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11:有多余的钱,就会干多余的事
这期站在人类文明的共性的角度,来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君主皇帝突然之间就能有一笔钱可以乱花?第二,为什么他们不把钱花在有意义、有长远价值的事上?第三,为什么他们在宗教、祭祀这类事情上会那么舍得花钱?
"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文明之旅》第73期聚焦"权和利"的博弈:当变法之刀砍向富人,为何最终伤及平民?罗振宇拆解王安石"市易法"的困局表面是打击富商垄断,实则权力网络早已吞噬超额利润从汉武帝的强硬手段到宋朝皇权特权的隐秘分配,揭示中国古代商业的本质:所有市场主体都寄生在权力金字塔上阎步克《官阶制度引论》印证了这一残酷现实:大宋商业不过是权力游戏的棋盘,而变法者往往沦为触碰隐形网络的"屠龙少年"(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文明之旅》第72期探讨“无为红利”:为何统治者“不为”比“为”更关键?罗振宇从宋朝“垂拱而治”切入,揭示司马光困境下新法变质的根源制度固化导致特权反噬免役法案例展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分歧:决策机制比决策内容更重要索维尔《知识与决策》指出,纠错反馈才是治理核心宋朝经济繁荣印证:民生改善往往源于权力的克制,而非干预(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宋真宗行为的合理性分析
1||| 战争是不打了,国家是真有钱了,而且是突然出现的、大笔的、没有明确用途的钱。
2||| 东封西祀这些活动,我们今天看起来是疯狂的迷信活动,但在古人的观念里,国家就两件大事,一件是打仗,一件是祭祀。真宗皇帝真觉得这是必要的。
3||| 即使是该干的事,真宗皇帝也不愿意乱花钱。他觉得自己是尊重预算的,是小心翼翼的,是尽量节省的。
4||| 虽然东封西祀花了好多钱,但是皇帝觉得,这就是通过赏赐把钱还给老百姓的一种方法,不仅没什么不对,反而很光荣
战争和财富
1||| 正在打仗的国家,财政肯定紧张
2||| 但打仗的时候,朝廷对民间财富的汲取能力,也会达到一个高峰
3||| 战争如果突然结束了,就突然多了一大笔暂时还没有明确用途的钱
4||| 战争后皇帝有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打了胜仗,把敌人聚敛的财富收归己有
为什么皇帝突然之间就能有一笔钱可以乱花?
表面
因为国家经济好
深层
澶渊之盟后不打仗,一大笔钱就省出来
皇帝突然面对一笔多出来的钱,需要发明一个用途
应天府书院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1||| 应天府书院
2||| 岳麓书院
3||| 白鹿洞书院
4||| 嵩阳书院
宋朝
范仲淹,22岁,考上应天府书院,15年后,他成了院长
皇帝祭祀汾阴
泰山是祭天;汾阴是祭地
汾阴,在今天山西省的万荣县
花了总共是850万
比泰山封禅还多20万
世界
拉姆齐的僧侣比赫特弗斯撰写〈手册〉
伊斯兰教逊尼派发表〈巴格达宣言》
波斯科学家伊本·海瑟姆装疯躲避惩罚
日本冷泉天皇逝世,三条天皇即位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真宗怎么这么有钱?
《文明之旅》第12期
文明1011:有多余的钱,就会干多余的事
楔子:1011年
欲望,也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效用品,不能没有,否则人生太寡淡。但是每出现一个新欲望,我们都得警惕,咱可千万别一直纵容它,任由它在人性的互动中潜滋慢长,直到长成一根长到不像话的孔雀尾巴啊。
需求?欲望?
需求
满足了就不再想要的
欲望
越满足就越想要的
真宗皇帝的状态
43岁,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小成的中年人的状态。
这样状态的中年人,很容易沉迷到一项兴趣爱好里。
在“效用品”的世界里,进得去,不容易出来的。
效用品的特点
它一旦开启,它就会自我强化,很可能停不下来,一直走到极致荒唐的地步。
案例:米其林餐厅
吃米其林,吃的就是效用品,至于所谓的“审美”“品位”,其实是人群之间互动的结果。所谓的“效用品”,其实是生存品被推到极致后的样子。
案例
埃及所有的景点,都是什么神庙,坟墓,都是为死人准备的
古埃及人贬低现实生活的生存品,坚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效用品
人只有在满足生存品之后,才会需要效用品?
杨白劳给喜儿扯上半尺红头绳,是因为吃饱喝足了吗?红头绳,是典型的效用品
效用品
就是能带来各种各样效用的产品
如艺术、娱乐、以及所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有精神价值的、有情绪价值的东西
能给人带来某种幸福感,但是对生存没有什么用,甚至有害
生存品
就是能让我们活下去的那些东西
如粮食、衣物、住宅、养儿育女的花费之类的刚需
企业和人一样,不是钱越多越好,你能驾驭多少钱,是由你的内在能力决定的。如果在我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了一笔多余的钱,一笔我可以随便乱花的钱,放心,我一定会干出多余的事儿,这笔钱也许还要给我惹祸。
皇帝和钱之间的关系
有钱了,要么存起来,要么消费掉
消费掉,一面是儒家的道德约束,得节用爱民;一面是内心的价值焦虑,花钱要花出意义感
皇帝有精力有钱,怎么花
1||| 没出息的,声色犬马去
2||| 有野心的,打仗惹祸去
3||| 大兴土木,还算是给国家搞了点建设
4||| 搞迷信活动,按照当时人的观念,上求老天保佑,下能凝聚民心
怎么花钱才有价值、有意义?
现代人
把消费行为变成投资行为
“进步史观":整个世界在一个持续增长的通道中,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
传统农耕社会
如果现在很好,那就要警惕了,因为未来大概率就不会太好。
“循环史观”,相信世界是治乱兴替的
看不到“投资未来”的可能性
“生存品”和“效用品”
古人为什么瞎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