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人如何度过一生,才不会辜负生命?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当了70年心理医生的作者中村恒子,将其90年的人生智慧,化为本书六大篇章关于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课题的诚挚箴言,陪同数不清的人走过人生泥泞的时期,让他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有 热爱生活的勇气。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总有一句令你豁然开朗,消解心头烦忧,感受生命的力量,让你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要活出自己,就会发现“人间值得”!
编辑于2024-04-25 16:23:40这本书从生活空间、时尚、健康、人际关系、财务计划、时间管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教会你“断舍离”的同时,帮你找到真正值得去珍惜,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简而美”的生活提案!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本书从生活空间、时尚、健康、人际关系、财务计划、时间管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教会你“断舍离”的同时,帮你找到真正值得去珍惜,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简而美”的生活提案!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日]中村恒子
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行医70年来,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
[日]奥田弘美
心理医生,日本正念普及协会代表理事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19-8
第 1 章 工作是为了什么
“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从本质上来说,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
这个道理,亘古未变
赚多少钱倒没那么重要,如果能够支撑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这就足够了
人生,就是这样活着
当你面对“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
至于“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
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挑战一下
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
工作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期望过高或心思太重,就容易失望或焦虑
如果被权力、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紧紧束缚住,在工作中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快就会疲于应对
当你眉头一皱,去思考“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不管是谁都会徒增烦恼,觉得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当你放下那些让你感觉混乱的想法,想着“不妨先试着去做”或者“如今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心里就会顺其自然地坦率接受
当你投入工作时,仍然发现某处有所不妙,那么就不断努力,不断钻研,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
如果还没去做就顾虑重重,那很可能止步不前
即使你不喜欢工作,也没有关系,尽可能去做总比瞎想强
也许有人会不断认真思索“不喜欢上班怎么办”“工作不开心该如何是好”,其实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是不是去行动总比思虑强
行动才是促进工作的良药
过多的“空闲”,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
工作的去留自己决定,别人无从干涉
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
在离开之前,最好先确保找到“下一份工作”
不要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才想着行动,而要在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的情况下准备周全,再做出明智的抉择
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最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做出抉择”,然后要为自己决定的结果负责
习惯遇事不抱怨,依靠自己解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能想办法解决
第 2 章 :不要期待过多,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
“必须要幸福”,不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
“必须要幸福”,不这样想的话才会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
不少人对幸福与否的判断标准,往往是通过与人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幸福程度
原本不想那样做,却硬逼着自己行动,背负太多就会越来越没有动力
一旦被别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欲望的怪圈中
不需要夸张幸福的价值,欢喜来临时就满心欢喜,如果头脑中出现一些所谓“必须”要做的事,不妨毫不犹豫地说:“不要做”
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学会了解自己,然后慢慢地舍弃“想要达到更多”的想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不强求改变别人,不如把心力放在“自己如何才能快乐生活
无论去哪里都一样,没有百分之百让你满意的环境或人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思考“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强迫他人,自己和对方都很痛苦
我之所以没有被不安和孤独一直困扰着,也许是因为在我看来“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吧
希望和朋友、伙伴永远在一起,或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为“交不到好的妈妈友人”,在职场上为“交不到好同事”等烦恼,这些想法只会自我消耗
我也不认为亲近的人会一直帮助自己
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放手,保持适度的距离
在别人的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我希望你不要感到孤独或伤心
人与人之间相互束缚、依存的关系既是不健全的,也是不自然的,甚至会让人感到疲惫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这样想的话,你瞬间就会感觉轻松,不会被不必要的事情束缚
率性地活着,就像自己想做的那样,不害怕自己过真正的生活
不要认为别人的给予理所当然,感谢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不要认为别人的给予理所当然,感谢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予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
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
如果觉得别人为你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感恩之心就会渐渐淡忘
这样的想法,是阻碍人际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别人的给予并非理所当然,让别人按照你的所言所思去做不符合人之常情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有类似的想法,就会陷入不必要的失落或烦恼中
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不满情绪日积月累,最终会在言行与态度之间表现出来
越是觉得不满,你越会觉得对方惹人心烦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消除对别人的不满呢
其实我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就是不要期望太多
如果不让过度期望“先入为主”,就会发现别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不妨试试这样做
