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系—配置与变更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系—配置与变更管理知识点,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5-18 10:41:54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干系人管理背诵知识点,展示了项目干系人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步骤,标明了与五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识别干系人”位于启动过程组,“规划干系人参与”位于规划过程组,“管理干系人参与”位于执行过程组,而“监督干系人参与”则与监控过程组相关。这些关联说明了干系人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采购管理背诵知识点,详细列出了包括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以及成本基准在内的多项内容。这些计划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点背诵,详细概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过程,强调了规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首先,定义了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随后,流程进入风险识别阶段,包括识别单个风险以及整体项目风险的来源,并记录风险特征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了解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干系人管理背诵知识点,展示了项目干系人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步骤,标明了与五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识别干系人”位于启动过程组,“规划干系人参与”位于规划过程组,“管理干系人参与”位于执行过程组,而“监督干系人参与”则与监控过程组相关。这些关联说明了干系人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采购管理背诵知识点,详细列出了包括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以及成本基准在内的多项内容。这些计划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点背诵,详细概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过程,强调了规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首先,定义了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随后,流程进入风险识别阶段,包括识别单个风险以及整体项目风险的来源,并记录风险特征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了解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系—配置与变更管理
一、配置控制重点关注可交付成果及各个过程的技术规范
二、变更控制则重点关注识别、记录、批准和否决对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及基准的变更
三、配置管理至少有3个配置项
1、文件、计划
2、产出(可交付成果)
3、变更
典型的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技术解决方案、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设备型号及其关键部件等。
四、配置项状态:草稿、修改、正式
1、配置项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
2、配置项通过评审后,其状态变为“正式”
3、此后若更改配置项,其状态为“修改”
4、当配置项修改完成并重新通过评审时,其状态变为“正式”
六、配置项的任何修改都将产生新的版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版本丢失或混淆现象,并可快速准确查找配置项任何版本
七、配置基线:常对应于项目过程中的里程碑 ,一个项目可以有多条基线,也可以只有一个基线。
基本需要定义的内容:建立基线的事件、受控的配置项、建立和变更基线的程序、批准变更的基线所需的权限
八、配置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1、开发库:也称动态库、程序员库或工作库,用于保存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配置实体。动态库是开发人员的个人工作区,由开发人员自行控制。库中的信息可能较为频繁的修改。(可以任意修改)
2、受控库:也称为主库,包含当前的基线以及基线的变更。受控库中的配置项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在信息系统开发的某个 阶段工作结束时,将当前的工作产品存入受控库(可以修改,需要走变更流程)
3、产品库:表态库、发行库、软件仓库,包含已经发布使用的各种基线的存档,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在开发的信息系统产品完成系统测试后,作为最终产品存入产品库内,等待交付用户或现场安装。
九、建库模式
1、按配置项类型建库:使用于通用软件的开发组织且产品继承强,工具统一,对并行开发有一定的要求。利于配置项统一管理和控制,提高编译和发布效率。可能造成工作目录结构复杂。
2、按开发任务建库,适用于专业软件的开发组织,实用工具种类多,开发模式以线性发展为主,设置策略比较灵活。
十、配置管理角色和职责
1、配置管理负责人:也称配置经理,负责管理和决策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配置活动
2、配置管理员:负责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进行配置管理的主要实施活动
1、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系统
2、建立和维护配置库或配置管理数据库
3、配置项识别
4、建立和管理基线
5、版本管理和配置控制
6、配置状态报告
7、配置审计
8、发布管理和交付
3、配置项负责人:确保所负责的配置项的准确和真实
1、记录所负责配置项的所有变更
2、维护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3、调查审计中发现的配置项差异,完成差异报告
4、遵从配置管理过程
5、参与配置管理过程评估
4、配置控制委员会(CCB):负责对配置变更作出评估、审批以及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可以只要一个人,甚至是兼职人员
十一、配置管理目标及方针
1、配置管理目标
1、所有配置项能够被识别和记录
2、维护配置项记录的完整性
3、为其它管理过程提供有关配置项的准确信息
4、核实有关信息系统的配置记录的准确性并纠正发现的错误
5、配置项当前和历史状态得到汇报
6、确保信息系统的配置项有效控制和管理
2、配置管理成功因素
1、所有配置项应该记录
2、配置项应该分类
3、所有配置项要编号
4、应该定基对配置库或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信息进行审计
5、每个配置项建立后,应有配置负责人负责
6、要关注配置项的变化情况
7、应该定期与配置管理进行回顾
8、能够与项目的其它管理活动进行关联
十二、变更管理
1、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参与项目的任何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
2、所有变更请求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并纳入变更管理和管理配置管理系统中。在确定基准之前,项目管理计划变更无需遵循正式流程。一旦确定了基准,就只能通过提出变更请求、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更新
3、变更管理活动
1、识别变更
2、记录变更
3、做出变更决定(否决、批准、推迟)
4、跟踪变更
4、变更请求的内容
1、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过去人们常犯的错误
2、纠正措施:可以提示如何输入信息并使人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3、缺陷补救:可能让某人将错误的部分重做
4、更新:对正规受控的文件或计划等变更,反映修改的内容
5、变更控制流程
1、相关干系人提出变更请求
2、项目管理团队了解变更状况
3、项目管理团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变更进行分析、评估(格式 、完整性),对项目整体目标的影响(三约束+客户满意度)
4、评估后,判定是否需要变更。不需要变更,取消变更,沟通通知相关干系人并记录,总结经验教训及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5、需要变更,管理团队判定变量是否涉及基准及12个计划
6、不涉及基准,项目经理批准变更请求,运用应急储备 ,沟通通知相关干系人,执行变更、总结经验教训及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7、涉及基准,向上提交到CCB进行评审
1、不能变更(否决),沟通通知相关干系人并记录,总结经验教训及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2、批准变更请求,通知干系人(管理团队)变量基准及计划,CCB对更新后的基准进行审批及校正,依据沟通管理计划通知相关干系人,项目执行团队进行变更执行。
3、推迟变更请求(补充资料等),项目管理团队补充完毕后,再次提交审批
十三、项目文档管理
1、文档类型: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
1、开发文档:开发过程文档,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功能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程序和数据规格说明、开发计划、测试计划、质量保证计划等
2、产品文档:与产出相关的文档,培训手册、参考手册、用户指南、软件支持手册、产品手册等。
3、管理文档:记录项目管理的信息,进度和进度变更记录、开发团队的职责定义、项目计划、项目阶段报告、配置管理计划
2、文档质量(1低2内3工4正)
1、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开发工作量低于1个人的开发者应用程序,包括程序清单、开发记录、测试数据和程序简介
2、内部文档(2级文档 ):没有与其他用户共享数据的专用程序。除1级文档提供的信息外,2级文档还包括程序清单内足够的注释以帮助用户安装和使用程序
3、工作文档(3级文档):适合于由同一单位内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或可被其他单位使用的程序
4、正式文档(4级文档):适合那些要正式发行供普遍使用的软件产品。关键性程序或具有重复管理应用性质(如工资计算)的程序需要4级文档 。
4级文档遵守GB/T2006-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
3、文档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档书写规范、图表编号规则、文档目录编写标准和文档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