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心理学 社会思维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心理学 社会思维的思维导图,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个关于完美主义的思维导图,追求完美是永无止境的,因为百分之一的机会犯错误会导致百分之百的伤害我们的客户。
这是一个关于人格--普通心理学的思维导图,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风格。
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学 第三章的思维导图,描述了情绪、情感和意志等基本知识点。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马克思主义原理
社会思维
1. 社会认知
1. 社会知觉
1. 概述
2. 特性
3. 社会知觉偏差
4. 内隐社会认知
1. 性质
1. 社会性
2. 积淀性
3. 无意识性
4. 启动性
2. 研究方法
1. 反应时法
2. 词干补笔法
3. 投射法
3. 内隐刻板印象
4. 内隐自尊
2. 社会判断 :一个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
3. 归因理论
1.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1. 想法调节行为
2. 增加行为频率并不是奖励,而是对于什么事情将带来奖励的想法
3. 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称为控制点
4. 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决定
5. 外控强调事情是由个体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2. 海德的归因理论
1. 事件的原因
1. 内因
2. 外因
2. 原则
1. 共变 A出现,B就出现,反之亦然,so,A是B的原因
2. 排除 如果已有某一方面的原因,就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3. 韦纳的归因理论
1. 不稳定
1. 稳定
2. 内部
1. 外部
3. 不可控
1. 可控
4.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1. 原因
1. 行动者
2. 刺激物
3. 环境背景
2. 使用的信息
1. 一致性信息
2. 一贯性信息
3. 独特性信息
3. 折扣原则
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5.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
1. 内在品质
1. 行为的非期望性与期望性
2. 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6. 阿伯拉姆森的归因风格理论
1. 抑郁型
1. 消 内 稳 整,积 外 不稳 局部
2. 乐观型
1. 积 内 稳 整,消 外 不稳 局部
4. 归因偏差
1. 基本归因错误
1. 含义:评价者把他人行为归因于人格态度等内在特质,忽视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2. 产生原因
1. 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从内因评价结果,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2. 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归因于行动者,忽略情境背景
2. 自我服务偏差
1. 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
2. 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3. 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4. 产生原因
1. 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
2. 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要容易,因此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多
3. 接受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4. 某些动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自利偏差
5. 印象管理
3.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1. 双标
1. 行动者 成 人,败 境
2. 观察者 成 情,败 人
2. 原因
1. 着眼点不同
2. 信息来源不同
4. 自我贬损
1. 解释失败,消极逃避个人责任(逃避努力)
5. 习得性无助
1. 不断受到挫折后,对于一切都无能无力,丧失信心,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2. 社会态度
1. 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
2. 功能 效用、知识、自我保护、价值表达
2. 测量
1. 量表法
2. 问卷法
4. 行为观察法
5. 生理反应法
3. 形成
1. 影响因素
1. 环境
2. 个体学习
2. 认知理论
1. 指向行为的态度
1. 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
2. 对这些信念的评价
2. 主观规范
1. 感受到的其他重要的人的期望
2. 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
4. 改变
1. 方向(质)
2. 程度(量)
3. 理论
1. 海德的平衡理论pox
1. 最少付出原则,为了恢复平衡,改变态度改变最少的方向
2. 三条相乘得负为不平衡,得正为平衡
2.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1. 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
2. 减少和消除
1. 改变行为
2. 改变态度
3.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
5. 偏见
1. 含义: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的对人、事的态度。包含的认知成分较少,情感成分较多
2. 特点
1. 以有限的或者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2. 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
3. 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4. 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3. 原因
1. 团体冲突
1. 偏见是为了争夺稀有资源产生的,偏见是团体冲突的表现
2. 社会学习
1. 偏见持有者学习经验,父母榜样、新闻媒体宣传
3. 认知
1. 用分类、图式、认知建构解释偏见的产生
4. 心理动力
1. 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
1. 替代性攻击
2. 人格反常/病变
4. 影响
1. 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eg:性别角色
2. 他人行为:影响他人实际的行为表现 eg:自证预言
3. 社会生活:给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和谐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5. 克服
1. 社会化
2. 受教育
3. 直接接触
4. 自我检控
6. 歧视
1. 含义: 政经文...,针对某个人群所施加的妨碍气权利生效的一切约束、排除和限制
2. 原因:歧视方没有合理理由,使不合理的事情维持下去,达到维护歧视方的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