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平均的终结》读书笔记
这本书作者托德•罗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他结合个人成长的经历,并采访、搜集了大量生动真实有说服力的案例,介绍了平均标准主义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深刻影响了社会的进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力地论证了这一思想带来的危害,提倡回归人的本性,弘扬个性,尊重个体。本书是一部典型的哈佛式作品,论点清晰,论证有利,结构清楚,逻辑严密,是一部经典之作,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编辑于2024-05-15 16:33:35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这是一本聚焦女性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书籍,其核心理念鼓励读者突破固有认知、摆脱情绪内耗,通过内在力量的挖掘实现个人蜕变。书中提出“为自己找到热爱,找到生命的燃点”,强调在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笃定感,而非单纯追求世俗成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研究及学生调研经验,在本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国中学生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通过具体学习案例,为你剖析学习的核心原理,详解3种高效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解读高效学习的4大策略(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精力管理),助你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阶提升!
这是一本改变你工作、生活、金钱观的人生智慧书。在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的财富经验以及人生智慧通过21条法则的形式陈述给自己的女儿,如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受他人左右;学习历史、外语;真正认识自己等,旨在培养和提升年轻人关于人生、成长、金钱和财富等相关见识。年轻人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财商”,提高自身的见识,才能摆脱庸碌,实现梦想,享有富足人生!
这是一本聚焦女性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书籍,其核心理念鼓励读者突破固有认知、摆脱情绪内耗,通过内在力量的挖掘实现个人蜕变。书中提出“为自己找到热爱,找到生命的燃点”,强调在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笃定感,而非单纯追求世俗成就!
《平均的终结》读书笔记
第三部分 个性时代
当企业服从于个体
好市多员工忠诚的秘密
投资个人是工作的核心
给员工掌控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的权利
好市多了解员工的锯齿特征,承认员工的出色表现需要与特定环境相匹配的重要性,并授权员工区追求独特的发展途径
卓豪如何胜过巨无霸公司
文布发现由成绩的高低和文凭的质量而衡量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表现之间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关联
因此他所创建学校的特点就是:走出去,找到尚未开发、未经证实的孩子们,给他们机会
如果经理关心他的团队成员,他们就应该进行一对一的讨论,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
卓豪公司的竞争力直接来自文布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回报公司的:十足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创造性
晨星培养创新精神
在晨星公司,个人是最重要的存在,因此公司竭尽所能提升个体的权利
在组织网络的每个环节,晨星公司都通过所谓“自我管理”的理念,默默地推行着个性化原则
晨星公司成功的核心就是员工的归属感和个人目标
当你认真对待个体,创新就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会出现在企业网络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当事人能掌握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东西时,他们才是最幸福的
双赢的理念
当组织决定重视员工的个性时,不仅会使员工获利,组织也能获利,而且会获得比以往更大的利益
要让企业有个性,首先要想清楚个性化原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然后围绕这个原则建立企业
取消高等教育里的平均值标准
在相同中力求更好
现有的高校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无视学生的所有个性化特征,全都是各种平均标准
然后按此标准进行筛选,这使青少年逐渐丢弃了自身的特征,去迎合招生者的要求
平均主义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含金量正在逐年下降,而这种体系强加给学生的教育成本却越来越高
要想纠正这个错误,就必须从现状入手
要求人们承认个体比系统重要,同时改变高等教育的基本构架,以便让真实有天赋的学生个体脱颖而出
改变1:颁发资格认证而非文凭
资格认证为你的技能、能力和知识提供了更灵活、更精准的水平确认
你可以追求你所选择的事业,根据自己的需要支付你想要支付的学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接受资格认证教育
改变2:用能力取代成绩
用成绩衡量表现的两个问题
成绩是一维的能力排名方式
同人单位必须根据毕业生的文凭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分析,以了解文凭的真正含义
能力评估的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考试表示是否具备某种能力
