诱发加重糖尿病
蛋白质代谢
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脂肪重分布
水盐代谢
潴钠、排钾、利尿、低钙
2、抗炎作用
利:对抗各种原因炎症
初期——减轻症状
后期——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
弊: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创伤恢复减慢
3、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免疫抑制
抗过敏
4、抗休克作用
超大剂量抗多种严重休克,尤其中毒性休克
5、允许作用
给其他激素产生作用创造条件。【允许作用】
6、其他作用
退热作用
血液与造血
中枢兴奋
骨骼
心血管系统
临床应用
1. 严重感染或炎症
严重急性感染
防止炎症后遗症
2. 免疫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 抗休克
感染中毒性休克
首选,使用前提:足量有效抗菌药
过敏性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
4. 血液病
5. 局部应用
6. 替代疗法
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不良反应
1. 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3) 消化系统并发症
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5) 骨质疏松, 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
6) 糖尿病
7) 青光眼
8) 对妊娠的影响
9) 神经系统:诱发精神病、癫痫(少)
2. 停药反应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特别是应激时)
2) 反跳现象
3) 糖皮质激素抵抗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去氧皮质酮
维持水、电解质代谢,氢化可的松的500倍
Na+、Cl-重吸收;K+ 、H+排出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米托坦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 Thyroid Hormone, TH
1. 范畴
1||| T4(甲状腺素) 【DIT+DIT】
2||| 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强 【DIT+MIT】
2. TH的合成与释放
3. 作用
1|||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2||| 促进代谢和产热
3||| 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性
4. 临床应用
hypothyroidism
simple goiter diffuse nontoxic goiter nodular goiter
抗甲状腺药 + T4 甲状腺癌术后 + T4 T3抑制实验
抗甲状腺药
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控制高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大剂量碘+硫脲类+普萘洛尔+糖皮质激素
1. 硫脲类
一、 作用机制
1. 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起效慢)
2. 抑制外周T4转化为T3
丙硫氧嘧啶
3. 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硫氧嘧啶,心肌、骨骼肌
4. 免疫抑制作用
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
二、 临床应用
1. 甲亢的内科治疗
2. 甲状腺手术前准备
使腺体功能恢复正常,减少甲状腺危象(术前两周合用大剂量碘)
3.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甲亢在病情没有被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一些应激的激发因素,使甲亢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状态,医学上叫做甲状腺危象
应首选大剂量丙硫氧嘧啶(合用大剂量碘)。
三、 不良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
2. 碘与碘化物
一、 剂量不同效果不同
小剂量能治疗甲状腺素不足,而大剂量具有抗甲状腺的作用
大剂量碘
1. 抑制TG水解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2. 拮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 (缩小腺体)
3. 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
二、 临床应用
小剂量:预防治疗单纯型甲状腺肿 早期好
大剂量
1. 甲亢的术前准备
术前两周使用,使腺体缩小变韧、血管减少,利于手术。
2.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使用大剂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合用硫脲类 (丙硫氧嘧啶)。
3. 放射性I-131
临床应用
1. 甲亢
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手术后复发及硫脲类无效或过敏者。作用缓慢,约1个月见效,3-4个月可恢复正常。
2. 测定甲状腺摄碘功能
4.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临床应用
1.适用于不适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及放射碘治疗的甲亢
2. 甲状腺危象时帮助渡过危险期
3. 甲状腺术前准备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胰岛素 insulin
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关系
糖尿病时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
Type Ⅰ diabetes
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抵抗+分泌不足
Type Ⅱ diabetes
糖尿病典型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1. 糖代谢:降血糖
葡萄糖氧化酵解↑ ,糖原合成与储存↑ ,糖原分解和异生↓
2. 脂肪代谢——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脂肪合成↑脂肪分解↓
3. 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分解↓
4. 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肾血流
5. 降低血钾,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
葡萄糖转运入细胞需要钾离子一同进入。 这也是为什么挂糖水打胰岛素也要打氯化钾的原因。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1. 1型糖尿病
2.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
4.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 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等
6. 细胞内缺钾者,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1. 低血糖症:最重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为胰岛素过量所致,<2.77mmol/L致死
治疗:立即饮糖水或摄食或静注50%葡萄糖
2. 过敏反应
轻、短暂,换制剂
3. 胰岛素抵抗
急性:消除诱因,加量
慢性:200单位/日
4. 脂肪萎缩
常见于注射部位,女性>男性
胰岛素制剂
只有速效胰岛素可以iv!!!其他的有抗原性!!!
