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 (作者:逆小美)
【原文摘录】
你感觉对生活的控制越多,就越能满足你对自主的需要。(P70)
【概念转述】
要满足对自主的需求,不是去关注我无法控制的,而是去掌控我能够控制的。
【个人体验】
我和婆婆相处了几年,对她的习惯有了些了解。她总是晚上失眠,白天补觉。所以老二两岁多我才出去上班,把孩子交给她带。
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开始晚睡。害得我也跟着熬了几个夜,真是又急又气。后来,我发现孩子总是在看电视。我就提醒婆婆,多陪孩子玩,不能总是让她看电视。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成了电视迷,一分钟看不到电视上的小猪佩奇,就大声哭。看到孩子这样,我心里翻涌出特别多的怨恨…
过年期间情绪一直很低落,特别是听到婆婆白天打呼噜的声音更是焦躁。脑海里就会浮现,她在睡觉,把孩子丢给电视的场景。我有想把孩子送去幼儿园,这个想法一出现,就会有另一个声音跳出来,“孩子爸爸是不会同意的,算了吧!”“孩子在学校适应不好怎么办”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拉扯着我。好像在告诉我,“你根本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动机心理学》里讲,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左右孩子的行为,当孩子想要反抗时,父母就会对其控制更严格,当孩子试图收回控制不成功时,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让我反复咀嚼痛苦,并认为自己对这件事无能为力。
还有就是,我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我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婆婆的生活习惯已经几十年了,除非她自己想改,否则谁都改变不了。当我接受了这件事,好像痛苦也在发生变化。
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写道,“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有选择的自由。”对啊,有选择的自由,我能够为我的孩子负责,给孩子们更好的成长环境。当我转变思维,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不再向外归因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我准备给孩子选学校时,就告诉了老公我的决定,他一口驳回。要是以前,我就又陷入了习得性无助。但是那一刻我内心很坚定,我就是要让孩子去上学。
托利在《当下的力量》里写,”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时,你会很容易地进入当下时刻。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动摇你。“我想,让我充满力量的,除了自主,还有我把自己拉回到了当下,不再沉迷于重复过去、幻想未来。
我带着孩子先去看了学校。去了之后,孩子很愿意在那里玩。并且环境与配套都还满意,我也宽了心。接着就办理了入学手续。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送孩子去了幼儿园。
现在孩子上学已经半个月了,她的适应能力很好。并没有因为离开熟悉的环境,内心充满恐惧,并且自理能力变得更好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经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这个钥匙只在自己手里,只有你想要,你就会有。
【行动指引】
当我要满足自主的需求,我会看看哪些是我能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
①“当我转变思维,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不再向外归因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②“这个钥匙只在自己手里,只有你想要,你就会有。”
———————————————————————————
去年,我在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关注圈”和“影响圈”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以及实践。
因为那时的我刚刚认知觉醒,体验到学习演讲的改变和快乐,再回头看着倒在沙发上刷手机的老公,难免有种恨铁不成刚的感觉。
还记得那天我拽着倒在沙发上的老公让他跟我一起学习演讲,结果老公生气的回应我:“你自己喜欢你就去做,别什么都带上我!”
我感到特别的无力,明明是为他好,他却一点都不领情。
直到我学习了“关注圈”和“影响圈”,我开始反思并下定决心,聚焦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上,用我的改变来影响他。
在我坚持学习演讲不到三个月,老公明显感受到了我改变。
从原来的慵懒、情绪变幻莫测、在外胆小懦弱、喜欢抱怨,到现在每天积极乐观、能量满满、自信从容、乐于赞美,他常常眼里放光的听我分享我的快乐和改变,不仅支持我持续学习,并且主动开始一起学习,实现家庭同修,而且还常常向他的同事领导“炫耀”他这位爱学习、爱探索的优秀老婆。
影响老公的同时,我也被自己的改变所震撼。很多原来觉得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也好,是天生内向敏感也罢,原本觉得我这近30年的不由自主的人生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已经定型,无法改变。但却在短短几个月的演讲学习浸泡中,获得了看的见的改变,遇见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当我看到《被讨厌的勇气》里说到,“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能获得幸福”,我感同身受,原来觉得一切不可能,在我身上都已经变成了可能,而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也是因为有无数个前辈在星球学习演讲重启了他们的人生,他们成了指引我的一道道光,让我也成为了他人的一道光。
所以,人生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只要是你想要,你就一定会拥有!关注自己,关注目标,全力以赴,拥抱美好!
遇到问题的时候,感到不自信的时候,害怕的时候,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能掌控的地方,关注自己,关注目标,聚焦在自己的影响圈上,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