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这是一个关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导致血液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的一种疾病。
这是一个关于损伤的修复的思维导图,损伤的修复是指机体在受到损伤后,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来恢复和重建受损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这是一个关于肌组织的思维导图,肌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构成,根据其存在部位、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瘀血
充血
概念
动脉输入血量增多
类型
生理性
进食后胃肠道黏膜出血
运动时骨骼肌组织充血
妊娠时子宫充血
病理性
炎症充血
减压后充血(细动脉反射性扩张)
病变
器官组织体积增大、鲜红色、局部温度升高(大、红、热)
镜下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后果
原因消除,血流恢复正常
特殊情况,血管破裂,后果严重
瘀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加
大、紫、凉
原因
内塞
外压
心力衰竭
影响和后果
对血管
瘀血性水肿、瘀血性出血
对所在部位组织细胞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间质:瘀血性硬化
举例
肝瘀血
原因:肝静脉内塞、外压、右心衰竭(最常见)
病理改变
急性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扩张瘀血
中央区:萎缩、变性、坏死
周边区:脂肪变性
慢性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高度扩张
中央区:病变(萎缩、变性、坏死)相连
周边区:脂肪变性(黄色)——槟榔肝
长期严重
瘀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最轻)
肺瘀血
原因:肺静脉内塞、外压、左心衰竭(最常见)
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更加明显
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有出血
长期
瘀血性肺硬化——肺褐色硬化(心力衰竭细胞)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纤维素)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血小板、血细胞)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条件和机制
1. 内皮细胞的损伤
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涡流形成)
3. 血液凝固性增高
过程
静脉内
柱状血栓(延续性血栓)
头部
镜下:主要是血小板、纤维素、RBC、WBC
肉眼:灰白色——白色血栓(血小板血栓/析出性血栓)
体部
镜下:血小板梁+纤维素
肉眼:红白交替——混合血栓
尾部
镜下:凝血
肉眼:红色——红色血栓
动脉和心脏内
大动脉和心瓣膜——白色血栓
中小动脉、动脉瘤和心脏内——混合血栓(附壁血栓)
毛细血管
微血栓
纤维素血栓
透明血栓
主要见于DIC(弥漫性毛细血管)
结局
1. 溶解吸收
2. 软化脱落
3. 机化再通
4. 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止血
不利
1. 阻塞血管
2. 栓塞
3. 心瓣膜变形
4. 广泛性出血(DIC)
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运行阻塞血管的过程叫栓塞
栓子运行途径
1. 左心和动脉系统的栓子
2. 右心和静脉系统的栓子
3. 门静脉系统的栓子
4. 特殊: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
血栓栓塞
肺动脉栓塞
血栓来源:95%以上来自于下肢深静脉(股动脉、腘动脉、髂动脉)
体循环动脉栓塞
血栓来源80%来自左心、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后壁的附壁血栓、心肌梗死区心内膜的附壁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
脂肪栓塞
骨折 静脉
气体栓塞
空气栓塞
沉箱病(减压病/氮气栓塞)
羊水栓塞
其他栓塞
肿瘤栓塞
寄生虫栓塞
细菌栓塞
梗死
供血急性阻断导致的坏死
1. 血栓形成(最常见)
2. 动脉栓塞
3. 血管受压闭塞
4. 动脉痉挛
条件
1. 器官血供特性
双循环(肺、肝、上肢)
2. 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脑>心>骨骼肌、结蹄组织
贫血性梗死
好发部位:脾、肾、心、脑
形态特点
形状:与血管分布有关
I. 脾、肾脏:切面呈扇形,立体呈锥形
II. 心脏:地图形
质地:与坏死类型有关
I. 脾、肾脏、心脏:凝固性坏死
II. 脑、液化性坏死
出血性梗死
好发部位:肺、肠
条件:组织疏松、严重瘀血、双重血供
I. 肺:切面呈扇形,立体呈锥形
II. 肠:节段性
败血性梗死
含细菌的栓子引起的梗死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有无感染
梗死的结局
就是坏死的结局
白色血栓——静动脉、瓣膜(毛细血管无) 红色血栓——只静脉 透明血栓——只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