自己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工作环境会得以改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机会源于偶然,如果有人助力,就顺势而为
当转机来临的时候,与其计算无谓的得失,还不如认认真真地把握住
总想着得失,那么就会觉得勉强自己,甚至产生心结
与其如此,还不如率性而为,跟随心的决定
第 3 章 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
如果有人倾听你的烦恼,就能让你感到轻松
他们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但没有一个让他们能够倾诉苦闷和烦恼、获得心安的地方
在我看来,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没有药物能100%解决心里的烦恼,别人的建议也是一样,不能彻底解决你的烦恼
只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着寻找答案,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但有时候一个人面对真的很难
不要小气,接受小小的请求,让微小的善意流转
不要吝啬你小小的热情,而是尽可能地去做
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
争执之后先道歉才是胜者,如果一遇事就发飙,你将无法立足
所以,当你说了过分的话导致对方不愉快,无论对方是患者还是同事,自己先向对方表示歉意
一般来说,职场同事之间越是不愉快,相处起来越会感觉不舒服
我会尽量抛弃“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这样的话自己感到轻松,周围人也轻松
争执之后先道歉才是胜者,如果一遇事就发飙,你将无法立足在工作中,难免会与
相比那些不善于道歉的人,我应该算是比较强大吧
随着年龄增长,年轻人或者晚辈表面上迎合我的情况有所增多,但我仍然认为大家应该平等相处
交朋友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通过权衡得失来交往是不可取的
当你想要“遵从内心而活”,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
所谓多余的事情,就是“想要变得伟大”“想被大家认可”“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是“想更加怎么样”这种欲求
如果欲望过多,与人交往就会计算得失
也就是说,与人交往不再依靠“合得来、合不来”或者“喜欢、讨厌”这种单纯的感情判断
而是多方考虑“这个人是否对自己有帮助”“对方能否增加自己的利益”,等等
人生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每个人有所不同,不过在我看来,能与“心地善良的人”亲密交往,是非常难得的事
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如果被人说了不好的话,就不妨想想“那家伙在家里有什么惹他烦心的事吗?”,也许心情就会好转
“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为什么要那样说我?”如果像这样想一些加重自己心理负担的事,只会徒增疲惫
实际上,人太过关注别人或心生怒气,大体上都是自私的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在很多时候,不要处处在意别人的脸色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告诉自己,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际关系,只要能对自己信任的人说说真心话,倾诉心事就好了
就算一个人设计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会照着做,因此,人生没必要详细计划
我之所以说与人交往不要权衡利弊,原因就在于此
没有必要勉强与不想交往的人交往,而且实在不想与之接近,就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只要自己存在,就要带着一种包容力让别人平和下来
让自己成为别人愿意自然而然打开心扉,找你倾诉烦恼的精神科医生
就算一个人设计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会照着做,因此,人生没必要详细计划
命运就是与人的关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个人突然出现带给你某些东西
特别是改变人生的重要转机,会在某时某刻突然降临。
人生就是你无论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
因此,没必要事事都计划好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第4章:让心归于平静
对未来担心也没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吗?我只关心眼前的事
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安是因为对未来考虑太多
无论如何,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常常思虑过多,不如回到当下
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痛苦会成为今后重要的经验,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费
生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
有些事能靠自己解决,而有些事我们无能为力
人毕竟是伟大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可能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后顺其自然地走下去
如果今后有了痛苦的体验,这也可能是学习“新事物、新看法”的重要时机
有时候看似一切归零,实际上也可能是新的起点
等事情过后,仿佛“凤凰涅槃”般重生,你就会觉得“以前的苦恼简直不值一提”,或者感到“自己怎么一下子变厉害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生会变得更轻松
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事情都会得到解决,人生只能笑着走下去
即使遇到困难,只要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保持身体健康,坚持努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有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有这种真切的感受,在关键时刻就会更努力工作
接连发生不顺的时候,也不要停下脚步,停下来就无法前进
当人处于旋涡中,当然不会好受,但也不要担心
因此无论如何,什么状况都不可能持续一生
人生如同登山,有平地也有高峰,有平坦大道,也有陡坡坎途
如果总也不顺利,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这时,我们不妨学着练习“逆境中的生存之道”
那么,一连串的不顺降临后,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的建议是不要停下现在的脚步
我们无须做超越极限或勉强自己的事
遭遇不顺,心情也会变得糟糕,这时候可以找让自己感到毫无心理压力的人去倾诉,同时尽可能不给自己增加工作或学业上的额外负担
一旦过于纠结“为什么这么不顺利”,思想就会变得偏激
因此不要太在意,只要对别人的话和眼前的事说:“好的。”
无须改变自己的节奏,按照正常的步伐认认真真地去做,就会逐渐步入正轨,在不知不觉间走出低谷
如果实在静不下心来,那就想想你在意什么,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晚上好好睡觉,确有急事时快速处理,其他一概不管
保持心平气和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工作时间以外,不考虑工作上的事”
很多人在工作结束后依然考虑工作上的事,让自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所以,在非工作时间,尽量不要考虑工作上的事
当你忙得不可开交,觉得“那个事还没做”“这件事必须做”的时候,你扪心自问“这件事真的是必须要想”,或者“那件事真的是必须要做吗”
除此之外,对于不确定发生、模棱两可的事情,就当它不会发生,然后泰然自若便好
因此,你要逐渐养成回家即休息的习惯
人毕竟不是夜猫子,只有用清晰的头脑思考,才会有新的、积极的想法出现,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
有些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令你烦恼不已,甚至把你逼入绝境
但是不管怎样,回到家后立即切换大脑和思维,让自己安心休息
“没有自信”并非坏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点点取得进步
在我看来,“拥有自信,就能没有烦恼”并不符合逻辑
重要的是好好把握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建立自信
对于擅长的事情努力去做,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勉强
坦率的做法,才能使生活简单化
因此,没有必要过于自卑
面对没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诚坦率
这对于获得平静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
从悲伤或打击中走出来,要依靠“日药”而非建议
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
一切,只有靠我们自己开解
尽量减少胡思乱想,不要闲着,而是让自己忙碌起来
如果过多增加工作量使自己疲惫不堪,不妨尝试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运动
