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性病学008红斑狼疮
皮肤性病学,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 岁女性;临床异质性大,可分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 如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8章 红斑狼疮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 岁女性;临床异质性大,可分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 如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
【病因】遗传因素、性激素、环境因素(特别要注意某些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某些病原体感染,如淋球菌、EB 病毒)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
皮损:呈多形性,以水肿性红斑最常见、最早发生、最突出;颧颊部蝶翼状红斑、甲周/指腹红斑/瘀点具有特征性;有的皮疹可呈多形红斑样,寒冷季节多见; 四肢处常有坏死性血管炎所致皮疹;尚可出现风团、环形红斑、紫癜、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狼疮发、光敏感、毛细血管扩张、DLE等表现,皮疹消退后常有色素沉着
狼疮发:表现为额部发际毛发干燥、参差不齐、细碎易断
黏膜损害:可有;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的红色斑片或弥漫性潮红,其上有点状出血、糜烂、浅溃疡;常反复发作
内脏
肾脏:最常受累;表现为肾炎、肾病综合征;严重时可有肾功能衰竭(是患者早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脏:心包炎、心肌炎、疣状心内膜炎、瓣膜疾病
肺脏:胸膜炎、狼疮性间质性肺炎
精神神经系统:提示病情严重;表现为精神症状、脑膜炎、脑炎、周围神经炎
消化系统:胃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
血液系统:WBC↓、溶贫、PLT↓
运动系统:肌炎、关节炎
眼:结膜炎、巩膜炎、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
其它
明显乏力、消瘦、发热
【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全血细胞↓
尿常规:血尿、蛋白尿
其它:血沉加快、Ig↑、补体C3/C4↓;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RF阳性
特异性检查
抗核抗体(ANA)
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内DNP、DNA、可提取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通常血清ANA滴度>1:80有临床意义,并可根据细胞核荧光染色的形态有不同核型:均质型(抗原为DNP、组蛋白)、周边型(抗原为dsDNA、ssDNA)、斑点型(抗原为RNP、Sm、SS-A、SS-B)
抗dsDNA抗体:40~70%阳性;高滴度时为标记抗体;和SLE病情平行;和肾损伤发生有关
抗Sm抗体:30%阳性;为标记抗体
抗U1-RNP抗体:30~40%阳性;和雷诺现象发生相关
抗SS-A抗体:35%阳性;和新生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光敏感发生相关抗SS-B抗体:15%阳性;和新生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发生相关
抗心磷脂抗体:30~40%阳性;和血小板减少、自发性流产/死胎、血栓形成、血管炎和神经系统病变相关
狼疮细胞:病情活动时50~80%阳性
组织病理
皮肤: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口扩大、角质栓塞、棘层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有成片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狼疮带试验(lupus band test, LBT)示皮损区表皮-真皮交界处Ig/C3沉积,外观上正常皮肤LBT的阳性率也高达70%
内脏:结缔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和坏死性血管炎表现
【诊断】11选4:
①面颊部蝶形红斑;
②盘状红斑;
③光敏现象;
④口腔溃疡;
⑤肾脏损害: 24h尿蛋白>0.5g或尿细胞管型;
⑥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⑦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所致);
⑧非侵袭性关节炎;
⑨血液学异常:溶贫,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⑩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持续6个月以上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一项);
⑪ANA阳性
【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宣教(解除忧虑、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女性患者最好不要妊或在病情稳定后半年进行
药物治疗
抗疟药、NSAIDs:适用于全身症状轻微、仅有皮损/关节痛者糖皮质激素:主要治疗药物;重症患者可大剂量冲击疗法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有禁忌证者;狼疮性肾炎患者可用霉酚酸酯(骁悉)进行维持治疗;狼疮性脑病可行MTX鞘内注射
大剂量IVIg:适用于合并溶贫、血小板减少和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满意者
生物制剂、中草药
其它治疗
血浆置换、血液透析、干细胞移植
第三节 其它红斑狼疮性疾病
一、盘状红斑狼疮(discor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
【特点】
1.表现:发生和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好发于两颊、鼻背、外耳、手背、口唇等暴露部位, 当局限在颈部以上时称为局限型DLE,否则称为播散型DLE;典型皮损表现为边缘隆起、 中央微凹似盘状,覆以粘着性灰白色鳞屑,将鳞屑剥除可见其下扩大的毛囊口有刺状角质 栓;陈旧性损害中央逐渐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部分可累及黏膜,多 见于口唇(灰白色糜烂/浅溃疡,绕以红晕);一般无自觉症状和全身症状;慢性病程,预后良好,5%可转化为SLE
2.检查:病理类似SLE;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可有LBT阳性,但正常皮肤LBT阴性
二、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
1.表现:好发于两颊、鼻、耳轮、上胸、肩背、上臂等处;初为水肿性红斑,以后发展为环形红斑型、丘疹鳞屑型;皮损持续数月后消退,不留瘢痕;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但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低),有光敏感和雷诺现象;丘疹鳞屑型更易倾向于发展为 SLE
2.检查:抗 Ro/SSA 和抗 La/SSB 抗体阳性(特征性);病理无明显角化过度、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基底膜增厚,真皮淋巴细胞浸润较轻但表皮-真皮界面液化更显著;10~25%正常皮肤 LBT 也可为阳性
三、其它特殊类型
1.深在性红斑狼疮(LEP)/红斑狼疮性脂膜炎:好发于面部;表现为皮下结节/斑块,表面皮肤正常/暗红色,消退后可形成局部皮肤凹陷;少数伴全身症状;治疗首选氯喹
2.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由于母体内的自身抗体(抗 Ro/SSA 和抗 La/SSB 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呈自限性
3.药物性红斑狼疮(D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