必须与学校无关
应该与专业相符
用能力评估取代成绩,将确保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获得评价
改变3: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教育途径
建立能力认证基金会,并着眼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附加功能
学生不应该仅从一所大学获得教育机会,而是拥有多种教育选择
资格认证过程应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学校之外,不管学生如何获得认证、从哪里获得认证,都能够将自己的资格证书进行叠加
如果教育体系支持自我决定,那么整个教育体系都应该鼓励你不断地重新评估自己喜欢做什么、最擅长的可能是什么
让你可以根据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劳务市场的走向,自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个性时代的教育
学生不再试图变成更好的别人,而是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资格证书的价值和可用性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重新定义机 会
平等适合
如果我们想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社会里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机会
挖掘自己的全部潜力,那么我们就必须创造出顺应个性的专业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
机会均等的重大缺陷:目的是在平均标准程度上实现个人机会最大化,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相同的标准化系统中获得机会,不管这个机会是否真的适合每个人
平等适合是一种理想状态,它可以让社会机构与人民的价值观契合得更加紧密,向每个人提供机会,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去追求优质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对它的理解
如何将平等适合引入教育系统
要求教科书根据“界限”进行设计
要求教材适应个体的能力和速度
要求为衡量个人学习和发展而建立教育评估
鼓励地区性的实验,并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实现以学生为主导、自主控制学习节奏、多途径的教育
重塑梦想
美国梦是关于你的生活是否有充分发挥潜力的机会,并且你作为个体得到他人的赏识
如果我们克服了一维思想、本质化思维、规范化思维的障碍,如果我们要求社会制度重视个性而非平均值
那么我们不仅会拥有更多的个人机会,而且对成功的理解也会发生转变
不是我们与平均值相差多远,而是我们与自己设定的目标相差多远
第二部分 个性的原则
才能的锯齿性
锯齿原则
尽管我们的思维总是倾向使用一维的方法去思考复杂的人类特征,但是一旦涉及任何实际个体的特征,一维的思维方式就不再适用了
满足锯齿特征的两个条件:由多个维度组成,维度之间比较独立
最弱的关联
只有注重每个人参差不齐的锯齿状特征,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扬长避短,各尽其用
克服人才资源盲区
虽然我们可能寻觅到被忽略的天才,但是他们并不是非传统的或者隐居着的,他们就是真正的人才,且一直都存在于人群之中
真正的困难不是找到新方法来辨别人才,而是摆脱蒙住我们双眼的一维思维定式
挖掘你的全部潜力
当我们能够欣赏别人的不同才能,就更有可能注意到他们尚未开发的潜能,告诉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并帮助他们改正
我们学会了拒绝被别人的武断判断禁锢起来,拒绝别人基于平均水平而预言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神秘的特质
情境原则
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解释和预测个人的行为,而且离开了处于该环境中的个人,就不能确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行为不是由特征或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两者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你是否诚实
离开所处情境来谈论品德是没有意义的
诚实与否是由所处情境来决定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策略,让孩子们在环境压力下提高自身控制力
才能与情境相匹配
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将重点放在雇主期望员工怎样完成工作,以及在哪种情境中员工会有期望中的工作表现
认识真实的他人
摆脱本质主义思想的束缚,并逐步意识到情境中的条件特征,这可以帮助我们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占据惊人的优势
我们不要问他们为什么如此表现,而是应该根据情境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并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在那种情境下会有如此表现呢
我们都走在人迹罕至的路上
途经原则
在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以及对于任何既定目标来说,都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最适合你的那种途径取决于你自己的个性
卓越的步伐
如果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并无关系,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建立的这个教育系统极不公平
若学生在学习速度上能有一些弹性时间,那么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会表现得非常好
学习速度不等于学习能力,以及不存在普遍学得快或学得慢的情况
我们的教育系统架构根本就不能够适应这种特点,因此它挖掘不出所有学生的潜能,培养不了所有学生的才能
