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病学 第6章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病学 第6章 周围神经疾病思维导图,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编辑于2024-03-25 23:37:27神经病学 第6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述
【解剖】
脊神经
解剖生理
混合性: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
每条脊神经干在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皮肤分布节段性:T2→胸骨角;T4→乳头平面;T6→剑突水平;T8→肋弓下缘;T10→脐水平;T12→腹股沟水平;在四肢神经分布中,最上、下者分布于近侧部近躯干处,中间的神经则分布于肢体的远侧部
病损定位
运动障碍:前根损伤单为运动障碍,神经丛/神经干损伤则亦可累及感觉、自主神经
刺激性症状:肌束震颤、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
麻痹性症状:肌力减弱/丧失、肌萎缩
感觉障碍:后根损害为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伴剧烈根痛;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为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伴疼痛、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末梢损害为肢体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伴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反射变化:浅反射、深反射减弱/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无汗、黏膜苍白/发绀、皮温下降、皮肤水肿、皮下组织萎缩、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皮肤溃疡、毛发脱落、指甲光泽消失、甲质变脆、性功能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泪腺分泌减少
其它:动作性震颤、周围神经肿大、畸形、营养障碍
自主神经
解剖生理
中枢自主神经: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团+脊髓各节段侧角区
周围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C8~L2 脊髓侧角神经元→交感干椎旁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汗腺、血管、平滑肌、内脏器官
副交感神经系统:脑干+S2~S4 脊髓侧角神经元→脏器附近/脏器内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颌下腺、舌下腺、泪腺、腮腺、气管支气管、内脏
病损定位
交感神经病损——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
副交感神经病损——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瞳孔缩小、眼球突出、心率加快、血管收
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抑制
【病因和病理】
1.沃勒变性/Wallerian 变性/顺向变性:是指任何外伤使轴索断裂后,轴质流终止,断端远侧轴索和髓鞘很快变性和溶解(由近向远发展),被 Schwann 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断端近侧变性仅为 1~2 个 Ranvier 结而不再进展;细胞体肿大,向边缘移动,尼氏小体溶解,当病变接近细胞体时可使神经细胞死亡
2.轴索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是中毒、代谢性、免疫介导炎症性神经病常见的病理变化; 主要是因为胞体合成蛋白质/轴质运输障碍,不能供给远端轴索营养而出现轴索变性、髓鞘碎裂;病变通常从轴索远端向近端发展
3.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是指神经纤维上发生局限性髓鞘破坏,其轴索基本正常,但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病变常呈斑点状,有些髓鞘被破坏,有些则正常;常见于GBS、铅中毒、白喉等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4.神经元细胞变性
【临床表现】
基本表现
疼痛——神经痛(neuralgia):受累感觉神经分布区发生疼痛,呈电击状/烧灼状;神经传导功能正常,神经主质无明显变化
其它:麻木、感觉减退、肌无力、肌肉萎缩;以轴索变性为主的周围神经病者常无疼痛和感觉异常
分类
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进展性症状: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自主神经性部位:神经根病、神经丛病、神经干病
临床常用: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
第二节 神经痛
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表现】
特点
40 岁以上中老年女性多见;常局限于单侧三叉神经 1 支/2 支(特别是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随病程迁延,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缩短,甚至为持续性发作,很少自愈
表现
疼痛: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和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烧灼样疼痛,多单侧,持续 1~2s,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病初发作次数较少,以后增多且疼痛增强
扳机点/触发点:患者口角、鼻翼、颊部、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即可诱发疼痛
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严重时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伴面部皮肤发红、流泪、流涎
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特点)
【鉴别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为持续性,伴患侧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常合并其它脑神经损害症状(有相应的阳性体征);见于 MS、延髓空洞症、颅底肿瘤
【治疗】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首选药;孕妇忌用
其它:苯妥英钠、氯硝西泮、阿米替林、巴氯芬
其它治疗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疗法:适用于长期和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耐受、年老体弱有系统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伽马刀治疗
二、坐骨神经痛(sciatica)
【临床表现】
根性
多急性/亚急性起病,初为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硬不适感
疼痛:典型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面、腘窝、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呈烧灼样/刀割样疼痛,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阵发性加剧,夜间尤甚,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加重;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横突常有压痛(但不明显);可有特殊减痛姿势
患侧小腿外侧和足背可有针刺、发麻等感觉;伸趾/屈趾功能的肌肉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消失
诊断试验:Laségue 征、颏胸试验阳性
干性
多亚急性/慢性起病
疼痛:主要分布于坐骨神经通路,腰部不适不明显,但有压痛点(腰椎旁点、臀点、腘窝点、腓肠肌点、踝点);可有特殊减痛姿势
患侧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更为明显;坐骨神经支配区肌肉松弛伴轻度肌萎缩,踝反射减弱/消失
诊断试验:Laségue 征多阳性
