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思维导图,炎症性肠病是一组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慢性胃炎思维导图,介绍了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胃镜及组织学病理几个方面的内容,带我们更好的了解慢性胃炎的有关知识。
这是一个肠易激综合征思维导图,介绍了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是一个肠结核思维导图,从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几个方面作了阐述,清晰明了,便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腹泻和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腹痛,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累计全腹,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轻、中度病人仅有右下腹轻压痛,重型病人明显压痛。
全身反应:发热,一般出现在中、重度病人活动期,低至中热,高热提示病情进展、严重感染或存在并发症;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
肠外表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最多见)
疾病分期: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分为轻中重度
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及广泛结肠炎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最严重的并发症,病变广泛而严重,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聚集,致急性结肠扩张,一般横结肠最严重,易穿孔,预后差。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诱发
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
其他并发症:结肠大出血发生率3%;肠穿孔常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肠梗阻少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液:贫血、WBC增加、血沉加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均提示活动期
粪便:肉眼观粘液脓血,镜检有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应注意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结肠镜: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X线钡剂灌肠,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结肠镜有禁忌症或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时的补充
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或不伴)不 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慢型血吸虫病、肠结核 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 至少1项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感染性肠炎:粪便培养阳性,抗生素可治愈
阿米巴肠炎:血清抗阿米巴抗体阳性,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黏膜活检可见血吸虫卵,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有助鉴别
CD:
大肠癌:结肠镜及活检可确诊
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可有粘液但无脓血,镜检正常,隐血试验阴性,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需与其他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治疗
控制炎症反应
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和柳氮磺吡啶(SASP),用于轻、中度诱导缓解与维持治疗,SASP不良反应远较5-ASA多,而二者疗效相似。
糖皮质激素:用于对5-ASA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病人的首选治疗。(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糖皮质激素只用于活动期的诱导缓解,症状控制后应予逐渐减量至停药。重度UC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应用环孢素静脉滴注作为补救治疗。
免疫抑制剂:用于5-ASA维持治疗疗效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及激素依赖者的治疗。
对症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贫血可输血,病情严重应禁食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腹痛腹泻对症治疗,慎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如地芬诺酯(苯乙哌啶)或洛哌丁胺,重症患者禁用。
抗生素治疗对一般病例并无指征。
病人教育
手术治疗
并发结肠癌变
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副反应大不能耐受者,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者。
克罗恩病
消化系统表现:腹痛为最常见表现,右下腹或脐周,间接性发作;腹泻粪便多为糊状,可有血便;右下腹或脐周可有包块(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瘘管形成为CD较为常见且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肛门周围病变有时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包括肛周瘘管、脓肿及肛裂等。
全身表现:本病全身表现较多且明显,主要有发热、营养障碍。青春期前发病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肠外表现:与UC相似,但发生率较高,以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眼病较为常见。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非狭窄非穿透性(B1)、狭窄性(B2)和穿透性(B3)及伴有肛周病变(P),各型可有交叉或转化
病变部位(L):回肠末端(L1)、结肠(L2)、回结肠(L3)和上消化道(L4)
严重程度:活动期、缓解期、轻中重度。
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脓肿,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炎症迁延不愈者癌变风险增加
实验室检查:见UC
内镜检查:结肠镜应作为CD的常规首选检查,镜检应达末端回肠。镜下一般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各种黏膜炎症,其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外观。
影像学检查:CTE或MRE,可反应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肠腔外并发症等。
慢性起病,反复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痛、腹块、肠瘘、肛周病变、发热等表现者,临床上应考虑本病。
需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肠道肿瘤鉴别;急性发作时须除外阑尾炎;慢性发作过程需与肠结核、肠淋巴瘤进行鉴别,病变仅累计结肠者应与UC进行鉴别。
活动期: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生物制剂、全肠内营养
缓解期:维持缓解治疗用药时间可至4年以上
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主要针对并发症
病人教育:必须戒烟
CD是一种慢性炎性 肉芽肿性疾病,多 见于末段回肠和临近 结肠,节段性分布。
重度病人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及腹痛是UC的主要症状,起病多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