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显微镜下的大明》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编辑于2024-02-21 08:50:59这是一篇关于汉武大帝全传 林文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思维导图,该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描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活动和成就,试图客观反映汉武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是一篇关于秦始皇全传 林若初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十章 权臣当道二世亡,第九章 身死沙丘遇变局,第八章 苛政虐民失人心,第七章 宣誓权威游四方,第三章 王风初显欲亲政,第六章 修明法度定律令,第五章 削平群雄灭六国,第四章 大权在握任能臣,第二章 落魄王孙遇贵人,第一章 赢秦变法终崛起。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汉武大帝全传 林文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思维导图,该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描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活动和成就,试图客观反映汉武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是一篇关于秦始皇全传 林若初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十章 权臣当道二世亡,第九章 身死沙丘遇变局,第八章 苛政虐民失人心,第七章 宣誓权威游四方,第三章 王风初显欲亲政,第六章 修明法度定律令,第五章 削平群雄灭六国,第四章 大权在握任能臣,第二章 落魄王孙遇贵人,第一章 赢秦变法终崛起。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一章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大明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及南北两个直隶。和现在的省差不多。
生存负载(事)=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人)=内部+外部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南直隶下辖徽州府,府辖六县。歙县面积人口最大,有府办公室及县办公室,文书也放在一起。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即应试教育,需要熟读和硬背知识; 但是成人的学习,更应该是以自我导向型的学习。
白丁帅嘉谟精通数学,在档案库中练手时发现惊天问题-歙县从大明立国之初一直在多交一种税‘人丁丝绢“税。每年负担极重,已交200余年。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①书中有许多我们不需要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
②价值与读书多少无关,关键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
③即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有一丁点的作用, 也远大于书本的购买价值。
书本无需完全阅读
①读书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
②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具体选择 。
帅嘉谟大胆越级上书,巡府海瑞指示府县核查。可是还没开始,海瑞就被调走。
府县不愿彻查。帅嘉谟进京上访。户部发文令巡府、府县核查,帅嘉谟在回乡途中被追杀,他为避祸躲回老家。
其它五县因得知要增加税收,集体抵制,对核查文书不理不采。此事不了了之。四年后,南京户部发文重查此事,指明”奉旨查办“,恰逢宰相张居正主推”一条鞭法“,更改税制,府县在层层压力下要捉帅嘉谟。
歙县为保帅嘉谟,乡老联名上书,要求查《大明会典》及《黄册》账底。结果查出”人丁丝绢“名号实为”夏税生丝“,属于偷梁换柱让歙县背黑锅200年。
最终结果是:人丁丝绢由歙县独交,但是从四司银、砖料银、军需银等杂派均平银中,减去3000余两,分摊给其他五县。万历皇帝批准。帅嘉谟成为歙县大英雄。
由于五县不断民变,朝廷判帅嘉谟流放。枪打出头鸟。
第二章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
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婺源人科举不顺,以为是乡里龙脉出了问题。学生程世法自行勘察后觉得是开凿山体烧制石灰的工厂太多导致。
张瑞敏在海尔公司推行的“日清工作法”,成功拯救公司的业绩。 这种工作法是收到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启发, 要求公司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事事人人管,人人都管事, 形成目标、日清与激励的良性循环体制。 得出结论,职场人要主动学习对自己工有实际用处的知识。
乡党联名上书县官,可发财企业不能无故停止,经过多方考察,婺源县官赎石灰业,石灰工人得钱后自行找出路。对挖石灰也另找地方,安抚工人、乡绅、上级,皆大欢喜。于是实行一年以后县上报府。
①自我导向,即要从依赖型→自我导向型
②要学会关联以往经验;
③强调实践,做事的“准备度”分为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 选择学习内容的判断:是否用得上;学习效果的判断:是否用得上。
