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爱到极致是放手》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解读亲密关系的必读经典,带你找到与所有爱的人——爱人、父母、孩子、朋友相处的内在力量和智慧,学会接纳、臣服和放手,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成长真的就是一条自我认识的道路。这个自我认识不是单行道,而是多面的、360度的认识自己。读了这本书,就可以让你去映照一下自己和父母、子女、爱人,以及和自己的关系,自行对号入座,看到自己多个角度的不同层面,对其他人的感受能够有个不同维度的体察和认识!
编辑于2024-01-29 17:48:53这本书从生活空间、时尚、健康、人际关系、财务计划、时间管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教会你“断舍离”的同时,帮你找到真正值得去珍惜,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简而美”的生活提案!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本书从生活空间、时尚、健康、人际关系、财务计划、时间管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教会你“断舍离”的同时,帮你找到真正值得去珍惜,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简而美”的生活提案!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爱到极致是放手》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张德芬
被誉为华语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
研修身心灵成长励志多年,并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
代表作:身心灵五部曲
《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活出全新的自己》
《重遇未知的自己》
《爱到极致是放手》
原书名:《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
一、与父母的关系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以及婚姻等都具有比较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把和父母的关系放到最前面
为什么要让爱的人受苦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爱的人,不就应该让其享受幸福吗
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不会爱,爱变害。”
其实,在为爱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有时会让爱人痛苦
我们内心的纠结
大部分都源于我们的孩童心态
觉得委屈,觉得对方“应该”要怎样,要找人为我们的情绪买单而不是自己去负责
你准备长大了吗
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这样的戏码,愿意长大成人,就有希望改变
成人愿意享受孤独,愿意接受痛苦,而不去逃避或是要别人负责,愿意承担委屈而不一定要去讨回公道
孝顺分为三种
财奉养
身奉养
智慧奉养
试着和父母离婚
很多时候父母经常爱唠叨和管着我们,是因为在他心里,你始终是一个小孩,你必须要告诉父母:我已经长大了
不只是语言上要让父母信服你长大了,行为上也要让自己“长大”,这样父母就会放心了
努力做好自己,放弃”拯救者“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去拯救我们的父母,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世界上你不能改变任何人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父母也有自己要去学习的功课,他也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时候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受苦”
有种爱是
我不管你的快乐幸福,我只关心你是否按照我说的去做,去生活
如果你正被这种爱凌虐,请别允许自己待在这种处境里,无论对方是谁,曾经为你做过什么
如果你正用这种爱加诸别人身上,请诚实面对
爱的前提一定是希望对方在自由意志下幸福快乐,即使你觉得他的选择是错的,也由他去,祝福他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我们是如此不自由的人,因为太想操控一切
只有对爱人舍得放手,才能将焦点回到自己身上,才有时间与精力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当我们真正能为自己负起责任时,我们身上的能量,我们从心而发的愉悦会影响、扩展到我们的爱人,使爱人也更爱自己,这就形成了一个健康良性的循环
其实,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都是我们内在的映射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终生
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作用
孩童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爱的人,内心深处会感到匮乏和不安
长大后,这些阴影也会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
如果一直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笼里
请放下伤害,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赢得父母的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与自己情绪的相处
只要日常生活中关系出现裂痕,与对方发生争执,我们都会很烦恼,也很容易把责任和问题的根源归结到对方身上
让我们苦恼的事情,其实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和自己内在的负面情绪相处,很难静下心来去觉知
当学会了和自己每个当下的情绪和睦相处后,我们的内在空间会扩大,我们最需要的内在力量和智慧也会产生
我们对于身边的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离
但是对自己爱的人,尤其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我们习惯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很难割舍那份牵缠、纠结的感受和情结
同时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套在他们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对错,而常用的借口就是“以爱为名”---“我是为你好”,“我是替你着想才这么做的”