生活中已有许多领域,我们不必特别在意某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会某项技能,我们只关心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该技能
发展之网
人类发展没有通用的固定顺序,所有人的成长、学习以及实现目标,都没有固定的发展阶段
通向成功的未知之路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就必须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必须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
通过了解自己的锯齿性特征和条件特征,我就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独特途径
书籍信息
作者: [美]托德•罗斯
哈佛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心灵、头脑和教育"项目主任、教授,个体科学实验室负责人
副标题: 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前言:模仿大赛
被误导的典型
诺玛模仿大赛证明了拥有平均标准身材的女性是不存在的
环节必须适应个体,而不是让环节去适应平均标准
平均标准的隐形压迫
人们不再被拿来与一个被误导的典型进行比较,而是被视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并且受到重视
用平均值作为衡量个体的标尺这个概念已经深根蒂固,我们甚至很少对此提出质疑
评价标准误导了人们的认知观念,事实上它掩盖了个体这个最重要的概念
个性的承诺
那些认为自己没受到赏识、潜能未被开发、没有机会表现真实才能的人,将会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通过掌握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衡量每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他们组我诶钟形曲线中的一个点,人的潜能也就不会像我们原先设定的体系那样再受到限制
学习新东西时,最难的部分不是掌握新的思想,而是放弃旧观念
本书的目的就是将你从平均标准的压迫下彻底解放出来
第一部分 标准时代
平均标准的诞生
社会中的数学
现代社会似乎是完全不可预料的,人们的行为似乎完全没有遵循任何规则
天文学,平均计算法,平均测量值
平均数比任何单一数据都更准确,更能体现研究主体的真实值
平均标准人
凯特勒创造的平均标准人预示了平均时代的开端,从此平均标准成了正常标准,个体差异被理解为错误,刻板的模式被打上科学的印记
杰出者和低能者
高尔顿想要保留凯特勒的“群体的平均标准代表这个群体的类型”的观点,而又反对“偏离平均标准就是错误”的观点
高尔顿把人的价值由他与平均标准的接近程度而定,变为人比平均标准越高则价值越大
平均时代里的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自觉地相信两个假设前提
凯特勒的平均标准人和高尔顿的等级划分
由此构成了现行的教育系统、绝大多数的招聘行为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员工绩效评估的制定原则
平均主义者的出现
医生完全用不上所谓的大数定律,这种定律在总体上是正确的,而在个体方面则是错误的
世界是如何被标准化的
提问
平均主义究竟是怎样从科学象牙塔里的一种抽象假设,摇身变成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学校都遵守的组织原则呢
系统必须排在第一位
不管员工有多么特别,企业都不能让自己的系统来适应员工个人,而应该雇用平均标准人来适应这个系统
在一个标准化的系统里,个性并不重要
管理者的诞生
计划制订者,负责监督工人以及确定组织标准化的最佳方式
如果一个社会要建立在分割遵守系统的工人和制定系统的管理者的前提下,那么社会应该如何判定谁应该是工人,谁应该是管理者呢
教育工厂
早期教育改革者面临的问题:新的学校体系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和发展,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
泰勒主义教育者宣称,新的教育使命应该是大批量地培养学生以适应新兴的泰勒主义经济社会里的工作
天才和庸人
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并全力支持他们,比为所有学生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更重要
分类和分级的世界
系统比个人更重要,应该将每个人进行分类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为个人分配机会
美国社会普遍实行平均主义,无疑帮助了美国发展成为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民主主义国家
社会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努力达到一定的、狭隘的期望标准,才能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我们的独特性成了一种负担、一道障碍后事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块令人惋惜的绊脚石
如何一个社会只根据平均标准来评判个人价值,它应该如何为了了解个性和利用个性创造条件呢
推翻平均标准
遍历性诱导转向
平均主义的致命弱点:假设前提自相矛盾——通过忽视个体性来了解个体
用群体的平均值来预测个体的两个条件
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是相同的
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将保持不变
个体科学
假设前提
个性很重要
个体不是错误
许多最重要的人文素质不能被简化为一个分数
为了准确地了解个人,就应该使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动态系统
先分析,后集合
先找到每一个个体的内部模式,再用合适的方式将个体模式集合起来,进行群体观察
个人第一位方法的难题:需要大量的数据,比平均主义方法需要的数据多得多
个性很重要
关于个体科学的三个原则:锯齿原则、情境原则、途径原则
运用全新的方式来评价、选择和了解个人
摒弃分类和排名,发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个性模式
彻底地消除平均主义不可挑战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