第三节 单神经病
一、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Bell)麻痹
【定义】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
【病因】①束扎性周围神经病(entrapment neuropathy):面神经茎乳孔出口处炎症致使面神经受压;②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膝状神经节炎;③Lyme 病;④肉芽肿
【临床表现】
特点
多见于 20~40 岁,男性多见;起病急,面神经麻痹在数小时~数天达高峰
表现
患侧周围性面瘫: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不能闭合、Bell 征/Bell 现象阳性(患侧闭眼无力→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而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对侧、鼓气/吹口哨漏气
定位表现:鼓索以上病变可出现同侧舌前 2/3 味觉消失;镫骨肌神经以上病变可出现同侧舌前 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
部分可在起病前 1~2d 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Hunt 综合征: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有患侧周围性面瘫+舌前 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外,尚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障碍、外耳道/鼓膜疱疹
后遗症:主要是因为再生的神经纤维长入邻近其它神经鞘细胞通路所致
味泪觉反射异常:鳄鱼泪,伴颞部皮肤潮红、发热、汗液分泌
联合运动:如瞬目时,患侧上唇发生轻微颤动;露齿时,患侧眼睛不自主闭合; 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鼻唇沟加深
患侧瘫痪肌挛缩、面肌痉挛:此时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变深、口角歪向患侧
【鉴别诊断】
1.GBS:多双侧周围性面瘫,伴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有明确的原发病和特殊症状
3.颅后窝肿瘤/脑膜炎:起病缓慢,伴其它脑神经受损症状、原发病特殊表现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有单支、多支脑神经损害(尚可有动眼神经、展神经损害)
5.神经 Lyme 病:单侧/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红斑;常可累及其它脑神经
【治疗】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维生素 B、阿昔洛韦;1w 后行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助于预后判断)、理疗、护眼、康复治疗、手术
二、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特点】原发性多由面神经受血管襻压迫所致;表现为一侧面肌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 无痛性强直而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早期多为眼轮匝肌,以后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其它面肌,以口周肌肉抽搐最为明显;少数病程晚期可伴患侧面肌轻瘫;肉毒素 A 局部注射是首选姑息治疗方法
第四节 多神经病
一、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末梢性神经病
【特点】肢体远端多发性神经损害;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轴索变性,呈“逆行死亡性神经病(dying-back neuropathy)①”;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运动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障碍(手套-袜套样分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远到近扩展;EMG 示神经源性损害, 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减低
① 远端周围神经损伤时,由于远端神经轴质流供应不足,继发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致使周围神经变性由远及近发展
二、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定义】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症状多在 2w 左右达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
【病因】可能和空肠弯曲菌(CJ)、CMV、EB 病毒、肺炎支原体、乙肝病毒、HIV 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血液学
一般正常;可有抗神经节苷脂抗体(+)、CJ 抗体(+)
脑脊液
白细胞数正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但<1.0g/L,细胞正常;以发病第 3~6w 最明显);IgG 指数升高,但血清和脑脊液均有寡克隆区带 IgG;部分可有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电生理检查
提示周围神经存在脱髓鞘性病变
腓肠神经活检
辅助诊断方法,但不作为必需的检查
【诊断】
国际推荐的诊断标准:①进行性四肢肌无力伴腱反射消失;②病程逐步加重数天~4w;③ 两侧肢体体征基本对称;④感觉症状和体征较轻;⑤急性发病时不伴发热,病程进展 2~4w 后开始逐步恢复;⑥脑脊液细胞<10×106/L 而蛋白含量增高;⑦电生理检查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则一般不支持 GBS 诊断:①显著、持久的不对称性肢体无力;②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或持久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③脑脊液单核细胞数>50× 106/L;④脑脊液出现分叶核白细胞;⑤存在明确感觉平面的肢体瘫痪
【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灰质炎:多有发热、肢体瘫痪多局限于一侧下肢、无感觉障碍和脑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和细胞数均增加
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发病期有发热史,1~2d 出现截瘫,受损平面以下运动障碍伴传导束性感觉障碍;早期出现二便障碍,脑神经不受累
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迅速出现四肢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呼吸肌、脑神经一般不受累; 脑脊液正常、血钾↓;可反复发作;补钾有效
4.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症状波动、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
5.其他:如肉毒中毒、白喉、卟啉病、艾滋病、糖尿病等所致肌肉瘫痪和周围神经病
【治疗】
三、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慢性 GBS
【特点】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起病隐匿,发病前少见前驱感染;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自远端向近端发展,伴腱反射减弱,但一般不引起呼吸困难;四肢末梢性感觉减退,部分可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程进展期均>8w,病程分慢性单相型、慢性复发型、阶梯进展型、慢性进展型;多数对免疫治疗(如激素)反应良好
四、多脑神经病
【特点】单侧/双侧多个脑神经同时/先后损害所致临床症状;如眶上裂综合征(累及Ⅲ、Ⅳ、Ⅴ1、Ⅵ脑神经)、海绵窦综合征(除累及眶上裂综合征脑神经外,尚可出现受累侧眼球突出、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眼底静脉充盈扩张等海绵窦内动静脉受阻现象)、眶尖综合征(累及Ⅱ、Ⅲ、Ⅳ、Ⅴ1、Ⅵ脑神经)、岩尖综合征(累及Ⅵ、Ⅴ1 脑神经)、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累及Ⅴ、Ⅶ、Ⅷ脑神经)、颈静脉孔综合征(累及Ⅸ、Ⅹ、Ⅺ脑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