爱到极致,就是放手
如果我们真的爱他们,为他们好,请给他们最大的爱与支持,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并适合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三、与自己的关系
苦难与成长
我们都很熟悉张德芬的一句话那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真正让我们受苦的永远不是外在的事情,而是我们的念头和情绪
老老实实在每个当下看着自己的所有妄念,忍痛去体验身体因情绪而引起的不适,这样才能慢慢放下,才会成长
苦已经受了,如果没有得到成长,就太亏了
痛苦是成长最好的肥料,感谢老天不断造就我,让我一层层地脱落自己虚假的外壳
那些不是我的东西
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句话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如何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来感受更美的世界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
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
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
具体的做法
给予自己真实的爱与安全感
我们成年之后,真正的安全感不来源于外在,而在于内在。之前所认为的痛苦和不安全感随着我们成年,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去解决
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内在孩童的力量非常强大,她是一直被我们忽视或我们一直逃避的受伤的孩子
这个孩子很痛,很悲伤,很孤独,很无奈,她一直就蹲在那个角落里,希望你能够回去看看她……
当她认为她被伤害的故事重复的时候,她会跳出来,会挣扎……而这个时候,亲爱的,只有你可以帮助她
事实上,她并不需要特定的谁的爱,她只是需要爱去长大
如果可以,静静地看着她,抱着她,在你的心里一遍遍的告诉她:我爱你
过去,未来
现在的我们,已经是一位独立而强大的人,现在,我们有力量去爱她去保护她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那个敏感的孩子非常美
因为敏感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碰触生命的美,而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完全可以保护自己了
放下对其他人的期待,走自己的路
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
老天的事
天要下雨,明天有大太阳,有暴风雪........这些都是老天的事,你我能改变吗
你的能力比老天还厉害?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他人的事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妈妈爱跳广场舞,爸爸爱下棋,同事爱说闲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去改变别人
可结果呢?只会不欢而散
只是想着去改变别人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必须明白
每个人都是成年人,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去负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负责
自己的事
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去操控的
但是我们有时候很难划清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别人的事情
举例
别人惹我们生气了
是我们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呢
别人的事
行为是别人做的
自己的事
但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得我们去消化和安抚
关于改变
试着去看,周围那么多的人试着改变我们,我们真的被改变了吗
他们也许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但是没有人可以改变我们的心
既然我们无法被改变,他人自然也是如此
每个人已经是完美的,就如现在的你
当你越来越满意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把希望他人改变的能量放在自己的身上,开开心心的走自己的路,不知道有多开心
如果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别人改变的基础上,多痛苦,多挫折
放下是非对错
世上的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些对错来自于我们内在的判断,放下我们的固执和分别心就会幸福很多
与身体对话
看到你的身体需要你的关爱和疼惜,觉知道你不是你的身体,但是你的身体却一直以来支持着你
不管你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她,她一直在这里静静的陪着你,这就很值得我们感恩
二、亲密关系
减法
去掉让我们可能不幸福的因素,剩下的就都是幸福的了
满足需要
我们找伴侣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我爱你的意思其实是“我需要你”
有些心量大、空间宽的男人或女人,的确可以满足我们内在部分的需求
怎么看一个人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呢
先看他自己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他有需求但是在你面前却隐忍不说,事后还要责怪你没有读心术,这种人最好离他稍微远一点
逃避自己
很多人借由亲密关系来逃避看自己
这就是亲密关系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的原因
因为讽刺的是,我们以为亲密关系是个避风港,但它却是一面镜子,你的伴侣不断地举着镜子(还是放大镜)照回给你自己看
看自己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责怪他人、纠正他人要容易得多了
先爱自己
我们如果不能爱自己,就会经常与无法给予爱的人卷入感情关系之中,借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在与对方纠缠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向对方讨爱,对方当然给不出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逃避爱自己的责任,把过错都归咎到对方身上
上瘾症
什么是上瘾症
你是否在不了解一个人,甚或是了解他不适合你的状况下爱上他?有的话那你就是有上瘾症
上瘾类别
也许对不被爱上瘾
