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性病学007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思维导图,总结了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 治疗等。
编辑于2024-03-25 22:56:49第7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psoriasis)
【病因】遗传学说(易感性的决定因素)、感染学说(如链球菌→点滴状银屑病)、免疫功能紊乱、精神神经内分泌因素、代谢异常(如DM)、药物因素(如锂制剂、β-受体阻滞剂、消炎痛、四环素、氯喹等可加重银屑病)、烟酒、外伤、寒冷潮湿
【分类】寻常型(psoriasis vulgaris)(>99%)、非寻常型
【病理】
1.特点: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有丝分裂周期缩短、表皮更替时间缩短)
2.表现:寻常型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棘层增厚,表皮突整齐向下延伸,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皮病型则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脓疱型表现为Kogoj 微脓肿
【临床表现】
寻常型
好发于头皮、四肢关节伸侧、骶尾部,呈对称性
典型表现:初为红色粟米至绿豆大小丘疹/斑丘疹,逐渐扩展成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覆以厚层银白色鳞屑;刮擦最上层的鳞屑,可观察到鳞屑呈层状,似刮蜡滴(蜡滴现象),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除则可出现露珠状小出血点(点状出血现象,本质是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以上三者合称为Auspitz征;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部位不同,表现也不同
面部:由于经常擦洗而成红色斑点、斑片,鳞屑少/无
头皮: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向皮疹中心聚拢成束状(束状发)
皱襞处(如腋下、腹股沟):易出现浸渍、糜烂、皲裂
掌跖部:呈角化的淡黄色斑点/暗红色斑片,覆以粘着性多层银白色鳞屑,常有皲裂
口腔黏膜:灰白色环形斑
外生殖器: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无鳞屑
甲:甲板呈点状凹陷(顶针甲),甲下褐黄色的斑点上可出现甲板的变黄、增厚、破坏
病程:病程长,有时可自愈但易复发;一般冬重夏轻
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常出现Koebner现象/同形反应
Koebner现象:由创伤或其它有害刺激因素,在原有皮损周围诱发并产生特征相同的皮损;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也可见于白癜风、扁平苔藓
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
退行期:皮损缩小/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色素减退
特殊类型——急性点滴状银屑病(acute guttate psoriasis)/发疹型银屑病:常见于青年, 发病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史;起病急骤,数天内可泛发全身,皮损为0.3~0.5mm的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少量鳞屑,痒感程度不等;经适当治疗后可在数周内消退,少数可转为慢性
非寻常型
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RF阴性而HLA-B27阳性的关节炎,可发生于所有关节,但不对称;在严重银屑病中发病率高;多数关节炎症状和皮损严重程度平行,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以后可恢复或引起关节骨质破坏、畸形
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
局限性
掌跖脓疱病:皮损局限于掌跖部,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w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但新脓疱又重新出现;甲常受累
连续性肢端皮炎:罕见;发生在指端/趾端,脓疱消退后可见鳞屑和痂;甲常受累, 甚至引起甲板脱落
泛发性:常急性起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正常皮肤上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也可融合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全身,伴肿胀和疼痛;常有全身症状;1~2w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 但可反复周期性发作
红皮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erythrodermica):多由寻常型/脓疱型转变而来,应用强烈刺激性药物、长期应用抗疟药、不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均可诱发;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大量糠状脱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掌跖过度角化、甲板增厚脱落;急性期有全身症状;病程可迁延数月至数年
【诊断】注意分型;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1.头皮脂溢性皮炎:边界不清的红斑,覆以油腻性鳞屑;伴毛囊性丘疹、结痂;无束状发
2.头癣:多见于儿童;皮损覆以灰白色糠状鳞屑,有断发/脱发,易查到真菌
3.玫瑰糠疹:椭圆形淡红色斑片,中央棕黄色,覆以菲薄糠状鳞屑;躯干和四肢近端多见, 斑片长轴沿皮纹分布;病程有自限性
4.二期梅毒疹:有不洁性交史和硬下疳史;典型皮损为掌跖部铜红色、浸润性斑疹/斑丘疹;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5.扁平苔藓:皮损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鳞屑性斑块;黏膜多受累