口服降糖药
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而慢,仅适用于轻、中度糖尿病,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机理:作用于磺酰脲类受体,抑制ATP敏感钾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
因为钾通道被阻断,等于静息电位形成不了,或者说,在原来电位基础上形成了电位变化,作用于钙通道促进insulin分泌
药理作用
1. 降血糖作用
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而对1型或严重糖尿病病人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
2. 对水排泄的影响
促进ADH分泌和增强其作用,具有抗利尿作用。(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磺酰脲类,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降低凝血功能。
临床应用
糖尿病: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Ⅱ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尿崩症:只用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持久性比较严重的低血糖
双胍类
常用:二甲双胍
药理作用:对有无胰岛β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机制不明(AMPK)
临床应用
1. 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2. 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应用于:Ⅱ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常用:阿卡波糖 acarbose
药理作用
口服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分解为葡萄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奥利司他)
使糖类在小肠内停留长导致肠道多气
临床应用:单用或者合用其他降糖药,降低Ⅱ型糖尿病餐后血糖
更贵更牛逼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例如马斯克用的司美格鲁肽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
常用术语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
针对所有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进行的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drugs
针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
左旋诺氟沙星,阿奇霉素(半合成)是人工合成药物,不是抗生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天然抗生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Streng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杀菌药 bactericidal drugs
仅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的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ED50
LD5 /ED95
抗菌后效应 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将抗生素浓度降低至小于MIC或消失,细菌生长仍持续抑制。通常以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h)表示。
首次接触效应 First Expose Effect
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地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 Resistance 耐受性 Tolerance
细菌产生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
改变靶标
改变外膜通透性
泵出药物
分类
性质(动、静、快、慢)
抗菌谱(广、窄)
结构(内四大 喹氨磺)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Ⅰ+Ⅱ=协同
Ⅲ+Ⅳ=相加
Ⅰ+Ⅲ=拮抗
Ⅰ+ Ⅳ =无关/相加
记忆的要点
抗菌谱
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第四十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lactam antibiotics
青霉素类 penicillin
窄谱青霉素类: 青霉素G
溶于水不稳定,不耐热,现配现用。
肌内注射,为了延长青霉素G作用时间,可采用难溶的混悬剂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benzypenicillin),(油剂苄星青霉素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Penicillin正常情况下无法透过BBB
抗菌谱(三菌一体)
球菌G+、G- 溶血性、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
杆菌 G+ 破伤风/白喉杆菌
放线菌 牛放线菌
螺旋体 梅毒/钩端螺旋体
是以下疾病的首选药: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鼠咬热、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梅毒、回归热)和放线菌病。 不宜用于流脑的预防【可以治,因为发病时候因为脑膜炎penicillin可以透过BBB】 在白喉和破伤风时,对二者产生的外毒素无效,应合用相应的抗毒素。
作用机制
考选择题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位点称为PBPs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转肽酶
思考题的理解:为什么 青霉素毒性低?在繁殖期杀毒?