也许对拯救人上瘾
也许对被虐待上瘾
也许就是对痛苦上瘾
这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师,教你要去爱自己
既然苦是一定要吃的,何不学会自己的人生课题
如果学不会,同样的课题会再度出现,只是换个人来演
人生课题
如果你莫名其妙爱上一个人,即使你们不是很合适,但你不可自拔的无法离去,那显然这个人有你重大人生功课的考试卷
别急着离开,你得好好学习,把考题考过之后,可能你跟他的状况会好转,或是更适合的人会出现
当“爱”让你感到痛苦
给因分手而痛苦的你
他失去的是一个全心全意爱他的人,该伤心后悔的是他
而你失去的只是一个不懂得爱你珍惜妳的人,相较之下你应该觉得庆幸才是
你心痛过吗
心痛时就大哭一场吧
好好把握机会并感谢那些让你痛的人事物吧
当你一再哭泣而那个痛还是不肯走时,试着去感觉自己的空无、不在——感受自己的不存在,让那个痛穿越你而离去
空无和不在其实是我们的本质,剧烈的疼痛帮助你在灵性上更加接近自我的真相
告诉我内在那个需要爱的小女孩
你是无条件被爱的,我永远在这里陪伴等候你,就像阳光耐心等候花开一样,我在等你的绽放
你的美丽现在只有我知道,而有一天,众人都会惊叹你的容颜,那由内而外的透亮,让你的美丽无处可藏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说
你必须去感受,才能够得到疗愈
和你的伤痛面对面的坐着,不要害怕,就是这样看着它,感受它在你身体里攒动
心口的抽动或是腹部的痉挛、肩膀的紧缩,就是这样和它们共处于当下。看它们会停留多久
改变对方,还是面对自己
真正的喜悦和自在来自于你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以及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的态度,和外在的条件没有关系
愿意,才可能改变
你只能创造一个环境,让他有空间去探索改变
我们试过用胁迫、利诱、拐骗、鼓励的方式,来让我们所爱的人改变,这就好像是在试图教一头猪唱歌,不但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惹猪讨厌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期望铺成的
我们整天庸庸碌碌、费尽心思地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好让它们符合我们的期望,难怪会如此疲倦而且气馁
殊不知我们需要管理和改变的是我们的期望,这比和外在的人、事、物较劲来得容易多了
降低期望是否会消极不努力了
如果你真的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你就不会在乎结果,也就不会要求事情要以特定的结果呈现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做的事,只是一味的追求成果,那么我可以断言,即使你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也不会特别的快乐
把婚姻比作异性间的交际舞
夫妻舞步的匹配正与不正就决定着相互魅力的增减
哪些舞步会使女性魅力衰减
走男步
“哥儿俩搭档”让夫妻失去和美
举例
A女士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比老公优秀,老公基本就是个配角
老公有外遇原因
她老公虽然不帅,职务比她低,赚钱比她少,家务活根本不会干,但是他最大的渴望就是当个大男人
他也什么事都想走男步,只是出腿没老婆快,步子没老婆大,嗓音更比老婆小
在老婆眼里,他根本就是个女的
在他心里,老婆简直就是个男的
正在望“女”欲穿时,有个妹妹居然管他叫大哥,在妹妹眼里,他简直就是男子汉的象征
这个妹妹简直弱不禁风,啥事都请大哥帮忙,帮得他渐渐有一种英雄助美的自豪
深度分析
女人走男步,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前提是男性走女步,否则这舞就没法跳
A女士的不幸在于
她的丈夫压根就不愿走女步,而她的男步走的比他还男
男步同出,刚性过旺,家中没了阴柔的滋润,双方就只有没完没了互相踩脚的份儿了
这很像祥子和虎妞的结合。虎妞其实对祥子不薄,但祥子需要的是女人,而虎妞充其量也就算个哥们儿
俩哥们儿在一起,怎么能过出夫妻的和美呢
走妈步
无微不至让老公逆反
举例
B女士结婚后辞去了大学的教职,很自豪地当上了全职太太
她非常慈爱地照顾他家内家外的一切生活细节,那真叫一个无微不至
有一次丈夫要去大会发言
走出十几米了,妻子又追了上来:“上台别太紧张”等
就要迟到的丈夫万般无奈地跺着脚喊了一句:“我都知道了,妈!”
后来,她降低了对丈夫的关怀密度,丈夫反倒回过头来体贴她,还美滋滋地说老婆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深度分析
男人真的需要女人慈母般的关怀,但那通常是他们疲惫的时候、挫折的时候、孤单的时候,特别是心灵受伤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些许细腻与体贴会让他心生一辈子的感动
可是,寻常日子里的无微不至会把男人勾回到他青春期时代和母亲的关系
青春期男孩对母亲是什么心态,两个字———逆反
走黏步
“制定规则”逼出一个不愿回家的人
举例
新婚时C女士要求丈夫每天上班前都要亲她三下,开始丈夫真是美不胜收,婚后多年依然如此
C女士要求于丈夫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丈夫当初最要求的,只是她把这一切变成了双面胶
丈夫说被要求下的这些亲密行为现在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心烦时简直就像上刑
终于有一天,丈夫挣脱而出,变成了一个下班不愿回家的人
深度分析
很多丈夫都乐此不疲地被小鸟依人的妻子依着
但是依着依着就发现黏上了,而且越黏越抖不开,越黏越活得累
依恋是爱的独特标志,但是依赖却使爱变得幼稚甚至不容商量的强制
在依赖的黏着状态下,爱变得没有空间,不能呼吸,毫无情趣
走缠步
过分细腻让老公破罐破摔
举例
D女士是个非常细腻的人,她自己没啥大毛病,唯一的一个毛病是不允许丈夫有一点小毛病
丈夫包里少了300块钱,她就怀疑是不是给了哪个女的了,又怀疑是不是给了小叔子小姑子了
不仅怀疑,她还到处去问,到处去查。丈夫说她把自己弄得家里外头没法做人
由这300块钱开头,D女士天天去查电话单,要求丈夫解释各个通话号码的背后都有什么秘密
丈夫后来想开了:“我就这么着,爱咋地咋地!”
深度分析
最让丈夫头疼的就是这个缠步了
走乱步
想的和做的拧着来
举例
丈夫与情人已分手,对天发誓好好和妻子过日子
E女士还是放心不下
那种强烈的调查欲使她一有机会就强迫性地追问:“那个小妖精真的没来找你吗?”
她任性惯了,失控总比控制多,丈夫终于爆发,夺门而出
深度分析
什么叫乱步
想的和做的拧着来,怎么拧怎么来
E女士并不缺少智慧,但她的智慧却被情绪所拖拽
那真是情绪所致全是情绪
她自己也说:“什么时候我不跟着情绪走了,我也能过上好日子。”
妻子魅力衰减的舞步还有多种,其效果万“步”不离其宗
走伤了自己,也走烦了对方
婚姻是双人舞
魅力保鲜的根本之道无非两条
精彩自己
忽略了自己的精彩,就容易在时代之舞的更新中被淘汰,也使对方陷入成长的孤独
默契对方
忽略了对方的可爱,你就陶醉于孤芳自赏的独舞,对方也在被挑剔中退出夫妻的舞台
只要珍爱地走好妻子的舞步,同时也默契地配合丈夫的舞步,你那迷人的魅力对他而言是无可替代的,对你而言却是自然而然的
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和另一半跳出和谐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