6.慢性湿疹:特别是小腿疣状增生的银屑病
【治疗】
一般治疗
寻找并排除诱因(如抗感染、解除精神紧张、提高免疫力);避免强烈刺激性药物的外用,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
系统药物
维A酸:各型银屑病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非寻常型;常用MTX 抗生素类:适用于感染明显、泛发性脓疱型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型,主要用于红皮病型、急性关节病型、泛发性脓疱型
中医药治疗:清热凉血、凉血活血、活血化瘀免疫调节剂: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生物制剂: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结核病慎用
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霜剂/乳膏);有显效,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特别是大面积长期使用强效制剂停药后可诱发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维A酸霜剂:常用浓度为0.025~0.1%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但不宜用于面部和皮肤皱褶处其它:如角质促成剂
理疗
多采用UVB(特别是窄谱UVB,311nm);也可使用光化学疗法、308nm准分子激光、水疗、氧气疗法
第二节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定义】是一种以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为典型皮损的炎症性、自限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病因】现认为和病毒(如HHV-6/7)感染相关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多见于15~40岁女性;春秋季多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
初为孤立的玫瑰色淡红丘疹/斑疹,可互相融合成卵圆形/环形,直径可迅速扩大至2~3cm(较以后的皮损大),边界清楚,表面覆以细小鳞屑,称为前驱斑/母斑,一般持续1w;之后母斑消退,皮损逐渐播散,直径0.2~1cm,常为椭圆形,边缘覆以圈领状游离缘向内的细薄鳞屑,长轴和皮纹平行;常感中度瘙痒
病程呈自限性,一般6~8w;也有数年不愈者;愈后一般不复发
特殊表现
皮损局限于一处,融合成环状斑片,似体癣丘疹型:多见于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
紫癜型:表现为沿颈、躯干、四肢近端皮纹分布的瘀点和瘀斑
口腔损害:不常见;和皮损同时发生,表现为黏膜红斑,边缘隆起,中央可有溃疡或已愈合;无自觉症状
【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前胸、肩胛间和关节屈侧;呈灰色鳞屑斑
2.体癣:少见广泛分布;花斑癣可行真菌学检查
3.梅毒疹:皮疹大小一致、褐色、无/少鳞屑、不痒,伴全身性病变,血清试验阳性
【治疗】目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局部治疗
紫外线(UVB)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
全身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严重泛发时,可短期口服/肌注糖皮质激素
第三节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M)
【定义】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并存, 可累及黏膜;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病因】
①典型轻型EM多和HSV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相关性EM(HAEM))、特异性HLA(HLA-DQw3)相关;
②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无典型靶损害的EM则多由药物引起,如磺胺类、某些抗生素、别嘌呤醇、抗惊厥药;
③支原体感染和放疗也可引起EM
【病理】
①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下水疱形成;
②真皮上部水肿、炎细胞浸润;
③免疫荧光无特异性,IgM/C3 呈颗粒状沉积在真皮浅表血管丛周围/局灶性真表皮交界处
【临床表现】
特点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春秋季好发;起病较急,可有前驱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病程呈自限性、复发性
皮损呈多形性
分型
红斑-丘疹型
常见,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好发于肢端、面颈部,呈对称性;黏膜损害较少
初为0.5~1cm的圆形/椭圆形水肿性红斑,色泽鲜红、边界清楚,向周围逐渐扩大; 典型表现为靶形皮损(target lesion)/虹膜状损害(iris lesion)——分3层:中央为暗淡的紫癜伴水疱,外围是水肿性隆起苍白环,周边是红斑;融合后呈回状/地图状;有瘙痒/ 轻度灼痛感;2~4w消退,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水疱-大疱型
多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全身症状明显;除肢端外,可向心性扩散至全身;黏膜损害多见
渗出较严重,常发展为浆液性水疱,周围有暗红色晕
重症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黏膜损害突出(两处以上),表现为口鼻黏膜糜烂、结膜充血、角膜炎、外阴/肛门黏膜红肿糜烂、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
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瘀斑,可呈非典型的虹膜状损害;迅速扩大、融合、泛发全身, 中央可有水疱,尼氏征阳性
可并发坏死性胰腺炎、肝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可引起败血症,死亡率5~15%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