如果喜欢与人交流,那么就增加与人快乐交流的时间
人生中精神饱满的时光非常有限,不要过多地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中
人很难不与他人比较,即便健康有活力的人,未必没有烦恼
有的人与别人比较后,突然觉得十分失落、焦虑,甚至徒增嫉妒和痛苦
众所周知,无论看起来条件多么优越的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他也会有自己的苦闷和烦恼
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不得不努力的时刻,一定会到来。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无须太过努力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在身心疲惫时,尽量不要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第5章: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工作质量不完美没关系,调整思路也可以,关键是不要中途放弃
为什么非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呢?这么做又是为了谁
其实,不完美也是可以的
世间不存在完美的事情
请放弃“希望万事都朝理想方向发展”的想法,转换思维,思考“如何做才能推进事情顺利进行”
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制定一条界线,确定“超过这条线就可以”,就会努力进取以确保成绩不低于这条线
这样,即使中途出现问题也没关系
切换成这样的方式后,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顺利
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它,其他都会慢慢变好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当你为“我如此拼命,为什么事情偏偏不顺利”而烦恼不已时,该放弃的时候,果断放弃就好啦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一旦你总想着“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你的焦虑就会累积并影响孩子,然后再由孩子反过来影响自己
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改变你优先排序的方式
即使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太多,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在竭尽全力用爱守护着他们,他们就会安心地努力进步
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
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变得懒散
一旦决定“今天这样做”,生活一下子就会张弛有度
无论是护士还是其他同事,只要我觉得“和这个人相处得来”,我就不会顾忌身份、关系,和她们友好相处
所谓育儿,其实也是成长
一个人口头上说什么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不是他发自肺腑的话,就不足以影响到他的内心,也不足以改变他的行为
同时,提醒别人的事情,自己如果做不到,更加不好
即使是孩子,也会看穿大人的一言一行
因此,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
这样,通过育儿,也会注意到自己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
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
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真心为孩子的幸福考虑,并付诸行动
这样做,才能将爱传递给孩子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
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
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
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
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中寻求充实感,而不是闯入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指手画脚
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
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既不需要家人辛苦地照顾,也不需要到医院挂号、花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第6章:简单生活每一天
遇到困难时要想“没关系,一定会有办法的”
总之,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
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
即使有什么不顺心,也不要太在意
从老师的这些话语中,我发现在生活中偶尔与人产生分歧,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以及感觉烦恼、忧愁的时候,这些时间是多么浪费,多么可惜
正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才执着于“没有烦恼的事情”
想得太多,反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安和恐惧
每当我处于人生困境感到悲观时,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
然后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一股莫名的勇气,让自己可以“继续努力”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冲突、压力就会减少
当我们想要“更加如何”时,就会对生活感到不满,觉得“这样下去可以吗”,因此便会陷入不安之中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如果你问她“有没有令你感到厌烦的人”,她会认真地告诉你“我对人没有好恶之分”
她认为,“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
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和期待,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
久而久之,你和对方的关系会越发紧张,甚至到一触即发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也很容易激化矛盾
但若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此外,如果对别人索取太多,而最终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免会产生怒气或失望的情绪
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
她反复表达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因为老师认识“孤独”的大前提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她即使一个人,也从未感到不安和恐惧,她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本意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会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期待,别人的亲疏远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气
若想人际关系变好,就更应该珍惜一个人的时光
也许,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珍惜当下
当下在工作的时候,总能听到诸如“要努力”“要成长”之类的话,让自己觉得“不比别人干得好是不可以的”
在心理门诊,我每天会接待很多被压力压垮的人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
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
工作顺心,家庭和睦
如今一切看起来都圆满的恒子老师,正是在人生的瞬间把握住了重要的事情,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持下来,才收获了幸福
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和周围的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维系和谐关系的关键
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这种想法不正确,就会产生否定自己的感觉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也绝不应该追求和别人同样的生活
请务必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人才会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