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BIM模型审核要点梳理
BIM模型审核要点梳理,包含模型文件命名、 构建文件命名标准、 模型表达、BIM模型核查要点等。
编辑于2024-03-12 20:22:26这是一篇关于BIM 模型数据处理与资源创建管理应用案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数据处理总则,2. 数据生成的一般规定,3. 数据生成的BIM 软件选用原则,4. 数据生成的BIM 模型创建,5. 数据储存,6. 数据交互,7. 资源创建与管理总则,8. 资源创建的一般规定,9. 资源创建的构件创建,10. 资源创建的样板文件创建,11. 资源创建的模板创建。
这是一篇关于《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25 版)》 房屋建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方案设计8项,初步设计10项,施工图设计10项,施工准备7项,构件生产5项,施工实施10项,运维阶段10项,协同管理1项。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国家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第4部分:网格模型,第5部分:数据接口,第3部分:模型视图定义,第1部分:通用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BIM 模型数据处理与资源创建管理应用案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数据处理总则,2. 数据生成的一般规定,3. 数据生成的BIM 软件选用原则,4. 数据生成的BIM 模型创建,5. 数据储存,6. 数据交互,7. 资源创建与管理总则,8. 资源创建的一般规定,9. 资源创建的构件创建,10. 资源创建的样板文件创建,11. 资源创建的模板创建。
这是一篇关于《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25 版)》 房屋建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方案设计8项,初步设计10项,施工图设计10项,施工准备7项,构件生产5项,施工实施10项,运维阶段10项,协同管理1项。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国家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第4部分:网格模型,第5部分:数据接口,第3部分:模型视图定义,第1部分:通用要求。
模型审核要点梳理
模型文件命名
工作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整合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构建文件命名标准
建筑专业模型
建筑族类编码
建筑构件命名规则
结构专业模型
结构族类编码
构件命名规则
机电专业模型
机电管道系统命名
模型表达
建筑图元材质颜色表达
结构图元材质颜色表达
通风系统命名及颜色
空调水系统命名及颜色
给排水系统命名及颜色
电气系统命名及颜色
BIM模型核查要点
在满足建模精度标准要求和模型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在建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一下几点:
1)结构专业建模:要求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须与图纸一致;如遇到管线穿梁、穿墙、穿板需要设计方给出详细的配筋图,BIM做出预留洞的设置及节点。
2)建筑专业建模:要求楼梯间、电梯井、管井、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换热站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须准确。
3)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保持一致;一些需要增加坡度的水管须按图纸要求建出坡度;系统之间的各类阀门须按图纸中的位置加入。
4)暖通专业建模要求:要求各系统的命名与图纸一致;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例如:风机盘管、风口等;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模要求一致;
管线综合管控要求
1)管线综合应在施工图阶段和施工专业深化阶段各完成一次。
2)施工图阶段管线综合过程中,设计单位、BIM咨询单位应密切协作,以共同使用BIM模型的工作方式进行。设计单位应根据最终BIM模型反映的三维情况,调整二维图纸。
3)施工专业深化阶段BIM管线综合应在设计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并加入相关专业深化的管线模型,对有矛盾的部位进行优化和调整。专业深化设计单位应根据最终深化BIM模型所反映的三维情况,调整二维图纸。
4)管线综合过程中,如发现某一系统普遍存在影响合理管线综合,应提交设计单位做全系统设计复查。
各阶段BIM模型深度及信息要求
设计阶段BIM模型深度及信息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建立BIM外形体模型,包含建筑、结构、幕墙外立面、场地的几何信息,对建筑物的功能空间有分析统计的功能。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介于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之间的过程,是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的阶段。 在本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沟通、讨论、决策可以围绕可视化的建筑模型开展,推敲完善建筑模型,并配合结构建模进行核查设计。应用BIM 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平面、立面、剖面进行一致性检查,将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剖切,生成平面、立面、剖面及节点大样图,形成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和初步设计二维图。BIM模型生成的明细表可及时、动态反映建筑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各类面积指数、住宅套数、房间数、停车位数等。以达到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目标,为施工图设计提供BIM模型和设计依据。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阶段,是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桥梁。本阶段主要通过施工图图纸,表达建筑项目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并作为项目现场施工制作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 BIM 模型是各专业模型构建并进行优化设计的复杂过程。各专业信息模型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
施工阶段BIM模型深度及信息要求
施工阶段承接设计阶段BIM模型后,仍应不断检查可施工性,配合现场施工状况持续修正BIM模型。此外,持续搜集重点施工区域施工信息、汇整设备厂家信息、合格证、保修时间等相关数据。以利于竣工后交付完整的记录模型,供后续设施管理平台开发应用。
竣工阶段模型深度及信息要求
进入竣工阶段,依照竣工相关图资、信息,修正模型完成竣工版本,可协助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查验工作,确保施工方完成施工项目。 确认发包规格之机械设备,将厂牌、型号、规格、供货商、代理商、施工厂商与维护厂商等信息导入模型中,使营运维护时能快速检视信息。
建模规范
建筑
常规要求
建模内容:建筑墙、零星砌体、门、窗、台阶、楼梯、栏杆、扶手、坡道、电梯、扶梯、停车位及配件、楼板洞口、墙洞口、房间、排水沟
建模方法
A、采用墙、板、楼梯、栏杆、扶手、等系统族创建建筑砌体墙、楼板名称、楼梯面层、栏杆扶手、台阶等模型。
B、防水层的建模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a、外墙防水单独建模; b、基础底板防水垫层单独建模; c、卫生间、屋面等工程做法中含有防水做法的,采用下面方式建模: 地面: 按工程做法将地面面层分为三层建模,即分为防水下、防水、防水上三层,相应的工程做法也进行拆分。 墙面 按工程做法将墙面面层分为三层建模,即分为防水下、防水、防水上三层,相应的工程做法也进行拆分。下面卫生间墙面做法为例进行说明: 卫生间墙面做法为内墙18、19,因此此处的墙面分为: 内墙18–面砖防水墙面–20–防水上,包括内墙18做法1~3 内墙18–面砖防水墙面–20–防水,包括内墙18做法4 内墙18–面砖防水墙面–20–防水下,包括内墙18做法5 注意,墙面防水层模型的高度为1800。
C、采用门、窗、卷帘、电扶梯等构件族,创建相应的建筑构件模型。
D、建筑的排水沟按照图纸中的做法采用墙、板或自行创建的族搭建。另外,设有排水沟的地面面层不进行找坡处理。
E、对所有功能空间建立房间,并标注房间名称,需建立房间的功能空间包括:管井、楼梯间、设备用房、卫生间等。
F、设备基础为结构构件,在结构模型中搭建,但设备基础的面层做法在建筑专业中搭建;
G、车位采用族建模,车位需进行编号,相邻车位的车位线不应重复建模,以避免算量的重复计算;
H、坡道优先用『楼板』功能建模,便于录入坡道构造做法信息;
I、因结构楼梯的零件化建模,建筑楼梯需要单独建模,楼梯模型无需单独存储,随各楼层保存。
注意:
1、因成本算量需求,楼梯间按内墙边界建立房间,图纸中的楼梯编号作为房间名称。
2、房间应闭合。
特殊要求
结构
常规要求
建模内容:基础、墙、梁、板、柱、后浇带、止水带、垫层、集水坑、电梯基坑、设备基础、楼梯、排水沟等
建模方法: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