屁话,细菌只会在繁殖期需要合成细胞壁
耐药性机制
1、PBPs的改变:药物结合减少
2、改变菌膜通透性(外膜及孔蛋白):药物进入菌内减少
3、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使药物开环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赫施反应 Herxheimer reaction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等时可有症状加剧
原因:可能由大量病原体死后释放的物质引起
表现: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心跳加速等
半合成青霉素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
头孢菌素类
抗菌原理
与青霉素相同,与细胞膜上PBPs结合,妨碍黏肽的形成,抑制细胞壁合成。
分代与抗菌谱
对G-效果越来越强,对G+效果有所下降
第一代头孢
头孢唑啉 cefazolin; 头孢氨苄 cefalexin, 头孢拉定 cefradine
药物特点
1. 抗菌谱类似青霉素, 对G+作用强,对G- 作用弱, 对螺旋体有效
2. 敏感菌的轻、中度感染和尿路感染
3. 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
4.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第二代头孢
头孢呋辛酯 cefuroxime axetil, 头孢克洛 cefaclor
药物特点
1. (“三菌一体 ”+G-杆菌,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2. 对多数β-内酰胺酶更加稳定
3. 敏感菌所致呼吸/泌尿/胆道感染和腹膜炎败血症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第三代头孢
头孢克肟 cefixime(wo,去声);头孢他美酯 cegetamet pivoxil;头孢他啶
头孢他定是三代头孢中目前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者。
药物特点
1. “三菌一体”+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
2. 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t1/2较长
3. 组织穿透力强,可部分渗入脑脊液
毒性
肾毒性低
第四代头孢
头孢吡肟,保护药,开不到
药物特点
1. 广谱, 对G+和G-菌作用均很强
2. 很强的耐β-内酰胺酶作用
3. 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
4. 对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可以用万古霉素(80块一支)
5. 耐第三代头孢菌素G-细菌感染
第五代头孢
头孢洛林
副作用
1. 过敏反应(不皮试,太贵了)
2. 肾损害
第一代有一定的,第二代低,第三代四代几乎没有
3. 胃肠反应和二重感染
其他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稀类
泰能:亚胺培南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泰能
曾经无敌
G+/G- 厌氧/需氧菌
高效、抗菌谱广、耐酶
美平:美罗培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
与哌拉西林组成复方制剂“他唑西林”,商品名“特治星”,抗菌谱和活性接近泰能
588 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以及多肽类抗生素
一、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好像是以mycin结尾的,但幸运的是,没有一个是叫米星的; 同样以mycin结尾是氨基苷类,很多都叫米星
含有14, 15或16元大环内酯环结构
机制
结合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
G+、G-(部分) 军团菌、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
第一代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军团病 首选药物
抗药性金葡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者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
副反应
1. 毒性低,最安全抗生素之一
2. 胃肠道反应
因为干到肠道菌群了
3. 过敏,少数肝损害、耳毒性
4. 红霉素和氯霉素不能连用,有心跳骤停风险
第二代
阿奇霉素,
儿童,万能
阿奇霉素是唯一半合成的15元环
广,强,安全,贵
G+需氧菌: 金葡菌 链球菌 白喉 MRSA
G-需氧菌: 嗜血 军团菌 百日咳 伤寒
厌 氧 菌: 脆弱类杆菌
支原体、衣原体、弯曲菌属
克拉霉素
半合成14元环
第三代
泰利霉素
临床应用
广
不良反应
肠道反应
二、 林可霉素类
机制
抑制50S亚基
抗菌谱
林可霉素
金葡萄行骨髓炎首选
骨炎,骨膜炎
克林霉素
青霉素治疗的首选替代(压氧菌)
穿透深所以治疗骨膜炎嘛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三、 多肽类(只介绍万古霉素)
机制
结合细胞壁前体肽聚糖,阻碍细胞壁合成
抗菌谱
抗G+菌,快速杀菌
终极武器!!!毒太大
临床应用
仅严重G+感染 (MRSA,MRSE)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E: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对于MRSA,只有万古霉素有效
伪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1. 耳毒性
耳鸣、听力损害等,不一定是永久性的
2. 肾毒性
肾小管损伤甚至肾衰
3. 过敏
红人综合症
替考拉宁能安全 肌注,肾毒小(2400rmb,国家不推荐,因为这种玩意就是军备竞赛)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机制
顺便说一下,人的核糖体是40s+60s,所以很容易被毒到
1||| 抑制30S亚基,干扰蛋白质合成
2||| 结合细胞膜,增加通透性
1.静止期、快速杀菌 2.对需氧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天然耐药) 3.明显的PAE、FEE 4.碱性环境活性高,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5.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协同作用
临床应用
需氧G-杆菌所致全身感染
1. 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与青霉素类合用)
