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西亚
这是一篇关于古代西亚的思维导图,原始民主到专制霸权、专制国家开始形成、专制国家正式确立等发展
世界古代史上册古代埃及的思维导图,BC5300-BC3000 前王朝时期;BC3000-BC2686 早王朝时期(古风时代);BC2686-BC2125 古王国时期(古典时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古代西亚
BC9000 农业兴起
BC7000 定居
BC6500-BC6000 哈孙纳文化
开始标志:新型陶器在两河流域北部出现
BC6000-5500 萨麦拉文化期
标志:新型烧制陶器出现
BC5500-BC5000 哈拉夫时期
文化特色:精致彩陶
BC5000-BC4000 欧贝德时期
特征:褐色或黑色图案装饰的彩陶
灌溉农业迅速发展 农业 畜牧业 商业发展
BC4000-BC2900 乌鲁克时期
灰色和红色磨光陶器
苏美尔人迁徙到两河流域
城市聚落发展 文字出现 宗教 长途贸易
BC2900-BC2350 苏美尔城邦时期(早王朝时期)
早王朝一期:基什称霸 二期:乌鲁克城邦称霸 三期:乌尔与拉伽什争霸
城市多以神庙为制高点,王宫建筑在城邦后期才出现
统治者称为:卢伽尔 恩西 恩
防御战争和对外征服战争频繁 目的是争夺水源和灌溉设施的主导权(拉伽什王的埃阿那图姆的鹫碑铭文)
王权萌芽:基什王的霸权
BC2296-BC2112 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领导的塞姆人集团建立
纳拉姆辛统治: 领土观念加强 国家鼎盛
君主专制 君神结合 中央派“恩西”管理原苏美尔城邦
建立统一的公文和文书管理体系 统一文字 度量衡
阿卡德语和楔形文字成为两河流域主要的语言文字
灭亡:游牧民族;原苏美尔城邦;气候;管理缺陷
BC2112-BC2004 乌尔第三王朝
又称新苏美尔时期或苏美尔复兴时期
君权神授 统治者自封为神
舒尔吉改革
三级管理机构:京畿区(恩西 萨吉那) 边境区(哈扎努 即市长) 附属国
高级军事将领主要为王室成员和王室姻亲
税收体制:京畿区-巴拉制度 边境区-巴拉税和衮玛达税
灭亡:粮食短缺;阿摩利人干扰;南部城市发展;埃兰和玛什基进攻
BC2017-BC1794 伊新王朝
伊什比埃拉(阿摩利人)建立,被拉尔萨打败
以乌尔第三王朝继承者和苏美尔文明的卫道士自居
《里皮特伊斯塔法典》最后一部苏美尔文法典
BC2000-BC1050 亚述王朝
阿淑尔城邦与古亚述时期 BC2000-BC1800
阿淑尔是城市主神和城市名 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建立专制国家
灭亡:被古巴比伦王汉穆拉比吞并
中亚述王国 BC1400-BC1050
四处作战,保护边境
兴建新都 安置居民 开垦土地 名年官制度
法律关注民事 针对妇女制度规范 宫规森严
灭亡:国家内乱;与巴比伦斗争失败;阿拉米亚人入侵
BC1894-BC1595 古巴比伦王国
汉穆拉比采取合纵连横,各个击破的策略,为后世所沿袭
政治体制
国王集政治 军事 司法于一体
官僚体系:中央和地方
中央:宫廷官员管理王宫内的事务 政府官员处理政务
地方:最高长官-沙卡那库 灌溉和司法-沙批尔那瑞姆 市长-拉比阿努
伊尔库赋税制度
《汉穆拉比法典》:最古老完备的成文法典,主要目的是宣传王室权威》
社会结构:自由人(阿维鲁) 依附人或半自由人(穆什钦努) 奴隶(瓦尔社)
自由人中有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差别 各等级在政治财产义务方面存在严格差别
社会等级具有封闭性 平民等级具有排外特点 社会等级世袭
《吉尔伽美什史诗》《埃努那法典》
灭亡:王权下降;边境不安(阿摩利人 胡里人 加喜特人);赫梯王国进攻
BC1650-BC1200 赫梯王国
古王国:锡的战争 穆尔西里攻陷巴比伦 铁列平改革(王位继承法) 中王国:发展鼎盛期
新王国(赫梯帝国):灭亡米坦尼 与埃及签订银版合约
灭亡:海上实力薄弱;饥荒
新赫梯时期:多元文化是赫梯文化的主要特色
BC1595-BC1155 中巴比伦王国
加喜特人建立,古代两河流域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
与埃及友好往来,与北非建立长途贸易联系 与亚述既是对手又有联姻和联手关系
灭亡:反抗埃兰人统治的起义失败
BC1158-BC1127 伊新第二王朝控制巴比伦政权
尼歩甲尼撒一世:战胜埃兰人和亚述人;迎回主神马杜克神像
BC1500-BC1250 米坦尼王国
主要居民为胡里人,统治者是米坦尼人
将自身文化融入两河流域文化,创造出胡里文化
最早使用冶铁技术,后被赫梯学习并垄断
中亚述强大威胁,被赫梯灭亡
BC934-BC612 亚述帝国
第一阶段:全面复兴时期(阿淑丹二世创建军事统治体系) 第二阶段:对外扩张,走向鼎盛(占领巴比伦和埃及)
政治结构:君主权力极权化;改革贵族特权(名年官制度、废世袭);内外有别的管理机制(神的领土-治下的领土);强大的军队体系;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社会结构:国王-贵族-知识分子-平民-奴隶
BC626-BC539 新巴比伦王国
迦勒底人那布珀拉沙尔称巴比伦王
尼布甲尼撒“巴比伦之囚”,发动多次阿拉伯战役
那布尼德推行宗教改革
灭亡:波斯居鲁士大帝进攻
BC550-BC332 波斯帝国
居鲁士大帝发动米底战争、先后占领米底、吕底亚、希腊、巴比伦、伊朗、阿富汗,采用亲善政策建立庞大的多民族国家
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实行以埃治埃政策
薛西斯统治时期,希波战争爆发,希腊胜利
政治结构:行省制 首脑称总督 边境地区给予部分自治权 道路交通体系完备 多种官方语言并存
社会结构(四个集团):1.祭司、贵族和武士集团 2.书记和商人集团 3.手工艺人集团 4.农民集团
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一神教,最早的帝国国教,《阿维斯陀》)
专制国家正式确立
专制国家逐渐确立
专制国家开始形成
原始民主到专制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