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章节思维导图,一张图帮助大家了解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方便知识点的查找,有利于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结果是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国际贸易仍旧能够发生。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且贸易会使得双方都获利。
3.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也叫H-O模型。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提出的,该理论考虑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并且提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双向贸易现象。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1.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3)汇率水平的高低、(4)本国的经济状况、(5)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
2.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产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二、国际贸易政策
(一)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目的
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免收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出口贸易的干预
出口补贴
直接补贴
间接补贴:政策优惠,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二)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定正常价值的依据: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生产成本+合理销售费用+管理费+利润+一般费用确定
倾销的分类:1.掠夺性倾销;2.持续性倾销;3.隐蔽性倾销;4.偶然性倾销。
反倾销措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附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