④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应用→立即应用。
⑤关于内在驱动的比较,内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会更开心, 外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这会不快乐。
由于万历二十四年起征灰税直入皇帝小金库,取消挖矿而灰税并未取消,于是乡民不满意而闹事。经过多方利益协调,终于取消灰税,府批正式公文实施禁挖,保护龙脉 。
培训=图书+X,X=A1+A2+A3,(A1,方式判断;A2.规划应用;A3.规划演练), X是拆为己用,这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一年以后,矿工无以为生,烧矿利益巨大,复又偷偷烧石灰。官府调查后发现,原来的中间商已经单干,成了大矿主。阳奉阴违,排除异已,有财有势。
培训师往往进行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板块, 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婺源科举一年不如一年,到万历三十八年新官上任后重视文教,才又复查私挖石灰问题。手段严厉,灰户彻底杜绝。结果赵县长一走,政策荒废,烧灰一事复起,反反复复一直到万厉四十八年。
RIA=阅读拆页(书籍)+讲解引导(师者)+拆为己用(学者)
万历末年基层动荡,婺源清灰工作时紧时松,万历驾崩后,泰昌因“红丸案”驾崩。天启帝朱由校即位。大清扫后灰户清绝,重犯重判,罚款补款,保龙事宜成功。
知识同水,而不像钻石,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天启七年皇帝驾崩,崇祯即位后科举,婺源出了四名进士,六十四年的保龙大业终于成功。合成《保龙全书》传世。后世清朝依然有反复烧灰与保龙。只要有利益与人性,就不会完全断绝。
第三章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
安徽黄山附近呈坎村,晚唐年间有罗氏兄弟带族人迁居于此。后建祖坟,旁边建寺院护持,名叫杨干院。祖坟风水极好,罗氏出了很多名人。
几百年间,杨干院由守坟变成面向公众开放。香火很盛。在明嘉靖七年,罗氏已成为歙县大族,对杨干院怠慢祖先不满。白莲教兴起,大明买官卖度碟之风大盛,和尚多为绝户或流民,把寺庙搞的乌烟瘴气。
寺庙嫌弃祖坟碍眼,两家冲突终于爆发。主持佛熙把罗氏告到公堂。买通证人及县官打赢官司,把罗氏祖坟铲平。
族长罗显越过州府,上告巡按。巡按刘大人把皮球踢到隔壁宁国府异地审理。宁国府四把手推官调查后判罗家胜。令住持佛熙还俗并重修罗氏祖坟。
杨干寺背后掌权人法椿设毒计打死罗氏族人并诬告其打死庙内僧人,想要借人命官司翻旧案。巡抚、巡按接到状子后都发回徽州府重审,两边各自买通串供,徽州府派出二把手同知主审。
李同知在千丝万线中找到了关键的祖坟一案,派人取案卷时被佛熙偷天换日调包。李同知发现后询问双方态度,结果罗显大喊冤枉,佛熙心虚把原案卷偷放到大堂溜走。
最后一案变七案,在混乱中为了尽快维护稳定,两家被各打五十大板,罗氏祖坟与杨干院正式划定地界分开。闹事的人或判或罚钱,案子完结。
法椿不服,四处运作,诬告罗显行贿,池州府推翻前论不仅平了罗家祖坟,还要判罗显入罪。罗显上告至巡按处,巡按大手一挥,直接推平祖坟和杨干院,谁都别干了。巡抚对此结果表示同意。互相斗了五年以后是这么个结果,两家傻眼。
一年后,罗显发现法椿偷倒僧籍,以死替生,以生顶死,决定进京上访。派族人罗兴通过通政司递状子,走京诉流程。
嘉靖皇帝是上一任正德皇帝的堂弟,重孝道,把亲爹追封成皇帝。并一直想为亲爹加尊号。罗显的案子正合心意。皇帝下发旨意,各部门心领神会,手续流转一圈以后又回到原巡抚。但上意很明确,支持罗家。
这次审理神速,罗氏祖坟恢复原样。法椿缴了罚金之后没受什么惩罚。历时八年的官司终于了结。
第四章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
秦末楚汉相争,萧何把秦宫户籍档案全部运到汉地供刘邦分析天下形势。保障了后勤。汉朝建立后,加强人口普查,出台相关户籍法律,切实保障了田地 和人口,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代接手了元代的乱摊子,洪武三年推行“户帖制”,只查人口不查土地,逐渐恢复了生产力。
朱元璋逐步清查户口,户帖制、小黄册《里甲制》,权力集中在中央,把人口、赋税、徭役明确到人,清楚明白、分工明确,最大程度保障公平性,让基层互相制约,也影射了繁重的大明官职机构。
最终户籍“黄册”被存于玄武湖旁边。每十年修编一次。在300多年的大明史中,黄册保存经历过防火、防雷、防盗各种措施后,一直未断更。黄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看守到更新,一层压一层,民变、战争,都没有停止保存,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吧。
第五章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
明嘉靖年间,基层扩招人手。县衙分为官、吏、役三级,吏属于中间商,油水大寻租空间大,由本地人世代累袭。颠倒黑白,欺上瞒下,慢慢成了地方恶霸。彭县陶吏、陈吏、王皂隶三人就是典型。
嘉靖二十九年,在解户运粮途中,三人向解户百姓索贿,被其中叫杜山的人越级上告到成都府。成都府下发牌票拘人,被三人各种运作以后杜山屈打成招同意销案。
成都府自查发现问题,同时另一小吏王廷美也因同一事被诬告而上访。知府蒋宗鲁大怒,派专人提一干人等,查清来龙去脉,判刑,流放等,打掉保护伞县主簿王仲杰。
以小见大,放眼全国基层生态,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底层人民的冤屈根本没人在意,只不过是朝廷内斗的牺牲品罢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明朝真是太乱套了。监察的比干活的多,苛政猛于虎难道不是在这个朝代?百姓生活透明,毫无自由可言,更别提创新力、创造力,简直水深火热。朝廷从上到下互相牵制,冗官冗制,在选人用上人也开始上纲上线、宦官党派互相对立,最终导致朝廷这台大机器彻底报废。
深厚的乡党根底下是大明基层实际的统治者。他们从高位退休,互结姻亲,家族式发展。在乡里一呼百应,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