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耳科学004
这是一篇关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3-25 23:20:59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耳科学004
第八章 听力障碍及其防治
一、听力障碍概述
【定义】
1.听力障碍(hearing impairment):是指人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或分析综合部位的任何结构/功能障碍;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2.耳聋(deafness):平均听阈≥81dB 者(极重度听力障碍)
3.聋哑(deafmutism)
【分类】
病变性质和部位
器质性聋(organic deafness)
传导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感音性聋(sensory deafness)/耳蜗性聋 (cochlear deafness)、神经性聋(nervous deafness)/蜗后聋(retrocochlear deafness)
混合性聋(mixed deafness)
功能性聋(functional deafness)/ 精神性聋(psychogenic deafness)/ 癔症性聋(hysterical deafness):单侧/双侧突然听力丧失,但无耳鸣、眩晕;说话的音调和强弱和发病前一样,但多有缄默、四肢震颤/麻木、过度凝视等癔症症状; 反复测听结果变异大、无响度重振;自描测听曲线为Ⅴ型;前庭功能无改变; 可突然自愈/经各种暗示治疗而迅速恢复
发病时间
先天性聋:遗传性聋(hereditary deafness)、非遗传性聋
后天性聋
语言功能
语前聋(prelingual deafness):重度先天性聋或婴幼儿期失去听力者
语后聋(postlingual deafness):在言语形成之后失去听力者
【分级】
二、传导性聋
【定义】在声音传导径路上任何结构和功能障碍,都会导致进入内耳的声能减弱,引起听力下降
【病因】
【诊断】
【治疗】在确定咽鼓管功能和耳蜗功能正常后,大多数传导性聋都可通过耳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听力;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或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配戴助听器
三、感音神经性聋
【定义】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致使声音的感受和神经冲动传递障碍以及皮层功能缺如
【病因】
先天性聋
遗传性聋
非遗传性聋:妊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梅毒等疾病
老年性聋(presbyacousis)
由高频向低频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聋,伴高调持续性耳鸣;多数有响度重振、言语识别率和纯音测听结果不成比例
传染病源性聋/感染性聋
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伤寒等
临床表现:进行性聋,伴/不伴前庭受累症状
全身疾病所致
高血压、动脉硬化:双侧对称性高频感音性聋伴持续性高调耳鸣糖尿病:一般为蜗后性聋或与耳蜗性聋并存
肾脏疾病:双侧对称性高频感音性聋
甲低(特别是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混合性聋
耳毒性聋(ototoxic deafness)
常见的如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NSAIDs、抗疟药(如奎宁)、抗癌药(如长春新碱)、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临床表现:耳聋(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多由高频向低频发展)、耳鸣、眩晕、平衡紊乱
创伤性聋
头颅闭合性创伤、颞骨横行骨折、潜涵性聋(caisson deafness)、爆震性聋
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无明显原因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聋
临床表现:单侧多见;一般先有高调耳鸣,多伴眩晕、恶心、呕吐;听力损害多较严重,可有听力曲线中断,响度重振试验阳性;但有自愈倾向
自身免疫性聋
双侧非对称性、波动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病
其它
中耳炎并发症、梅尼埃病、耳蜗型耳硬化、MS 等
【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多在排除/治疗病因的同时,尽早选用可扩张内耳血管、降低血黏度、溶解小血栓的药物,以及维生素 B、能量制剂,必要时还可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
助听器(hearing aid)
语频平均听力损失 35~80dB 者均可使用,听力损失 60dB 左右效果最好
单侧耳聋:一般无需配用助听器
双侧耳聋:损失程度大体相同→双耳助听器/单耳助听器轮流戴;损失程度相差大但都未超过 50dB→宜给听力较差耳戴;有一耳听力损失>50dB→应给听力较好耳戴
耳蜗植入器(cochlear implant)
指征:应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检不出而鼓岬/蜗窗电刺激可诱发脑干反应
听觉和语言训练
四、混合性聋
【特点】耳传音和感音系统同时受累所致耳聋;既有气导损害,又有骨导损害,曲线呈缓降型,低频区有气骨导间距而高频区不明显
补充: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特点】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所致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失,损伤部位主要在内耳(Corti 器);损伤程度和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听力检查:多双侧感音神经性聋,早期为高频听力损失,在 4000Hz 处有V 型凹陷(低谷)
第九章 耳部、颅底肿瘤
一、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external canal)
【特点】好发于男性,是反复挖耳造成的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早期表现为挖耳时易出血, 当肿瘤充满外耳道时有阻塞感、听力减退
二、中耳癌(carcinoma of middle ear)
【病理】以鳞癌最常见
【诊断】
临床表现
耳道无痛性出血、耳痛、同侧周围性面瘫、传导性聋、张口困难、眩晕
多数有鼓膜穿孔,透过穿孔可见中耳腔内有红色肉芽,触之易出血
影像学
CT:中耳腔/乳突有不规则的软组织病灶,中耳乳突有不规则的大面积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整、无边缘骨质硬化带
病理
可明确诊断;取材时尽量不要牵拉中耳腔肉芽,以免损伤面神经
【治疗】多先手术后放疗,对晚期患者先放疗后手术;术式包括乳突切除术(适用于无面神经管、内耳、颞骨外侵犯者)、颞骨次全切除术、颞骨全切除术
三、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
【病理】耳神经外科最常见良性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 80~90%;多单侧发病,多起源于前庭上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前庭上神经是通向内耳的神经中最易发生肿瘤)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症状
肿瘤位于内听道(早期症状):听力下降(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耳鸣、前庭功能障碍
肿瘤长入桥小脑角:听力严重下降、平衡失调、三叉神经受压(同侧面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肿瘤进一步生长:脑干受压、脑积水、头痛(不是早期症状)、视力下降
检查
听力学检查:ABR 是目前检测听神经瘤最敏感的听力学方法 前庭功能检查:可有异常眼震电图
影像学:MRI 是早期诊断最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
【治疗】
手术切除
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
观察
适用于高龄、肿瘤局限于内听道内、生长不明显、有条件定期 MRI 检查
立体定向放疗
适用于全身条件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且肿瘤<2cm、瘤体持续性增大/症状持续性加重的非囊性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