2. 抗绿脓杆菌感染 (烧伤创面感染)
3. 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前准备
4. 结核治疗(链霉素、卡那霉素)
不良反应
1. 耳毒素
前庭神经损伤
外淋巴
头昏、视力减退、恶心、共济失调
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听神经损伤
内淋巴
听力减退、耳鸣、永久性耳聋
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
2. 肾毒性
对肾组织亲和力高,肾皮质聚集,引起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调节转运过程受阻,轻则肾小管肿胀、重则急性坏死
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3. 神经肌肉麻痹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
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4. 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疹,发热,口周发麻
严重过敏性休克(链霉素,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G)
过敏性休克抢救:钙剂(葡萄糖酸钙首选),肾上腺素
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曾经的抗结核的“神奇白色粉末”
临床应用
1||| 鼠疫的首选药 链霉素与四环素类连用
2||| 兔热病(土拉菌病)首选药 链霉素与四环素类连用
3||| 心内膜炎 与青霉素合用
4||| 抗结核病
不良反应
都有,肾毒性轻,多而严重,易产生耐药性
庆大霉素
临床应用
G- 菌感染首选
肠/肺炎/变形/沙门氏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G+ 菌和支原体有效
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术前准备
副作用
耳毒性
肾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
卡那霉素
结核可以用用
阿米卡星
效果最好,副作用轻
治疗氨基糖苷类耐药菌(耐钝化酶)的首选药
医院有就首选; 没有就庆大霉素
新药:奈替米星
更好,更强更安全,更贵
妥布霉素
1.对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于庆大霉素
2.耳毒性<庆大霉素
第42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一、 四环素类
机制
1. 抑制30S亚基,干扰蛋白质合成
2. 结合细胞膜,增加通透性
临床应用
多西环素为本类药物首选
1. 对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 副伤寒)首选四环素类
2. 对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
事实证明,你会开阿奇霉素而不会开土霉素
3. 对衣原体感染(沙眼)和螺旋体感染(回归热)首选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
4. 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可首选
5. 四环素类已经不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首选药
副作用
1||| 局部刺激(禁肌注)
2||| 二重感染
3||| 影响骨、牙生长
四环素牙
4||| 肝毒性、加重肾损伤
四环素肾
抗菌谱
两菌四体
对G+、G-细菌有效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阿米巴原虫(土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病毒、真菌、结核等无效
快速抑菌,高浓度杀菌
二、 氯霉素类
机制
50s亚基
与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拮抗
抗菌谱
广谱,对G-细菌作用较强,对伤寒杆菌作用强
一般为抑菌,对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为杀菌药,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也有效
不良反应
不可逆性再障
灰婴综合症 gray syndrome
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称为灰婴综合征
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广谱 高效 方便 安全 价廉 有发展前途
作用机制:
抗G-菌:抑制DNA回旋酶
抗G+菌:抑制拓扑异构酶Ⅳ
不良反应
1. 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
2. CNS毒性
没事,睡不着觉也不差这个
3. 光敏反应
有免疫系统疾病不能用
常见药物
1. 诺氟沙星
首个含氟
2. 环丙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
铜绿单胞菌尿道炎首选
3. 氧氟沙星
痰液、尿液、胆汁分布广泛
应用最广的沙星
更专一的手性体:左氧氟沙星
4. 莫西沙星
体内抗菌最强,尤其是G+球
磺胺类
作用机制:与PABA结构类似以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终止嘌呤合成
常用药物
1. 磺胺嘧啶
流脑首选
2. 柳氮磺吡啶
慢性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炎
3. 磺胺嘧啶银
皮肤,烧伤
其他
甲硝唑
厌氧菌杀菌药首选
不是林可霉素!
第四十五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1. 抗HIV药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这个便宜)
齐多夫定
HIV首选
拉米夫定
HBV首选
可抑制骨髓
2. 抗疱疹病毒(herpes virus)药
阿昔洛韦
HSV首选 单纯庖疹病毒
更昔洛韦
CMV,巨细胞病毒首选
抗真菌药
全身抗真菌药
表浅
灰黄霉素
特比萘芬
皮肤
深层
唑类
咪唑类
酮康唑
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
三唑类
伊曲康唑
特异分布:皮肤,指甲
氟康唑
可以进入BBB
真菌性脑膜炎首选
氟胞嘧啶
抑制胸苷酸合成
不良反应:抑制骨髓
两性霉素B
杀手锏
杀手锏: 两性霉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泰能、美平
外用型抗真菌药
克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